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08341)

作品数:17 被引量:189H指数:6
相关作者:李菊香陈少华李扬秋杨力建刘菊珍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暨南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4篇基因
  • 4篇TCR
  • 3篇蛋白
  • 3篇贫血
  • 3篇耐药
  • 2篇地中海贫血
  • 2篇血红蛋白
  • 2篇血液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细胞计数
  • 2篇耐药性
  • 2篇克隆
  • 2篇克隆性
  • 2篇基因扫描
  • 2篇计数
  • 2篇骨髓
  • 2篇红蛋白
  • 2篇反应蛋白

机构

  • 13篇暨南大学附属...
  • 7篇暨南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李菊香
  • 6篇李扬秋
  • 6篇陈少华
  • 5篇杨力建
  • 4篇谢庆芳
  • 4篇刘菊珍
  • 4篇苏运钦
  • 3篇余广超
  • 3篇付强
  • 3篇尹更生
  • 2篇谭润平
  • 2篇李莉
  • 2篇胡向国
  • 2篇林春兰
  • 2篇杨毅
  • 2篇李志雄
  • 2篇温旺荣
  • 2篇陈思
  • 2篇张翼婷
  • 2篇陈凤平

传媒

  • 10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9篇2010
  • 2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ML患者外周血TCR Vγ亚家族T细胞的谱系变化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CP)和缓解期(CR)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T细胞受体(TCR)Vγ基因谱系的分布和克隆性情况。方法利用RT-PCR检测8例CML-CP和8例CML-CR患者外周血T细胞3个TCR Vγ亚家族的表达,了解TCR Vγ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和利用情况;阳性产物进一步经荧光素标记和基因扫描分析CDR3长度,从而了解其克隆性。10例健康成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8例CP期和8例CR期的CML患者外周血T细胞平均分别为(1.88±0.64,2.13±0.83)个亚家族,两者比较尚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0,P=0.036)。CP和CR期患者TCR VγⅢ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9±0.32)(P=0.013,P=0.043),基因扫描显示CML-CP和CML-CR出现克隆模式的改变主要集中在TCR VγⅡ亚家族。结论CP期患者外周血TCRVγ基因谱系出现限制性利用和克隆性增殖T细胞,主要可能与患者处于细胞免疫抑制状态有关,即使CR期患者其T细胞仍处于一定程度的免疫抑制状态。
李志雄张翼婷杨毅陈少华杨力建李扬秋
关键词:TCR基因扫描克隆性
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以及C反应蛋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78
2011年
目的:通过检测患有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患儿血清中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探讨其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辅助诊断作用。方法:选用临床确诊为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患儿42例,健康新生儿30例,检测其血清中的PCT、CRP以及血液中的WBC,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2例新生患儿中PCT阳性率(PCT≥0.5 ng/mL为阳性)为90.5%,WBC阳性率(WBC>20×109/L为阳性)为28.5%,CRP阳性率(CRP>8 mg/L为阳性)为44.7%,三者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均升高,但是PCT阳性率明显高于CRP和WBC,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PCT、WBC和CRP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指导临床早期用药有一定的价值,而且相比于WBC和CRP,PCT是一个能够更早,更灵敏地反映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指标。
肖燕青黄滨李菊香邹海珠
关键词:降钙素原白细胞C反应蛋白新生儿感染
1231例骨髓细胞形态学的诊断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及其对临床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 231例患者的骨髓检查,并对其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染色可将1 231例的患者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11.9%,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6.7%,溶血性贫血占3.3%,缺铁性贫血占13.0%,感染占11.2%等。结论:细胞形态学改变是诊断血液病学的重要指标,骨髓细胞学检查对确诊血液病是必要的。
李菊香李晓君谢庆芳陈佑明黄敬
关键词:血液病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
CML患者外周血TCR Vδ亚家族T细胞的谱系变化研究
2009年
目的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慢性期(chronic phase,CP)和缓解期(complete remission,CR)外周血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Vδ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和克隆性情况。方法利用RT-PCR扩增8例CML-CP和8例CML-CR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8个Vδ亚家族基因的互补决定区(CDR3),了解TCR Vδ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和利用情况;阳性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CDR3长度,从而了解其克隆性。1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8例CML-CP患者外周血T细胞平均表达(3.25±0.89)个Vδ亚家族,主要以Vδ1、Vδ2和Vδ3的表达为主,而8例CR期患者则平均表达(3.50±0.76)个Vδ亚家族,主要集中在Vδ1、Vδ2、Vδ3和Vδ8中表达;两组与健康对照组(3.50±0.5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此外,Vδ8表达频率在CML-CR患者(5/8)中略高于健康人(3/10)和CML-CP患者(2/8)。基因扫描绝大多数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TCR Vδ亚家族T细胞均存在克隆性增殖现象,主要以Vδ1-Vδ3为主,但在CML-CR患者中,表达Vδ7亚家族的两例样本均呈克隆性增殖,这在10例健康人中均未检测到。结论3组样本的外周血T细胞中TCR Vδ谱系和克隆性增殖类似,提示CML患者T细胞免疫抑制可能并不主要累及TCR Vδ谱系变化,并在CML-CR期所出现了一些不同的Vδ表达和克隆模式。
杨毅张翼婷李志雄陈少华杨力建李扬秋
关键词:TCR基因扫描克隆性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监测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发生率,分析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及耐药性,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支原体分离鉴别培养和药敏试剂盒,监测1998-2009年我院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结果:11 881例患者中检出支原体3 494例,阳性率为29.41%,其中UU阳性2 676例(22.52%)。UU+MH混合感染577例(4.86%),MH阳性241例(2.03%)。男性4 701例,阳性406例(3.41%);女性7180例,阳性3 088例(26%)。UU感染对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为69.42%,其次是氧氟沙星为42.30%;UU与MH混合感染者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3.59%,其次是环丙沙星为82.81%;MH感染对克拉霉素的耐药率最高为88.89%,其次是罗红霉素为76.76%。结论:临床对泌尿生殖道UU感染可首选克拉霉素、交沙霉素;而对MH感染,UU、MH混合感染可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尽量参照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定期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变迁,规范用药。
刘菊珍肖增璜叶仲毅付强李菊香
关键词: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耐药性
Evans综合征血型鉴定误诊1例报告被引量:2
2010年
苏运钦李菊香余广超邱春娥谭润平谢庆芳李莉
关键词:血清学鉴定综合征血型误诊溶血性贫血
400例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分析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应用基因诊断技术对400例病人进行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检测,了解其基因突变的类型,旨在为临床预防地贫重症患儿的出生提供指导。方法:400个样本分别检测α-地贫及β-地贫基因型,α-地贫采用gap-PCR技术检测东南亚型缺失(--SEA)、右侧缺失(-a3.7)和左侧缺失(-a4.2),β-地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膜反向点杂交技术(RDB)检测β-珠蛋白基因上的17个位点突变。结果:在进行地贫基因检查的400例病人中,检出α-珠蛋白基因缺失的有118例,检出β-珠蛋白基因突变者共78例,均为杂合子,检出αβ复合型地贫者6例,检出Barts水肿胎儿1例。结论:基因诊断技术能确诊地贫缺失或突变,检测绒毛、羊水或脐带血时须避免母体血污染。
李莉林晓丹陈文璟
关键词:地中海贫血基因诊断产前诊断
SEA联合K562细胞体外诱导正常人脐带血单核细胞TCRζ链表达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对K562细胞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活化TCRζ链基因表达情况。方法:常规分离4例脐带血单核细胞,分别与抗CD3单克隆抗体、单纯K562细胞、SEA以及SEA联合K562细胞共培养,诱导T细胞活化增殖,并设空白对照组。刺激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提取mRNA并合成cD-NA,采用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和相对定量检测TCRζ链在不同组别T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ΔΔCt计算TCRζ链表达差异倍数。结果:抗CD3单抗组、K562细胞组、SEA组、SEA联合K562细胞组诱导培养T细胞中TCRζ链表达差异倍数分别是(4.52±0.96)、(1.65±0.26)、(1.43±0.44)、(3.41±0.30),表明各组均有活化T细胞的作用,但各组TCRζ链表达水平有差异,其中SEA联合k562细胞组的T细胞ζ链基因表达均明显高于单纯k562组及单纯SEA组(P<0.01)。结论:超抗原SEA有助于增强K562细胞体外诱导T细胞活化作用。
高永鹏林晨田红霞高珂郜世隽江振友陈少华沈琦李扬秋
关键词:脐带血BCR-ABL融合蛋白
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液流变学联合检测的意义被引量:38
2010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的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6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与40例正常人的HbA1c和血液流变学5项进行比较分析。应用糖化血红蛋白自动分析仪测定HbA1c,全自动血液流变仪(LBR-NBC)测定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刚性指数、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浓度(Fib)。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HbA1c含量和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HbA1c与血液流变学的5项指标之间呈正相关。结论:联合应用HbA1c和血液流变学5项指标,有助于监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预后分析。
尹更生李菊香邱霞刘誉
关键词:糖尿病脑梗塞血液流变学糖化血红蛋白
CML病人外周血T细胞CD3基因表达模式变化被引量:3
2010年
在我们前期研究发现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病人中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分子CD3ζ基因表达下调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分析病人外周血中全部4种CD3γδεζ基因的表达模式特点,以深入了解病人的T细胞免疫中信号转导的变化。利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17例初诊慢性期CML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γ、δ、ε和ζ链的表达水平,以β2微球蛋白基因(β2MG)作为内参照,采用相对定量公式:2-△Ct×100%,计算CD3分子各亚单位的相对mRNA表达量,以17例健康成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表明:CML中CD3γ、δ、ε基因表达水平分别为2.344%,0.515%和3.516%(中位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3.093%,0.853%和2.302%)并没有显著性差异(p=0.072,p=0.190,p=0.615),而CML中CD3ζ链基因的表达水平(0.395%)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538%)(p<0.001)。在CML中4种CD3分子表达水平模式依次为CD3ε>CD3γ>CD3δ>CD3ζ,而对照组中则为CD3γ>CD3ε>CD3ζ>CD3δ。结论:本研究首先提供了CML病人中CD3各基因表达模式情况,显示以CD3ζ为主的TCR信号分子的表达缺陷,4种CD3链分子的表达水平模式也发生变化。
杨力建陈少华王亮陈思郁志卢育洪李扬秋
关键词:慢性髓系白血病基因表达免疫缺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