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3SJD790057)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徐梦洁孙雁夏敏庄舜尧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地表水
  • 1篇地表水环境
  • 1篇水环境
  • 1篇土地可持续利...
  • 1篇可持续利用

机构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徐梦洁
  • 1篇夏敏
  • 1篇庄舜尧
  • 1篇孙雁

传媒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南京市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估被引量:6
2005年
本文依据灰色系统理论,采用灰色定权聚类方法,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对南京市近三年地表水的质量进行评估。研究的水域主要是长江南京段、秦淮河和玄武湖,评价的指标包含高锰酸盐、生化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总磷以及总氮浓度等,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由于近年来政府治理污水的资金投入加大,措施得力,南京市地表水质量呈稳中趋好的态势,治理效果显著。
徐梦洁孙雁夏敏
基于中观尺度的产量—土地质量指数方法初探被引量:1
2006年
长期以来,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乃至基本的土地评价方法通常是静态的,评价结果是结论式的,与土地利用者的实际需求脱节,科学研究和成果应用被人为分割。Bouma等人提出的产量—土地质量指数方法不仅反映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农业生态内涵,其评价结果也是动态的,是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地产量、经营风险和水土资源质量的组合,从而把研究和应用有机地结合。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的最大缺点是需要长期大量的观测数据,使得其应用受到严格的限制,难以推广。因此依据其理论基础,立足于中观尺度,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出发,改进并构建了产量—土地质量指数模型框架,该模型需要的数据较少,以社会经济的统计数据为主,因此还可对社会经济可持续性作进一步分析。参7。
徐梦洁庄舜尧
关键词:土地可持续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