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3420120005)
- 作品数:26 被引量:78H指数:5
- 相关作者:张振华李旭张亚飞孙丙虎苏倩更多>>
- 相关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六安市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血病患者HBV和HCV感染率调查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者HBV和HC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6例白血病患者和377例骨折患者血清HBV标志物和抗-HCV。结果在256例白血病患者中有28例(10.9%)HBsAg阳性,显著高于骨折患者的5.6%(P<0.01);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患者血清HBsAg阳性率分别为10.9%和33.3%,显著高于骨折人群(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HBV感染率较普通住院患者高,HBV感染与白血病的发生是否具有相关性,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 孙丙虎张振华苏倩张亚飞戴钰李旭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白血病血清
- HBsAb阳性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肝组织HBV全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了解HBsAb阳性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和肝组织中的HBV基因序列,并比较其差异性。方法以1例长期随访HBsAb阳性隐匿性HB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多种试剂盒检测其血清HBsAg、HBsAb,提取外周血血清和肝组织HBV DNA进行全基因组分段扩增,行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较。结果多种试剂盒检测均提示该例患者HBsAg阴性、HBsAb阳性;血清HBV DNA为103~105拷贝/mL;血清和肝组织来源的HBV DNA全基因测序完全相同,均为3 215个碱基、B基因型,与参照序列核苷酸同源性为98.82%,各编码区均没有缺失或移码突变,不同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37%~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18%~100%,在S区存在几种变异如PreS1的Q80H、S的C64Y、E164G、L175S,但前S区、"a"决定簇、1 762/1 764、1 896位点均未见变异。结论HBsAb阳性隐匿性HBV感染者血清和肝组织来源的HBV基因序列无明显差异。
- 苏倩张振华魏少峰李旭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基因序列
- 21例危/重症甲型H1N1(2009)流感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治疗和转归情况。方法设计调查表,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流专病病房21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研究组)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测、治疗及转归,同时使用曹彬等关于中国2009大流行甲型流感(H1N1)病毒感染最初病例的研究样本作为对照,其中危/重症诊断按照卫生部颁布的诊断标准进行,对不同时间点的相关指标也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发热持续时间较长,肝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入院时高热、咳嗽、咳痰、疲乏、腹泻/腹痛、呼吸困难、咽充血、扁桃体肿大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更容易出现白细胞升高(P<0.01)及C反应蛋白升高(P<0.01),血清CK、CK-MB、LDH、ALT、AST以及胸部X线检查异常均明显增加(P<0.05),血清钾、血清钠也较对照组低(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患者氧分压有所升高、心率降低、血小板增加;痊愈出院20例,死亡1例。结论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与普通感染者有较大差异,体温高、热期长,容易出现多器官系统损害及继发感染,经良好治疗,大多数可以痊愈。
- 张振华张亚飞张玲邱艳琴胡先玮王聪慧丁圣刚袁丽萍都鹏飞刘念夏海龙
- 关键词:流感H1N1亚型重症转归
-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区参照序列的建立及变异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2009年3月开始全球暴发了新型H1N1流感,这是继1918年、1977—1978年之后国际上第3次H1N1流感暴发,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RNA病毒,极易发生基因变异,当变异较大时出现抗原漂移或抗原转变,不同患者来源的病毒株基因序列也具有差异性。本研究采用多病毒株序列比对发热方法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区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确定参照序列,有利于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及检测,同时为引物设计提供合适模板,减少由于引物设计偏差而导致假阴性结果。
- 张振华金蕾胡先玮都鹏飞李旭
- 关键词:基因变异分析流感病毒甲型HA流感暴发引物设计
- 乙型肝炎病毒S基因变异与隐匿性感染的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隐匿性HBV感染的存在和临床意义已经被许多研究所证实,目前已有大量研究开始关注,其发生机制。此文就HBV的S基因变异对隐匿性感染的发生和影响的若干研究进行综述。
- 戴钰张振华李旭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隐匿性感染基因
- 建立传染病教学病例资料库的必要性和方法被引量:6
- 2011年
- 近30年来传染病的疾病谱发生很大变化,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加之传染病固有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差异,使得目前教材及参考书的难以满足当前青年医学生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图文并茂、可模拟、实用性强的教学资料库。该文就此提出相关设想供广大医学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其必要性、可行性和意义。
- 张振华王秋霞江晓平周忠松李旭熊自忠
- 关键词:传染病病例
- 献血员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献血员中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从S基因变异角度探讨隐匿性HBV感染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收集经血站筛查HBsAg阴性的合格献血员血浆594份,ELISA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套式PCR检测血清HBVDNA。对筛查出的隐匿性HBV感染者再次用雅培试剂定量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并对其S区进行测序,发现可能与HBV隐匿性感染有关的变异位点。随机收集11例HBsAg阳性的HBV感染者作为阳性对照,对其S区进行测序,比较其与隐匿性HBV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在594例献血员中有15例为隐匿性HBV感染,隐匿性HBV感染的发生率为2.5%。未发现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与隐匿性HBV感染有相关性。15例隐匿性HBV感染者中有10例进行了S区测序,结果HBV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3例在“a”决定簇内出现氨基酸突变,分别为1126T(1例)、T140I(2例)。与隐匿性HBV感染者相比,阳性对照在“a”决定簇内仅出现了1例T131N变异。结论常规检测HBsAg阴性的献血员中存在隐匿性HBV感染,且这些病毒可能存在变异。
- 戴钰张振华张玲金蕾孙丙虎李旭
- 关键词:肝炎病毒乙型肝炎乙型供血者病毒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α亚基(ESRα)基因PvuⅡ和XbaI位点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阿德福韦酯治疗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随访37例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评估了治疗中24周和48周的病毒学应答;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对患者外周血雌激素α基因PvuⅡ和XbaI位点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雌激素受体基因PvuⅡ的P/P基因型中24周病毒学应答率明显高于P/p和p/p基因型,分别为50.0%,27.3%和28.6%,P/P基因型中48周病毒学应答率也均高于P/p和p/p基因型,分别为62.5%、50.0%和42.9%,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分别为χ2=1.508,P=0.553和χ2=0.689,P=0.813);XbaI X/X、X/x和x/x基因型中24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38.9%、22.2%和30.0%,48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44.4%、55.6%和50.0%,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χ2=0.783,P=0.742和χ2=0.405,P=0.913)。结论未发现雌激素受体α基因多态性与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持续性病毒学应答有关。
- 叶珺张婷婷夏淑林李旭张振华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阿德福韦酯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发生病毒学反弹患者YMDD变异分析被引量:11
- 2012年
- 选取402例服用拉米夫定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反弹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样品,应用荧光PCR法定性检测YMDD变异情况。402例中有309例(76.87%)检测出YMDD变异,其中120例为YVDD变异,74例为YIDD变异,115例为YVDD+YIDD联合变异;309例YMDD变异患者中同时检测出变异株与野生株占69.26%(214/309),仅检测出变异株占30.74%(95/309)。另外,93例为YMDD野生型阳性。
- 方立庆张振华梁佳佳杨玥孙丙虎张黄醒赵小苗张亚飞李旭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拉米夫定YMDD
- 慢性乙型肝炎的联合抗病毒治疗
- 2011年
- 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疗法是抗病毒,而联合抗病毒已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方向。此文旨在对治疗乙型肝炎的不同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疗效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 靳艳艳张振华李旭
-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