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BRA2010027) 作品数:8 被引量:28 H指数:4 相关作者: 颜学武 更多>> 相关机构: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 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江苏省林业三项工程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低温贮藏对白蛾黑基啮小蜂羽化及出蜂的影响 被引量:8 2011年 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在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ērin-Mēneville)蛹内分别发育至老熟幼虫期、预蛹期和蛹中期,再于5℃分别冷藏7,14,21 d后让其正常发育至羽化出蜂,测定低温贮藏对该寄生蜂羽化及出蜂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蛾黑基啮小蜂于5℃贮藏的适宜虫态、时间分别为蛹中期和14 d。羽化(出蜂)率随冷藏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但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冷藏21 d的羽化率已降至(46.7±23.1)%;冷藏7,14 d的发育历期分别为(32.3±3.2)d、(28.9±1.0)d,分别极显著和显著长于对照,21 d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子代出蜂量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以蛹中期为冷藏虫态于7℃贮藏7 d,其羽化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冷藏14,21,28d的羽化率显著低于对照;冷藏7,14 d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长于对照,而21,28 d的历期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杨小舟蛾蛹于5℃下贮藏15,30 d,已显著影响了白蛾黑基啮小蜂的寄生及其寄主蛹的羽化。 王虎诚 郭同斌 宋明辉 郭加忠 杜伟关键词:杨小舟蛾 低温贮藏 羽化率 发育历期 人工繁殖白蛾黑基啮小蜂最适交配期和暴露期的选择 被引量:1 2012年 以蛹蜂比为1∶100和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蛹为替代寄主繁殖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测定室内人工繁蜂的最适交配期和接蜂暴露期。结果表明:当小蜂羽化出蜂后交配48~72 h时,寄生率(93.3%~94.2%)、羽化率(87.5%~90.8%)和平均子代出蜂量(1 010.4~1 213.3头)等寄生指标,均高于或显著高于24 h时的值(p<0.05),极显著高于0 h和96~144 h时(p<0.01)的值;当寄主蛹暴露给寄生蜂2~3 d时,寄生率(87.5%~95.8%)、羽化率(86.7%~95.8%)和平均子代出蜂量(1 274.5~1 365.6头)等繁蜂指标也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暴露期处理(p<0.05)。综合考虑蜂龄对寄生效果的影响,选择白蛾黑基啮小蜂人工繁殖的最适交配期和暴露期分别为羽化出蜂后2 d和2~3 d。 郭同斌 梁波 杨中林 宋明辉 杜伟 王虎诚关键词:杨小舟蛾 柞蚕 交配期 人工繁殖 黑棒啮小蜂种团(膜翅目姬小蜂科)寄生蜂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1年 啮小蜂属黑棒啮小蜂种团(Tetrastichus howardi species group)属膜翅目,姬小蜂科,啮小蜂亚科(Hymenoptera,Eulophidae:Tetrastichinae)。笔者详细介绍了该种团的识别特征和8种寄生蜂的地理分布、寄主种类、食性及生物学特性,系统综述了黑棒啮小蜂(Tetrastichus howardi)和白蛾黑基啮小蜂(T.nigricoxae)2种重要寄生蜂的生物学、行为学、人工繁殖与释放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分析这些寄生蜂生物学共性与区别的基础上,还探讨了今后应用白蛾黑基啮小蜂防治杨树人工林食叶害虫的研究方向与利用对策。 郭同斌 颜学武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生物防治 舞毒蛾黑瘤姬蜂等美国白蛾蛹期寄生性天敌昆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16年 美国白蛾是危害猖獗的世界性检疫害虫,笔者介绍了该虫蛹期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在介绍其中7种优势寄生性天敌对美国白蛾越冬蛹和夏季蛹的自然寄生率、寄主蛹中羽化的子代数和性比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舞毒蛾黑瘤姬蜂的分布、寄主、寄生率、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殖与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江苏省采用天敌昆虫开展生物防治的现状,探讨了应用舞毒蛾黑瘤姬蜂防治美国白蛾的研究方向与利用对策。 宋明辉 王菲 郭家忠 杜伟 王虎诚 徐辉筠 郭同斌关键词:美国白蛾 寄生性天敌 生物防治 白蛾黑基啮小蜂寄主接受行为因子的探讨 2015年 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 Yang)是徐州地区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蛹期的1种重要天敌。研究证明,白蛾黑基啮小蜂主要是通过嗅觉来识别寄主蛹的,并且它能够辨别已寄生蛹和未寄生蛹,避免了因重复寄生而造成子代小蜂不能完成世代发育。未寄生的杨小舟蛾蛹表提取物中含有大量羊毛甾醇(62.411%),而寄生过的杨小舟蛾蛹表提取物中不存在该物质。高浓度的未寄生蛹表提取物能够引诱白蛾黑基啮小蜂,而已寄生蛹表提取物对小蜂无引诱作用。2种提取物均不能提高白蛾黑基啮小蜂对杨小舟蛾的寄生率。 郭加忠 郭同斌 颜学武 王虎诚 杜伟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对杨小舟蛾蛹血细胞包囊反应的影响及其毒液对蛹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测定了白蛾黑基啮小蜂(Tetrastichus nigricoxae)的寄生对寄主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蛹血细胞包囊反应的影响及其毒液对蛹的毒性。结果表明,杨小舟蛾蛹血细胞具有很强的包囊异物能力,而在白蛾黑基啮小蜂毒液的作用下这种能力会丧失,因而白蛾黑基啮小蜂的卵能在寄主蛹中顺利完成世代发育,而不被包囊。Sephadex A-25珠被注入蛹内24 h后的被包囊率高达94.00%。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早期(寄生0-2 h后)不影响寄主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寄生后期(寄生24,48 h后)杨小舟蛾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受到较大影响。γ射线辐射处理的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蛹包囊能力的变化与正常白蛾黑基啮小蜂寄生蛹相似,随着寄生后时间延长而下降。白蛾黑基啮小蜂毒液对杨小舟蛾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毒性。 于艳华 郭加忠 郭同斌 宋明辉 颜学武关键词:杨小舟蛾 毒液 杨小舟蛾成虫和蛹自然发育进度研究 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灯诱成虫和地面化蛹进度调查的方法,系统监测了1998,1999年杨小舟蛾成虫和2010年成虫及蛹的自然发育进度。结果表明:春季气温变化可显著影响越冬代和第1代成虫羽化高峰期的出现及第1,2代害虫的生长发育速度;降雨量偏多可导致害虫发育历期延长,种群数量显著下降;夏季异常气候会引起害虫种群数量发生显著变化,干旱高温的异常气候可导致害虫种群数量显著上升,造成害虫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该文还探讨了杨小舟蛾林间自然发育历期和实验法求得的发育历期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途径。 杨中林 熊大斌 郭同斌 王虎诚 杜伟关键词:杨小舟蛾 成虫 发育进度 测报 白蛾黑基啮小蜂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选择徐州市林果场、云龙区和新沂市等受杨小舟蛾危害较重的不同类型杨树林分的未放蜂区(CK)和放蜂区,分别测定白蛾黑基啮小蜂在自然和人工释放2种状态下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表明,该蜂林间自然种群数量以越冬代最高,对杨小舟蛾越冬蛹的寄生率高达(22.2±5.8)%,极显著高于第1~4代蛹(3.4%~6.4%);于越冬代和第2代害虫蛹期人工释放该蜂,释放后当代小蜂种群数量明显上升,可显著提高释放当代(越冬代和第2代)害虫蛹的寄生率,并对释放后各代害虫蛹具有一定的持续寄生效果;各代小蜂室温下的羽化进度均与相应世代寄主蛹发育进度相吻合。 吴静 郭同斌 宋明辉 杜伟 王虎诚 郭加忠关键词:杨小舟蛾 种群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