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9A444)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刘奔高凡韩立维盛玉文张春阳更多>>
- 相关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辽宁医学院锦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聚维酮碘溶液膀胱灌注治疗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PVP-I)溶液膀胱灌注治疗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的临床效果。方法43例CAUTI患者随机法分为两组,试验组21例,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留置原因、合并症、留置时间及尿病原体种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更换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全身应用抗菌药物。试验组予0.25%PVP-I溶液20 mL经造瘘管或尿管注入膀胱,保留8 min,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血和尿中白细胞、尿细菌培养及治疗中的不适表现等情况。结果 43例共培养出病原体56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41株,占73.21%;革兰阳性菌4株,占7.14%;白色念珠菌11株,占19.64%。43例中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13例,占30.23%。两组在临床症状、血白细胞升高及尿白细胞升高缓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尿病原体3、6和9 d清除率分别为50.00%(11/22)、68.18(15/22)和77.27%(17/22);试验组80.95%(17/21)、95.24%(20/21)和100.00%(21/2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仅1例在PVP-I膀胱灌注第4天出现下腹部针刺样疼痛,经多饮水后疼痛缓解,其后灌注液保留5 min,仍有疼痛,可耐受,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0.25%PVP-I溶液膀胱灌注治疗CAUTI效果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
- 刘奔王庆生胡小龙傅德望张大田
- 关键词:尿路感染导管聚维酮碘
- 聚维酮碘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 120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2组在年龄、术前合并症、留置尿管时间、前列腺大小及前列腺症状评分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2组均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在电切前5 min,试验组由尿道口注入0.25%PVP-I溶液20 mL,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20 mL。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血液白细胞升高、发热、尿道疼痛、膀胱痉挛、血尿、附睾睾丸炎症、拔除尿管后当日尿常规、中段尿细菌培养等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中,术前稀PVP-I溶液膀胱灌注组术后第一日白细胞升高的比例为19/60,而对照组为30/60,差异有显著性(P=0.0411)。两组间术后发热、尿道疼痛、膀胱痉挛、严重血尿、附睾睾丸炎、拔除尿管后尿WBC≥10/HP及尿细菌培养阳性的例数的差异无显著性。42例术前留置尿管的患者中,术前稀PVP-I溶液膀胱灌注组术后第一日白细胞升高、发热、拔除尿管后尿WBC升高及尿细菌培养阳性的比例分别为9/22、5/22、6/22、2/22;而对照组相应比例分别为15/20、12/20、12/20、8/20,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对于术前留置尿管的患者,术前行PVP-I溶液膀胱灌注可明显降低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对于术前无留置导尿的患者,术前则不必行PVP-I溶液膀胱灌注。
- 刘奔辛旺张春阳盛玉文高凡韩立维
- 关键词:尿路感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聚维酮碘
- 聚维酮碘膀胱灌注治疗真菌性尿路感染7例报道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真菌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聚维酮碘膀胱灌注治疗真菌性尿路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7例真菌性尿路感染均长期留置导尿管或膀胱造瘘管;对7例真菌性尿路感染采用0.25%聚维碘酮溶液膀胱灌注,保留5~8min,观察尿中真菌清除情况。结果 7例尿路真菌感染均得到控制,尿液真菌培养阴性,尿中白细胞消失;1例灌注3d后出现下腹部针刺样疼痛,但可耐受。结论长期留置尿管和机体抵抗力下降,是引起真菌性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聚维酮碘膀胱灌注治疗真菌性尿路感染安全、有效。
- 刘奔盛玉文高凡韩立维张春阳
- 关键词:尿路感染真菌聚维酮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