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2008-37)
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2008-37)
-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4
- 相关作者:马建林林劲张家明马立宁李斌更多>>
- 相关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被引量:19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栓形成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UAP患者48例和UAP合并高血压患者56例,另选排除器质性心脏病的住院老年人48名为对照组。分别测定3组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UAP组vWF、GMP-140、Fbg、PAI-1水平低于UAP合并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分别(60.0±15.1)%比(68.8±16.3)%、(48.1±13.0)%;(14.4±3.5)比(16.8±3.9)、(12.3±2.9)μg/L;(4.7±1.1)比(5.3±1.1)、(3.6±0.9)g/L;(460±97)比(501±95)、(389±88)AU/L,均P<0.05];UAP组ATⅢ、t-PA水平高于UAP合并高血压组,低于对照组[(192.9±42.1)比(178.0±44.2)、(244.1±48.9)mg/L;(210±49)比(186±44)、(285±90)U/L,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与PTS各分子标志物密切相关。结论 UAP合并高血压患者较单纯UAP患者体内存在更明显的PTS,高血压是加重UAP患者体内PTS的独立危险因素。
- 马建林马立宁张银环张家明李大主林劲刘时武王圣苏哲坦李斌陈关良
-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
-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脂蛋白(a)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高血压(HBP)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与脂蛋白(a)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将80例UAP患者根据是否并发HBP分成HBP组(42例)与UAP组(38例),另选48例健康对照者为对照组。测定并记录所有病例的GPⅠb、GPⅡb、GPⅢa、脂蛋白(a)及各血脂水平,并对GPⅠb、GPⅡb、GPⅢa与脂蛋白(a)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HBP组及UAP组的GPⅠb、GPⅡb、GPⅢa及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HBP组较UAP组升高更为明显(P均<0.05)。HBP组及UAP组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前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BP组患者的GPⅠb、GPⅡb、GPⅢa分子数分别与脂蛋白(a)水平呈正相关(r=0.512、0.489、0.454,P均<0.05)。结论合并HBP的UAP患者体内GP、脂蛋白(a)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两者密切相关。
- 马建林马立宁张银环张家明李大主林劲张敬文王圣苏哲坦李斌陈关良王卫
- 关键词:心绞痛高血压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合并高血压病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后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 选择32例冠心病患者(A组)及38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B组)进行PCI,分别在介入治疗前与治疗后20 min、24 h及7 d采血测定血栓形成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水平,并动态随访PCI后冠状动脉病变再狭窄的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20 min血清von Willebrand因子(vWF)、凝血因子Ⅷ抗原(Ⅷ:Ag)、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血小板颗粒膜糖蛋白140、蛋白C、凝血酶活性(F.Ⅱa)、血浆纤维蛋白原(Fbg)、血清纤溶酶原(Plg)、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D-二聚体水平及术后24 h vWF、蛋白C、Fbg、Plg、PAI、D-二聚体水平均有明显改变[术前:(54±19)%、(69±16)%、(208±33)mg/L、(14±3)μg/L、(4.1±0.9)mg/L、(0.46±0.12)kU/L、(4.6±1.1)g/L、(181±42)mg/L、(0.26±0.06)kIU/L、(0.37±0.09)kAU/L、(0.53±0.15)mg/L;术后20 min:(94±34)%、(89±26)%、(188±31)mg/L、(20±5)μg/L、(3.3±1.3)mg/L、(0.58±0.17)kU/L、(5.6±1.3)g/L、(162±45)mg/L、(0.38±0.09)kIU/L、(0.48±0.13)kAU/L、(0.89±0.28)mg/L;术后24 h:(75±20)%、(3.5±0.8)mg/L、(5.3±1.1)g/L、(167±43)mg/L、(0.43±0.11)kAU/L、(0.78±0.19)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7 d PCI后血栓形成前状态(PTS)分子标志物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0 min、24 h、7 d vWF、Ⅷ:Ag、ATⅢ、GMP140、蛋白C、F.Ⅱa、Fbg、PAI、D-二聚体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分别为:(135±37)%、(128±33)%、(88±19)%比(70±18)%,(120±30)%、(99±24)%、(88±22)%比(77±20)%,(157±34)、(161±31)、(164±33)mg/L比(187±33)mg/L,(23±7)�
- 马建林马立宁李斌张家明李大主吴忠陈关良王圣张敬文林劲王卫
-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 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脂蛋白(a)及纤溶指标水平及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脂蛋白(a)[Lp(a)]和纤溶相关指标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纳入冠心病患者116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36例,单纯UAP患者38例,UAP合并高血压患者42例,健康对照受试者48例。分别测定血清Lp(a)、血浆纤溶酶原(Plg)、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含量,采用直线回归法分析Lp(a)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UAP合并高血压组患者Lp(a)、PAI-1水平明显高于单纯UAP组及SAP组、而tPA水平明显低于单纯UAP组及SAP组(P均<0.01),单纯UAP组患者Lp(a)、PAI-1水平明显高于SAP组、而tPA水平明显低于SAP组(P均<0.01),SAP组患者Lp(a)、PAI-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各组间Plg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UAP合并高血压患者Lp(a)水平与PAI-1水平成明显正相关(r=0.5890,P<0.01),与tPA水平成明显负相关(r=-0.5899,P<0.01),而与Plg含量无相关性(r=0.1293,P>0.05)。结论 UAP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浆Lp(a)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纤溶系统变化密切相关。
- 马建林马立宁张银环张家明李大主林劲张敬文王圣苏哲坦李斌陈关良王卫
- 关键词:冠心病纤溶系统
- 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聚集率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中的意义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T)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16例冠心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P组,3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8例),UAP并高血压病(UH组,42例),并选取48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按心绞痛发作情况将冠心病患者再分成有事件组(56例)和无事件组(60例)。测定各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GP、及PAgT水平,并对有事件组患者PAgT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四组间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MDA、GP、及PAgT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事件组GP、PAgT及MDA水平均较无事件组明显升高(P均<0.05),且有事件组患者PAgT水平与GP及MDA水平相关性分析发现均呈明显正相关(P均<0.05)。结论 GP、PagT升高以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在冠心病患者心绞痛事件发生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且高血压病可以加重这一病理过程。
- 马建林马立宁张银环张家明李大主林劲张敬文王圣苏哲坦李斌陈关良王卫
-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血小板膜糖蛋白类血小板聚集
-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体内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CAD)合并高血压病(HP)患者体内纤溶系统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CAD患者116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3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38例;UAP合并HP患者42例;另选正常对照组48例。将所有CAD患者按照有无心绞痛事件发生分为有心血管事件组(56例)和无心血管事件组(60例),所有受试者采血测定纤溶酶原激活酶抑制剂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SAP患者PAI-1、FIB水平分别为(389±90)AU/L,(4.70±1.1)g/L,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67±80)AU/L,(3.6±1.0)g/L,P〈0.05];SAP患者t—PA水平为(234±70)IU/L,明显低于对照组[(285±90)IU/L,P〈0.01)]。UAP患者PAI-1、FIB水平明显高于SAP患者(P〈0.05);UAP患者t—PA水平明显低于SAP患者(P〈0.01)。合并HP的UAP患者PAI-1、FIB水平明显高于不合并HP的UAP患者(P〈0.05);合并HP的UAP患者t—PA水平明显低于不合并HP的UAP患者(P〈0.05);有心绞痛事件发作者(56例)PAI-1、FIB明显高于无心绞痛发作者(60例,P〈0.05);而t—PA水平明显低于无心绞痛发作者(P〈0.05)。结论CAD患者体内存在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尤其是在合并HP的UAP者或心绞痛发作者体内更加明显,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可能在心绞痛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而HP可能促进了这一病理过程。
- 马建林马向杰王圣吴明林劲苏哲坦李斌王卫陈关良
-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纤溶系统
- 脂肪乳剂灌胃诱导家兔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及其流动性改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并比较脂肪乳剂灌胃和高脂饲料喂养诱导家兔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及其流动性改变的效果。方法:选择40只家兔,随机分为脂肪乳剂灌胃组(n=20)和高脂饲料喂养组(n=20),分别给予脂肪乳剂连续灌胃2周和高脂饲料喂养8周。两组动物分别在实验前后采用酶法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红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LDL-C)、红细胞膜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DL-C)、共轭双烯(MCD)、红细胞丙二醛(R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SOD)及红细胞膜流动性(M-Flu)。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两组家兔血TC、LDL-C、MLDL-C、MCD、RMDA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而RSOD、M-Flu、MHDL-C的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两组间实验前、后上述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脂肪乳剂灌胃在建立高脂血症家兔模型的同时,还可诱导红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流动性降低,其效果同高脂饲料喂养组相当。
- 马建林马立宁刘时武张家明苏哲坦林劲张银环
- 关键词:脂肪乳剂灌胃高脂饲料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流动性
- 冠心病伴发高血压病患者PCI后脂质过氧损伤指标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观察伴发高血压病(HP)的冠心病(CHD)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脂质过氧化损伤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32例CHD患者(A组)及38例CHD伴发HP患者(B组)进行PCI,分别在介入治疗前与治疗后20min、24h及7d采血测定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动态随访PCI后冠状动脉病变再狭窄的情况。结果:术后两组患者MDA与SOD水平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脂质过氧化物(LPO)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但这种变化在B组更加明显;至术后第7天,B组仍有明显变化,而A组已经接近术前水平。结论:CHD患者PCI后出现脂质过氧化损伤指标的变化,这种变化在伴发HP时更加明显,表明CHD患者PCI术后存在明显的氧自由基损伤,而高血压可能促进了这一损伤过程。
- 马建林李斌张家明李大主马立宁吴忠陈关良王圣张敬文林劲王卫
- 关键词:冠心病高血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脂质过氧化损伤
- 血清肌钙蛋白T测定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预后的评估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T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9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和10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分别在入院后0~4 h及12~24 h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并随访其血清cTnT水平与6个月内急性心脏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cTnT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6.9%(46/98)比2%(2/100)],Braunwald 3级者cTnT阳性率(27例,84.4%)高于2级者(16例,47.1%)和l级者(3例,9.4%),血清cTnT阳性者6个月内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清cTnT阴性者[19例比l例].结论 检测血清cTnT水平对于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马建林李斌苏哲坦林劲陈关良王卫
- 关键词:血清肌钙蛋白T预后
- 自制脂肪乳剂灌胃与普通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家兔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比较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比较采用自制脂肪乳剂灌胃和普通高脂饲料喂养两种方法建立家兔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效果。方法40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自制脂肪乳剂灌胃组(n=20)和高脂饲料喂养组(n=20),分别给予自制脂肪乳剂灌胃连续2周和高脂饲料喂养连续4周。所有动物分别在实验前、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1(ApoAl)、ApoB,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内皮素(ET)、红细胞膜总胆醇(M-TC)、红细胞膜流动性(M-Flu)、红细胞丙二醛(E-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水平,实验结束时取主动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实验后两组家兔TC、TG、ApoB、TXB2、ET、E-MDA水平较实验前升高,ApoAl、6-keto-PGF_1α、M-Flu、E-SOD水平较实验前降低(均P〈0.05);而M-T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前、后两组同一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理检查显示两组动物主动脉组织均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改变。结论两种方法均可以成功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采用自制脂肪乳剂灌胃建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 马建林马立宁张家明张银环吴明刘时武李斌陈关良苏哲坦
- 关键词:疾病模型动物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