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2009JJD770022)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朱汉国姜朝晖庄秋菊刘晓云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德州学院江西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民国
  • 4篇教育
  • 3篇乡村教育
  • 3篇民国时期
  • 2篇社会
  • 2篇社会教育
  • 2篇乡村
  • 1篇新式教育
  • 1篇日伪
  • 1篇日伪时期
  • 1篇日伪统治
  • 1篇日伪统治时期
  • 1篇述论
  • 1篇统治
  • 1篇统治时期
  • 1篇卫生教育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冲突
  • 1篇乡村教师
  • 1篇民国初期

机构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德州学院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作者

  • 3篇朱汉国
  • 2篇姜朝晖
  • 1篇庄秋菊
  • 1篇刘晓云

传媒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历史教学问题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河北广播电视...
  • 1篇民国研究
  • 1篇纪念抗战胜利...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的生存状况被引量:10
2015年
从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的生活体验和其他相关研究来看,乡村教师的生存现状是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繁难,待遇低下;同时还遭受到乡村民众的抵触和乡村士绅的排挤,事实上沦为乡村社会的边缘人;乡村教师普遍心情苦闷,状态低迷,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不高,对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比较游移。这种生存状况反映出,在国家教育体制、专家精英和乡村社会等外在规约中成长起来的乡村教师,其在乡村教育中的主体价值和主体意识是薄弱的,并没有发挥社会所期待的"中心"或"导师"的作用。
姜朝晖朱汉国
关键词:乡村教师乡村教育
略论民国时期乡村教育中的文化冲突
2012年
从文化视角来看,民国乡村教育面临近代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多重观念与文化的冲突,具体包括中西文化之间、国家意志与草根社会的教育目标之间、城市文化与乡土社会之间、近代文化与农民观念之间的冲突。文化冲突是制约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难题之一。
朱汉国姜朝晖
关键词:民国乡村教育文化冲突
日伪统治时期北京社会教育述评
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北京在日本的铁蹄之下经历了长达8年的日伪统治时期。在此阶段,日伪政权通过恢复和开办各类学校来对北京的广大民众实施奴化教育。同时,他们还借助对社会教育机构的"恢复"和开设,不断加强...
刘晓云
关键词:日伪时期社会教育
文献传递
20世纪30年代河北定县的卫生教育被引量:3
2013年
20世纪30年代,河北定县为改变农村卫生状况,开展了卫生教育。定县卫生教育是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移至该地后展开的,主要通过学校式教育和社会式教育在学校里和社会中推行,对定县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进行改造。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定县卫生教育提高了农民卫生意识,改善了农村医疗条件,对改善今天农村卫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庄秋菊
关键词:卫生教育
民国时期华北乡村教育的转型与困境(1912-1937)
2014年
华北乡村教育由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转型始于清末,但真正转型是在民国时期。新式学校的不断创办、旧式私塾得到有效控制和改良、教育内容由儒学教育转向国民教育都充分体现了华北乡村教育由旧式教育向新式教育的转变。华北乡村教育在转向新式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种种问题,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教育经费的短缺、教师素质普遍低下等,无不制约着乡村教育的发展。
朱汉国
关键词:乡村教育旧式教育新式教育
民国初期北京社会教育述论被引量:2
2012年
民国初期,在政府主导下,北京社会教育逐渐兴起。政府的主要举措有:明确社会教育性质及提出实施社会教育规划,成立管理通俗教育的相关机构,明确通俗教育的教育经费,采取措施保障通俗教育顺利进行等。当时,北京社会教育活动的开展主要是通过学校式社教机构和社会式社教机构来完成的。学校式社教机构包括公众补习学校、露天学校、贫儿半日学校和注音字母传习所;社会式社教机构主要有通俗教育讲演所、阅报处、图书馆和公园。这些社会教育机构开展的各种社教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北京普通市民的智识水平,改变了北京市民的生活方式,丰富了北京市民的生活。
刘晓云
关键词:民国初期社会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