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7212-002)

作品数:8 被引量:98H指数:5
相关作者:占车生乔晨徐宗学周洋周孝德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河流
  • 2篇水环境
  • 2篇渭河流域
  • 2篇流域
  • 2篇河流域
  • 1篇代谢
  • 1篇地理信息
  • 1篇遥感
  • 1篇植被
  • 1篇植被动态
  • 1篇植被覆盖
  • 1篇植被覆盖度
  • 1篇生态基流
  • 1篇水环境容量
  • 1篇水文
  • 1篇水文水资源
  • 1篇水资源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土地利用

机构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西安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四川大学
  • 1篇太原电力高等...

作者

  • 3篇周孝德
  • 3篇徐宗学
  • 3篇乔晨
  • 3篇占车生
  • 3篇周洋
  • 2篇丁爱中
  • 2篇崔双超
  • 2篇张新华
  • 2篇潘成忠
  • 1篇李虹
  • 1篇金惠淑
  • 1篇冯民权
  • 1篇李玲
  • 1篇李长嘉
  • 1篇张淑荣
  • 1篇鄢正红
  • 1篇陈德胜
  • 1篇尹剑
  • 1篇郝丽芬

传媒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渭河流域关中段近30年植被动态变化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选取渭河流域关中段1980、1990、2000、2005、2007年5期MSS/TM/ETM影像数据,计算提取流域不同时期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并根据像元二分模型估算关中段流域1980—2007年的植被覆盖度分布,将计算得到的植被覆盖度进行分级处理,获得渭河流域关中段植被覆盖度分级图,系统研究了渭河关中段近30 a来的NDVI和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详细地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植被在其生长周期内的长势情况,以及植被生长状况在空间上的差异性,系统研究了渭河流域关中段近30 a的植被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NDVI和植被覆盖度近30 a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仅1990—2000年期间有所下降.
乔晨占车生徐宗学李玲
关键词:NDVI植被覆盖度
渭河流域近50年来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被引量:32
2012年
基于渭河流域1958—2008年的主要气象数据,采用Mann-Kendall和R/S方法,对渭河流域降水和气温2个要素的时间序列进行趋势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Mann-Kendall法对其突变点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渭河流域年均气温在时间上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中春季、秋季、冬季的上升趋势非常显著;在空间上则表现为中游地区气温最高;从整个流域Hurst指数分析看,未来渭河流域年平均气温仍将持续升高,但变异程度不显著.2)渭河流域的年降水量在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减少趋势,其中春季和秋季降水显著减少,冬季降水量增加;在空间上表现为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增加;从Hurst指数看,渭河流域的降雨序列处于弱变异状态,未来的降水变异不显著.3)对渭河流域近50a的气温和降水进行突变分析,大部分站点气温突变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显著变暖,与突变前相比较有明显差异;降水量突变点较多,每个年代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突变,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尤为显著.
占车生乔晨徐宗学金惠淑
关键词:渭河流域气候变化MANN-KENDALL法HURST指数
渭河宝鸡段生态基流保障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针对渭河流域生态基流不足、水质污染严重等问题,在水资源评价模型(WEAP)的基础上耦合一维水质模型,构建了渭河流域宝鸡段水资源管理模型。该模型既能反映各水文站的径流情况和水资源供需关系与分配,也能反映河流水质状况。首先,运用WEAP模型在水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分析在现有管理模式下生态基流量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其次,为了提高生态基流量的满足程度,根据流域内各用水部门的用水需求、节水潜力等设计出可行的不同情景方案,通过水资源的合理调控,探讨了这些方案对提高渭河宝鸡段生态基流保障程度的影响情况,从而得出保障渭河宝鸡段生态基流的最佳方案;结果表明:节水、治污、以及开源等综合措施可以使生态基流的满足程度显著提高,是解决生态基流保障与水质改善的最佳方案。
周洋周孝德张新华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生态基流满足度
基于遥感的渭河关中地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18
2011年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1978年-2007年的Landsat MSS/TM/ETM影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和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渭河流域关中地区1978年-2007年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关中地区各景观类型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消长变化,耕地斑块面积减少,但分离度和破碎度增加;草地和林地斑块面积增加,破碎度和分离度减小;居民工矿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未利用土地斑块面积有所减少。从景观格局变化来看,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景观斑块分布趋于破碎化,破碎度指数从0.9127下降为0.8755;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均匀度指数均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增加,分别增长了2.72%和2.71%,之后锐减,2000年达到最低后逐渐有所回升;景观优势度也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增加,后逐渐减小。说明近期研究区生态景观的异质性有所改进,生态景观格局处于快速调整并趋于稳定发展阶段。
占车生乔晨徐宗学尹剑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地理信息
渭河陕西段水环境容量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运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和水环境容量模型,采用段首控制高功能区和段末控制低功能区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渭河陕西段水环境容量。根据水质、水文监测资料和沿岸排污情况,计算了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各频率年COD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与渭河现状排污量进行对比,得出渭河陕西段中下游现状排污量已远超出功能区段的水环境容量,结合排污资料对污染严重功能区COD进行削减以及对削减量进行分配。
周洋周孝德冯民权
关键词:渭河陕西段水环境容量
泥沙质量浓度和pH对不同粒径泥沙吸附磷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以北京大兴南海子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测试分析了粒径φ<0.246mm、泥沙在含沙质量浓度为5、10、30、50g·L-1对磷的吸附过程,以及细砂(>0.147~0.246 mm)、极细砂(>0.074~0.147 mm)、粉粒(>0.038 5~0.074 0mm)和粉粒粘粒混合物(≤0.038 5mm)4种粒径泥沙在不同pH值条件下对磷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够比较理想地反映南海子泥沙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R2>0.98),吸附平衡时单位质量泥沙饱和吸附量由大到小排序为:粉粒黏粒混合物(0.107mg·g-1)、粉粒(0.096mg·g-1)、细砂(0.095mg·g-1)、极细砂(0.051mg·g-1)·pH值对极细砂、粉粒、粉粒黏粒混合物影响相似,pH值为4~10之间,吸附量变化不大,在pH>10时,吸附量降低,pH<4时,吸附量升高.在磷初始质量浓度ρ0>1.2mg·L-1时,随着泥沙质量浓度增大水溶液中磷吸附的绝对量升高,从最大吸附容量(Xm)来看,单位质量泥沙吸附磷量降低,泥沙之间对磷的吸附存在竞争且与磷初始质量浓度有关.
崔双超丁爱中潘成忠李长嘉鄢正红郝丽芬
关键词:泥沙PH
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平台构建与应用被引量:10
2011年
为了开发出具有普遍应用意义的区域水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系统,通过可视化编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数据库技术开发出了一套智能化的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平台,并介绍了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平台的功能以及系统的结构及应用。所建立的区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可有效地实现现状年水环境承载能力的计算、未来不同水平年的承载力预测以及对承载力计算结果进行空间展示。该系统通过在渭河流域关中地区应用,得出的评价结论与该地区因严重污染所导致的结果一致。
周洋周孝德张新华
关键词:水环境污染承载能力
基于溶解氧监测的沣河河流代谢及河流健康评价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研究通过对沣河的不同断面溶解氧的24h连续监测得到溶解氧(DO)质量浓度ρ昼夜变化,结合DO平衡关系计算各断面初级生产率速率和呼吸速率,并应用河流代谢速率评价沣河河流健康.研究结果表明:24hρ(DO)的变化曲线在上游呈抛物线趋势,而在中下游人类活动较多、污染较大地区呈倒S型;上游断面的初级生产力速率和呼吸速率均远大于中下游地区;沣河上游属自养型河流、中下游属异养型河流.根据河流代谢理论评价沣河健康状况表明高冠裕河上游断面健康状况良好,沣峪口断面中等,其余断面都属较差.
李虹丁爱中张淑荣潘成忠崔双超陈德胜
关键词:河流健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