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05020205)
- 作品数:8 被引量:153H指数:7
- 相关作者:毕新慧张国华傅家谟盛国英陈多宏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暨南大学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定量气象与源排放对PM_(10)浓度影响被引量:5
- 2014年
- 为了更好地区分污染物浓度变化中气象与源排放因素的影响,使用中尺度气象模型MM5与三维空气质量模型CMAQ,通过固定源清单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期气象因素对PM10浓度变化的影响,结合实测的浓度变化,计算源排放因素对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相对于2011年2月,珠三角中西部地区2012—2014年同期PM10浓度下降主要是由于气象条件的改善,肇庆、佛山、顺德与江门因有利气象近三年2月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23、15、27和15μg/m3。佛山因排放源变化导致的PM10浓度下降较大,在2014年2月甚至超过了有利气象的影响,表明佛山的减排措施较有效,其余三地源排放变化对PM10浓度变化贡献较少,甚至为正贡献,表明不利的源排放变化抵消了部分有利气象条件对PM10污染改善的作用,应加强对这些地方源排放的控制。
- 张铖麟沈劲陈多宏岳玎利李云鹏
- 关键词:气象源排放PM10
- 不同天气类型广东大气超级站细粒子污染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21
- 2014年
- 2012年5月至7月期间,以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为观测平台,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和其他多种环境监测仪器对大气污染现象进行高时间分辨的长期连续观测。以能见度和相对湿度为参考,将天气类型划分为2次灰霾、1次暴雨和多次晴朗天气过程。观测结果表明, SPAMS捕获的颗粒物数浓度与PM2.5和PM1的相关性(R2)分别达到0.538和0.448,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大气颗粒物浓度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浓度变化较大,其中,灰霾天气下, PM2.5和PM1浓度最大小时均值分别达到0.132 ng/m3和0.094 ng/m3。观测结果表明,粒径处于600~800 nm的细颗粒物对该区域的灰霾形成过程起了最为关键的作用。该地区的大气颗粒物类型主要可分为7种:元素碳(EC)、有机碳(OC)、元素-有机碳混合(ECOC)、大分子有机碳(HMOC)、海盐(Na-K)、富钾颗粒(K-rich)和富铅颗粒(Pb-rich)。灰霾天气,各类型颗粒物数量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其中以EC和K-rich的增加最为明显。分析表明,第一次灰霾主要是由于大气光化学反应起到主导作用,而生物质燃烧又增大了灰霾程度;第二次灰霾过程,生物质燃烧产生的影响更大。
- 陈多宏何俊杰张国华钟流举谢敏王伯光毕新慧张干周振
- 关键词:灰霾污染特征
- 广州雾霾期间气溶胶水溶性离子的日变化特征及形成机制被引量:35
- 2014年
- 为研究雾霾天气下SO42-、NO3-和NH4+的形成机制,2013年4月18~23日,使用6级Anderson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不同粒径段的气溶胶样品,并利用离子色谱对其中的水溶性无机离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州雾霾期间 PM3和 PM10中总水溶性无机离子平均浓度分别为(32.7±13.3)μg/m3和(39.4±15.7)μg/m3.SO42-、NO3-和NH4+是最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它们在PM3和PM10中占总离子质量分数分别为76%和71%.3种离子主要集中在0.49~1.5μm的液滴模态,该模态中NH4+主要以(NH4)2SO4和NH4NO3的形式存在,而凝聚模态的NH4+则主要以(NH4)2SO4和 NH4HSO4的形式存在.液滴模态的 SO42-主要来自雾内或颗粒表面的液相氧化反应,NO3-主要来自夜间 N2O5在颗粒表面的水解反应,NH4+主要来自NH3在颗粒上进行的非均相中和反应,而这3种离子在该模态的日变化特征则很好的反映了以上的形成机制.受太阳辐射的影响,3种离子的浓度在凝聚模态均表现为白天高于夜晚.
- 何俊杰吴耕晨张国华王伯光毕新慧盛国英傅家谟
- 关键词:雾霾气溶胶
- 广州城区夏季大气颗粒物数浓度谱分布特征被引量:18
- 2015年
- 于2013年6月2日—7月15日,利用扫描迁移性粒谱仪(SMPS)对广州城区大气17-800 nm的粒子谱进行了连续观测,同时结合在线小时ρ(Pm^2.5)及气象数据,对颗粒物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凝结核模态粒子、爱根核模态粒子、积聚模态粒子的数浓度范围分别为68-7 687、1 009-47 724、238-14 781 cm^-3.平均数浓度谱及体积谱均呈单峰分布,峰值分别出现在50和300 nm左右.根据双模态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对平均数浓度谱拟合的结果可知,爱根核模态粒子和积聚核模态粒子的几何平均粒径分别为48和144 nm.颗粒物数浓度及其谱分布日变化特征明显,在交通高峰及太阳辐射较强的时间段均出现峰值.在观测阶段,粒子增长现象频繁发生,推测大气光化学反应引起的气-粒转化是广州城区夏季大气颗粒物的重要来源.7月12—13日广州城区发生了一次典型的大气污染过程,ρ(Pm^2.5)由18μg/m^3增至112μg/m^3,能见度降至8 km.在该时间段,积聚模态粒子体积分数与ρ(Pm^2.5)变化一致,R^2(相关系数)达到了0.85.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污染气团主要来自于西南方向,在陆地停留时间较长.
- 韩冰雪张国华毕新慧王新明盛国英傅家谟
- 关键词:大气颗粒物日变化污染特征
- 珠三角干湿季大气污染特性被引量:18
- 2015年
- 为更好地掌握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特性,使用2013年国控城市站点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与广东省酸雨监测网降水数据,分析了珠三角各市常规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干湿季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受气象条件影响,珠三角各市干季污染物质量浓度普遍高于湿季,但最大臭氧8h质量浓度干湿季节差异不大;SO2、PM10与PM2.5的质量浓度呈现中西部城市较高,惠州、深圳与珠海较低的分布格局;佛山、广州、东莞与中山的NO2质量浓度较高;深圳湿季最大臭氧8h质量浓度相对较低,而珠三角其他城市差异不大;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干季高于湿季,广州和中山干湿季PM2.5与PM10质量浓度比均高于0.7,表明这些城市二次污染相对较严重;佛山酸雨污染最严重,对应较高SO2、NO2和颗粒物质量浓度;硫氧化物与颗粒物有较强同源性,湿季SO2+NO2与颗粒物相关性降低;干湿季臭氧源汇存在较大差异。
- 沈劲钟流举叶斯琪陈多宏江明谢敏温丽蓉张莹岳玎利
- 关键词:大气污染酸雨PM2.5PM10
- 鹤山灰霾期间大气单颗粒气溶胶特征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6
- 2013年
- 2012年6月9—17日,使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分析了鹤山大气中单颗粒的特征,共采集到同时含有正负离子谱图的颗粒763350个,其粒径主要集中在0.2~2.0μm之间,期间发生灰霾的天数为3d.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大气颗粒物类型主要可分为7种:元素碳(EC)、有机碳(OC)、元素-有机碳混合(ECOC)、大分子有机碳(HMOC)、海盐(Na-K)、富钾颗粒(K-rich)和富铅颗粒(Pb-rich)。灰霾天气下,颗粒中的二次成分含量更高,粒径显著增大。各颗粒类型数量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以EC、ECOC和K-rich的增加最为明显。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秸秆的集中焚烧及EC、ECOC和K-rich的老化是形成本次灰霾的重要原因.
- 何俊杰张国华王伯光陈多宏毕新慧钟流举盛国英傅家谟周振李磊
- 关键词:灰霾
- 广州城区秋冬季大气颗粒物中WSOC吸光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主要对广州秋季(2014年9月)和冬季(2014年12月~2015年1月)大气PM_(2.5)和不同粒径段颗粒物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吸光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M_(2.5)上WSOC的光吸收波长指数(AAE_(abs))秋、冬季分别为3.72±0.41和3.91±0.70,低于北京和北美地区测量结果.WSOC在365 nm波长的质量吸收效率(MAE)秋、冬季分别为0.52 m^2·g^(-1)和0.92m^2·g^(-1),两个季节具有明显的差异.冬季WSOC的MAE值呈现随粒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而秋季所有粒径段颗粒MAE_(WSOC)都比冬季低,特别是<0.95μm粒径段颗粒降低得更多,这表明秋季颗粒物中WSOC二次源的贡献更大一些,而且主要是富集在亚微米级颗粒物上.此外,对比本研究以及文献中报道的元素碳(EC)和WSOC的MAE值,可以发现在颗粒物受一次源排放影响较大的情况下,WSOC对于颗粒消光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 黄欢毕新慧彭龙王新明盛国英傅家谟
- 关键词:水溶性有机碳光吸收粒径分布
- 单颗粒气溶胶质谱测定颗粒的有效密度被引量:9
- 2015年
- 单颗粒质谱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气溶胶粒径和质谱特征的测量,而对其他微物理性质的应用研究仍十分欠缺.基于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本研究建立了两种测量气溶胶颗粒有效密度的方法:一是利用SPAMS测径系统记录的颗粒散射光信号与Mie理论模型计算得到的光散射截面呈正相关关系,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气溶胶颗粒的有效密度;二是通过差分电迁移粒径分析仪(DMA)-SPAMS仪器联用,同时测量气溶胶颗粒的电迁移和真空空气动力学粒径,从而计算不同粒径气溶胶颗粒的有效密度.通过标准小球,硫酸铵和硝酸钠的测试,证明本研究建立的两种方法均可应用于气溶胶有效密度的测量.该方法有效地拓展了SPAMS的分析功能,使之成为能够同时对颗粒物的粒径、化学成分、光散射和密度的综合测量技术,为深入认识气溶胶的环境和气候效应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手段.
- 张国华毕新慧韩冰雪邱宁戴守辉王新明盛国英傅家谟
- 关键词:气溶胶MIE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