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XSJRC2007-18)
-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黄剑东肖荣平张汉辉张娜柯美荣更多>>
- 相关机构:福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 间二羧基苯氧基取代酞菁锌与白蛋白共价结合物的合成与光谱性质
- 2011年
- 制备了四种由β-四(3,5-二羧基苯氧基)酞菁锌(记为1)和β-八(3,5-二羧基苯氧基)酞菁锌(记为2)与人血清白蛋白(HSA)或牛血清白蛋白(BSA)构成的共价结合物,结合物中酞菁与白蛋白的摩尔组成比为6-7∶1。在PBS溶液中的电子吸收光谱测试表明,当酞菁1共价结合到白蛋白上后,呈现出更明显的单体特征吸收(单体特征吸收峰位于677 nm);而酞菁2在白蛋白网络中,主要以有利于光动力治疗的单体形式存在,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81 nm附近,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2.01×10^5mol-1.L.cm-1(2-BSA)和2.05×10^5mol-1.L.cm-1(2-HSA)。两种酞菁被固定在白蛋白上后,在水溶液中的Q带吸收光谱和存在状态不随体系pH值的变化而改变,这与相应的游离酞菁明显不同。
- 肖荣平黄剑东张汉辉
- 关键词:酞菁白蛋白共价结合光谱性质光敏剂
- 四取代羧基酞菁锌与白蛋白共价结合物的制备与光谱性质被引量:1
- 2010年
- 通过成酰胺键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含羧基酞菁和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共价结合物,所涉及到的酞菁分别是α-四(4-羧基苯氧基)酞菁锌(1)和α-四[4-(2-羧基乙基)苯氧基]酞菁锌(3),以及它们相应的β位四取代酞菁锌(化合物2和4).比较了游离酞菁以及它们的白蛋白结合物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当酞菁被共价固定于白蛋白大分子上之后,展现出比游离酞菁更明显的单体特征吸收,而且结合物中的酞菁光谱特征不受体系pH值变化的影响.羧基在酞菁环上的取代位置,对酞菁与白蛋白结合前后的光谱转变幅度有影响,α位取代比β位取代更有利于光谱的变化.化合物1和3的白蛋白共价结合物在PBS溶液中甚至呈现出单体形式为主的光谱特征,Q带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位于697和706nm附近.
- 肖荣平柯美荣黄剑东张汉辉
- 关键词:酞菁白蛋白共价结合光谱性质光敏剂
- 白蛋白对单取代酞菁锌光谱性质和存在状态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研究了单取代酞菁锌(1-[4-(2-羧基乙基)苯氧基]酞菁锌,即ZnPcC1)与白蛋白(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共价和非共价结合作用,进而研究了结合方式对ZnPcC1的光谱性质和存在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ZnPcC1可以通过成酰胺键的方式与白蛋白构成共价结合物(摩尔组成比大约为7∶1);ZnPcC1与白蛋白之间存在较强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结合常数大约为1.0×105mol-1.L。结合位点竞争实验表明,非共价相互作用的结合位点位于人血清白蛋白的亚域ⅠB。ZnPcC1与白蛋白结合后,无论是共价结合还是非共价结合,均展现出比游离酞菁更明显的单体特征吸收,这是一个有利于光动力治疗的性质。共价结合导致ZnPcC1的单体特征吸收峰红移约5 nm,而非共价结合则没有导致红移。
- 肖荣平张娜黄剑东张汉辉
- 关键词:酞菁白蛋白光谱性质光敏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