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ZX045)
- 作品数:11 被引量:30H指数:4
- 相关作者:李林洪欧阳谦杨兰李曦殷旭辉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东莞职业技术学院汕头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开掘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维度
- 2010年
- 如何完善历史唯物主义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寻求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时代课题。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贯的理论目标就是要清除经济决定论的消极影响,从而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理论及其主体学说。在理论与现实的不断冲撞中,他们抓住意识形态问题,提出日常生活批判,开展文化研究,由此形成了一个"文化的转向",在深入开掘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维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理论成果。
- 欧阳谦
- 关键词:文化主义总体性范畴领导权文化工业
- 文化,还是结构?——文化马克思主义中的两种范式比较研究
- 2012年
- 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史上,二战前后的德国法兰克福学派、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法国阿尔都塞学派与八九十年代英国的伯明翰学派可以说分别代表了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的三种类型、三个阶段。法兰克福学派极力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试图克服异化意识,恢复人的主体性。而阿尔都塞学派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则借用语言学结构主义方法,凸现社会结构,特别强调把个人"召唤"为"主体"的恰恰是意识形态的结构。将二者进行比较,从学理的角度来讲,具有重大的价值。
- 李林洪杨兰
- 关键词:文化主义新左派
- 文化理论的“选择”与“被选择”——文化研究诞生对理论创新的启示
- 2012年
- 按照雷蒙·威廉斯的看法,历史是一个选择性传统:传统中的诸种因素通过不断拆解和重组而形成新的传统。思想史也可以这么理解。英国文化研究的诞生,其外因是西欧知识分子对美国大众文化的跨语境、远距离式解读所带来的理论遗产和困境,内因则是威廉斯等知识分子对大众文化的同理心解读和民主化转义。两者的结果,帮助英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美国文化霸权,推动了自身的民主化进程。而威廉斯等人对理论传统的选择,始终以"人民民主"作为标准,这赢得了世界左派人士的尊敬。因此,拆解和重组他们的理论创新过程,将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启发。
- 李曦
- 关键词:文化研究大众文化文化主体性
- 文化的辩证法--关于“文化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几点思考被引量:9
- 2008年
- 本文围绕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主要探讨了"文化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即它的文化辩证法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自出现以来,始终以文化问题作为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突破口。"文化"成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关键词,具体表现就是以文化主义取代经济主义,以文化批判取代政治经济学批判,以文化唯物主义及其文化政治学来丰富和扩展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既面向当代社会的现实变革,同时也试图填补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
- 欧阳谦
- 关键词:总体性文化工业文化唯物主义文化政治学
- 文化的救赎——评阿多尔诺的“文化工业理论”被引量:6
- 2010年
- 阿多尔诺的"文化工业理论"集中体现了早期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逻辑,即一种以文化救赎主义为核心的"批判理论"。这种理论将"文化工业"界定为现代社会条件下的娱乐工业体系,界定为现代极权主义的统治工具和操纵模式。凭借着商品化、同质化、标准化和强制化等手段,"文化工业"在大量制造娱乐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在不断地促使消费者变得没有思想。现代社会表现出来的野蛮性和稳定性,都与"文化工业"的操纵和欺骗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社会变革的可能性就在于文化的救赎,即用艺术的批判力量去唤醒和推动社会大众的革命意识。尽管今天看来阿多尔诺的文化工业理论不仅过于偏激而且还有些过时,但是面对当今文化的现状及其社会效应,重新审视他的理论观点仍然是有必要的。
- 欧阳谦
- 关键词:极权主义文化工业商品拜物教艺术批判
- 葛兰西的霸权概念辨析被引量:8
- 2010年
- "霸权"是葛兰西实践哲学或者说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葛兰西是霸权概念的独创者而不是继承者。在他提出霸权概念的过程中,马克思尤其是列宁起到了特殊的思想作用。葛兰西对于文化和精神活动在改造社会中的作用的重视引导他逐步地提出了霸权概念。本文将集中分析和探究葛兰西哲学理论中有关三种类型霸权的论述:即有关政治霸权、文化霸权和完整霸权的基本观点。
- 殷旭辉
- 关键词:文化霸权文化政治
- 从文学批评到文化批判——伊格尔顿的文化政治理论述评
- 2010年
- 在英国文化唯物主义及其"文化研究"的传统中,伊格尔顿是从词源学以及意识形态的高度来理解文化的。他试图从人类文明、生活方式以及艺术等方面去探求文化的本质和作用,突出其整体性,并赋予文化以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同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现代社会的地域政治、民族和信仰冲突等重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英国的文化研究传统及其"文化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 李林洪
-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化批判文化主义后现代政治
-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理论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向"的语境中,英国文化马克思主义试图重新恢复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理论,因此目的,他们重新探讨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强调文化所具有的物质属性,将文化看作是一种与经济和政治等平行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 李林洪杨兰
- 关键词:文化马克思主义总体性理论
- 文化活动是物质生产形式--“文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研究
- 2012年
- 英国文化唯物主义一方面批判利维斯民粹主义的精英文化观,另一方面通过社会总体性批判,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历史批判和哲学批判中提炼出"文化"这一为马克思的原始文本所隐而未言的实在,把它作为重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框架,即强调"文化是物质生产形式",突破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与上层建筑二元模式以及正统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局限,阐明了文化在社会生产和历史发展中的伟大作用。
- 李林洪杨兰
- 关键词:文化活动文化马克思主义
- 让“文化”回到粗糙的地面上来吧!——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建构
- 2012年
- 雷蒙·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思想之所以具有高度的理论生产力,原因在于它不是简单地将文化研究嫁接在旧唯物主义原则之上,而是试图克服文化主义范式所隐含的"激进的互动论"所固有的缺陷,为文化主义奠定唯物主义基础,替大众民主辩护。为此,威廉斯重新诠释了马克思的"基础/上层建筑"经典公式,使之在新的经济文化语境中焕发出更具弹性的解释力,实现了《文化与社会》未竞的事业:从正面的角度为"大众文化"正名。
- 李曦
- 关键词:文化主义文化唯物主义经济基础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