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510208)
- 作品数:5 被引量:5H指数:2
- 相关作者:薛行华李光张利伟赵法敏张子琦更多>>
- 相关机构:海南大学天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溴化工艺对溴化天然胶乳结构与溶解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以胶乳法制备了溴化天然橡胶(BNR),研究了溴化工艺条件如平平加O用量、溴化时间、溴浓度和溴化方式对BNR产物溴含量和凝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NR产物溴含量和凝胶含量随平平加O用量的增加而下降;溴化时间为5min时,BNR产物的溴含量和凝胶含量分别达到14.8%和12.7%;当溴浓度为0.05mol/L时,BNR产物凝胶含量为14.8%,而采用分步溴化的凝胶含量则降至9.2%。BNR产物在甲苯中溶解性能随着凝胶含量降低而增大,凝胶含量小于15.7%的BNR的样品大部分都可溶解。
- 赵法敏薛行华张子琦张利伟李光
- 关键词:胶乳法凝胶含量
- 溴化方式对胶乳法溴化天然橡胶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为改善溴化天然橡胶(BNR)的溶解性能,在胶乳法的基础上改变溴化方式,以常规溴化方式和分步溴化方式分别制备了BNR。通过实验发现,体系溴浓度相同时分步溴化方式的溴含量比常规溴化方式高,而凝胶含量较低,所以分步溴化方式在甲苯中的溶解性能较好。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并使用核磁共振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红外光谱分析表明,2种溴化方式制备的BNR产物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溴加成反应和溴取代反应;核磁共振的分析证实了在体系溴浓度较低的情况下,与胶乳法常规溴化相反,胶乳法分步溴化的溴化过程主要以溴加成反应为主,少量发生溴取代反应。
- 赵法敏薛行华张子琦张利伟李光
- 关键词:微观结构
- 微波法接枝改性天然胶乳的制备与表征
- 2012年
- 采用微波辐射的方法对天然浓缩胶乳进行接枝改性,单体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考察了微波温度、时间、引发剂和单体用量对接枝率、接枝效率的影响,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来表征接枝产物。结果表明,微波法接枝改性天然胶乳的方法是可行的;适宜的反应条件为:采用过硫酸钾和亚硫酸钠作为引发剂,其用量为0.4%(占橡胶质量的百分数),微波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2h,单体与胶乳质量比为1∶1。
- 蔡静瑶薛行华李光张利伟赵法敏
-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甲酯微波辐射接枝共聚天然胶乳
- 天然橡胶小分子模型物的溴化反应机理研究
- 2014年
- 选择与天然橡胶(NR)分子链节具有相似结构的小分子2-甲基-2-丁烯作为天然橡胶溴化反应的参照模型,通过溶液法使小分子发生溴化反应,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手段对小分子溴化反应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并探讨小分子溴化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小分子2-甲基-2-丁烯的C=C双键在溴化过程中被氧化为C-C单键,同时发生甲基氢原子的溴化取代,反应产物主要是二溴和三溴取代C5烷烃。2-甲基-2-丁烯的溴化可能按自由基历程进行反应,反应速度很快。
- 张子琦薛行华刘亚飞韩秀萍李光
- 关键词:天然橡胶2-甲基-2-丁烯溴化反应反应机理
- 十二烷基苯磺酸木薯淀粉酯微波法制备工艺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酯化剂,NaOH为催化剂,采用微波法制备十二烷基苯磺酸木薯淀粉酯,并考察其合成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木薯淀粉葡萄糖单元的摩尔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pH值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用正交实验分析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红外、X射线和热重分析表征了酯化淀粉的结构及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木薯淀粉葡萄糖单元摩尔比为0.06、反应时间5 h、反应温度80℃和pH为10的条件下制备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酯淀粉的取代度最佳,取代度为0.010 0。红外和X射线谱图证明了酯化淀粉结构的改变,热重分析表明酯化淀粉亲水性与热稳定性有所下降。
- 张利伟薛行华赵法敏张永强李光
- 关键词:微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