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367)
- 作品数:6 被引量:32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晓辉毕开顺王胜男张晖芬周增慧更多>>
- 相关机构:沈阳药科大学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炮制对草乌中乌头类生物碱经皮吸收的影响及其贴剂的设计与评价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究炮制对草乌Aconiti Kusnezoffii Radix(AKR)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aconitine alkaloids,AAs)经皮吸收的影响,并研制含生草乌和制草乌Aconiti Kusnezoffii Radix Cocta(AKRC)提取物的压敏胶分散型贴片,考察其药效差异。方法分别从生、制草乌中提取AAs,质量分数分别为59.3%和59.1%。提取出的AAs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BAC)、苯甲酰新乌头原碱(BMA)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BHA)6种生物碱组成。经过炮制,BAC、BMA和BHA的质量分数分别由3.8%、9.2%、0.4%提高至22.7%、32.9%、2.1%,而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质量分数分别由19.6%、24.3%、2.0%降低至0.5%、0.6%、0.3%。采用溶剂挥发法分别制备含有生、制草乌提取物的透皮贴片。在体外透皮实验中,考察了生、制草乌中AAs的经皮渗透性的差异,并优化贴片处方。最后,采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大鼠慢性炎症模型和醋酸诱导的小鼠扭体模型评价含生、制草乌最佳贴片的抗炎镇痛活性。结果BMA在6种AAs中表现出最强的经皮渗透性。经过炮制,制草乌提取物中的BMA质量分数由9.2%增加到了32.9%。因此制草乌供给液中BMA的Q24由(2.53±0.31)μg/cm2提高到了(5.51±0.69)μg/cm2(P<0.05)。油酸的渗透增强效果最大,渗透增强比分别为4.57(生草乌)和9.93(制草乌)。最佳配方为生或制草乌提取物(10%)、油酸(10%)、DURO-TAK?87-4098(压敏胶基质)和Scotchpak?9707(背衬层)。最优制草乌贴片的AAs累积渗透量约为最优生草乌贴片的2倍。最佳制草乌透皮贴片较最佳生草乌贴片能显著降低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后爪肿胀度和小鼠扭体模型的扭体次数。结论炮制草乌可提高其中AAs的皮肤渗透量,从而提高草乌透皮贴片的镇痛和抗炎作用,为采用炮制方法提高含草乌透皮贴片功效提供科学依据。
- 王启隆刘超权鹏方亮王延年
- 关键词:草乌乌头类生物碱经皮渗透贴剂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
- HPLC-可变双波长法测定麻黄不同炮制品中麻黄类生物碱和川芎嗪的含量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麻黄及其不同炮制品中盐酸麻黄碱(1),盐酸伪麻黄碱(2),盐酸甲基麻黄碱(3)和川芎嗪(4)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Agilent TC-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磷酸-三乙胺(体积比为4.0∶96.0∶0.1∶0.1),流速:0.8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0~22 min)210、(22~30 min)300 nm。结果化合物1-4分别在18.30~366.1、17.87~357.4、5.070~101.4、0.3050~6.100 mg·L-1质量浓度内,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7%(RSD=1.8%)、100.9%(RSD=1.6%)、100.8%(RSD=1.6%)和97.7%(RSD=1.3%)。该方法应用于麻黄及其不同炮制品中麻黄类生物碱和川芎嗪的含量测定,测得化合物1-4的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83%~1.0%、0.48%~0.84%、0.087%~0.22%和0.001 7%~0.009 0%。结论麻黄经炮制后,4种化合物含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表明炮制方法对麻黄化学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大,该分析方法的建立为控制不同炮制品的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 钱琨张克霞刘子莹赵思敏毕开顺陈晓辉
- 关键词: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盐酸甲基麻黄碱川芎嗪炮制品
- ILs-HPLC同时测定黄柏中5种生物碱含量被引量:9
- 2014年
- 建立以离子液体作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添加剂测定黄柏中黄柏碱、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以及小檗碱等5种主要生物碱含量的方法。实验以C18反相色谱柱为分离柱,采用紫外检测方法,考察了提取溶剂、检测波长、咪唑类离子液体烷基链长度、离子液体溶液浓度等条件对提取分离和测定影响。研究所建立的ILs-HPLC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离子液体的加入能改善C18柱分离生物碱的色谱峰形,并提高了分离度,本法可用于黄柏中多种生物碱的同时含量测定。
- 姜昕易张晖芬王胜男陈晓辉
- 关键词:流动相添加剂黄柏生物碱
- 内源性物质3-硫酸吲哚酚用于肾损伤早期诊断的探讨
- 2016年
- 目的研究内源性物质3-硫酸吲哚酚用于肾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以抗癌药顺铂、甲氨蝶呤为研究对象,取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顺铂组、甲氨蝶呤组和空白组。于给药后第1、3和5天采集血清与新鲜肾组织。采用LC-MS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3-硫酸吲哚酚的质量浓度;同时分析各组大鼠血清中生化指标肌酐和尿素氮浓度以及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单次给药后,肾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顺铂组与甲氨蝶呤组大鼠在第3天均可见明显肾损伤;各组中内源性物质3-硫酸吲哚酚于第3天明显升高;顺铂组肌酐与尿素氮于第5天明显升高,甲氨蝶呤组肌酐与尿素氮无明显变化。结论在顺铂和甲氨蝶呤致肾损伤模型中,内源性物质3-硫酸吲哚酚显示了较常规生化指标血肌酐与尿素氮更高的灵敏度。
- 魏哲何忠菊邓娅琳张元媛陈晓辉
- 关键词:肾损伤顺铂甲氨蝶呤
- HPLC同时测定京大戟生品和炮制品中3种三萜类成分含量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京大戟生品和炮制品中甘遂甾醇、大戟二烯醇和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Agilent XDB C8色谱柱(4.6 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90∶10),流速1.0 mL· min-,柱温35℃,检测波长205 nm.结果:甘遂甾醇、大戟二烯醇、24-亚甲基环阿尔廷醇分别在0.506 ~ 5.06μg(r=1.000 0),1.052 ~ 10.52 μg(r=0.999 9)和1.124~ 11.24 μg(r =0.999 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 (RSD 0.9%),99.4%(RSD1.0%),99.4% (RSD 1.3%).结论: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为京大戟药材及其炮制品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曾颜侯朋艺马冰洁周增慧毕开顺陈晓辉
- 关键词:京大戟炮制品三萜高效液相色谱法
- 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技术的京大戟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基于植物代谢组学技术,建立分析京大戟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UPLC-MS法。方法:采用Agilent XDB C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0.1%甲酸乙腈-0.1%甲酸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 L/min,分流比为1∶3;ESI源负离子模式,m/z 100~900范围内全扫描,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筛选出可以作为区分京大戟生品和炮制品95%乙醇提取物的7个化学标记物,鉴定了其中6个,分别为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木糖苷、3,3'-二甲氧基鞣花酸、(-)-(1S)-15-羟基-18-羧基西柏烯、鞣花酸、短叶苏木酚酸和没食子酸。结论:从植物代谢组学整体角度分析,京大戟生品和炮制品化学成分差异明显,推测此为京大戟炮制减毒作用的物质基础。
- 曾颜侯朋艺陈晓辉
- 关键词:京大戟UPL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