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4AA2Z3570) 作品数:13 被引量:78 H指数:6 相关作者: 沈继龙 罗庆礼 罗飞 王志成 李敏 更多>> 相关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 教育部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循环抗原及血清抗体的联合检测诊断日本血吸虫病 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Sj14-3-3)在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制备并纯化抗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rSj14-3-3)的单抗和多抗,并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纯化的rSj14-3-3建立间接ELISA,分别比较该两种方法以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对于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免疫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间接ELISA和联合检测3种方法检测急性患者血清70例,敏感性分别为72.9%、75.7%和91.4%;检测慢性患者血清110例,敏感性分别为46.4%、61.8%和82.7%;检测正常人血清100例,特异性分别为96%、92%和92%;吡喹酮治疗后患者血清161份,其中急性治疗后1年以内转阴率分别为50%、38.9%和33.3%;慢性治疗后1年内分别是76.4%、55.6%和43.1%;慢性治疗后2年以上分别为93.0%、83.0%和78.9%。3种方法检测华支睾吸虫病、钩虫病的交叉反应性分别为0%、15.6%和15.6%,8.7%、19.6%和21.7%。3种方法的敏感性、与华支睾吸虫感染者血清交叉反应、慢性治疗1年内及慢性治疗2年以上患者血清的转阴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特异性、与钩虫感染者血清交叉反应及其他化疗后患者血清的转阴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循环抗原Sj14-3-3和抗体联合检测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余轶婧 沈继龙 罗庆礼 乔增培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虫卵阶段的定位 被引量:19 2007年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Sj26GST)在虫卵阶段的表达、定位和重组蛋白(rSj26GST)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周的兔肝脏中分离虫卵,分别用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j26GST基因在虫卵阶段的转录和翻译;同时用兔肝做免疫组化观察Sj26GST在虫卵内的分布。利用纯化的rSj26GST和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结果RT-PCR从血吸虫虫卵中扩增670bp的基因片断,Western blotting证明在虫卵阶段Sj26GST的表达;同时免疫组化显示Sj26GST主要分布在虫卵内毛蚴两边的侧腺。rSj26GST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92%、80%和0;用SEA检测以上标本,阳性率分别为96%、84%和2%。结论Sj26GST是SEA的主要组分之一,能刺激机体产生高滴度的抗体;rSj26GST为抗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显示出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实用价值。 王志成 徐元宏 汪学龙 李敏 罗飞 郑美娟 罗庆礼 沈继龙关键词:血吸虫 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在虫卵的定位及其免疫诊断价值初探 被引量:23 2007年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Sj14-3-3)在虫卵内的定位和重组Sj14-3-3(rSj14-3-3)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从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42 d的兔肝脏中分离虫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j14-3-3基因在虫卵期的转录水平;兔肝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内源性Sj14-3-3在虫卵内的分布和表达丰度。利用纯化的rSj14-3-3和可溶性虫卵抗原(SEA),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结果RT-PCR从日本血吸虫成熟虫卵中检出760 bp左右的基因片断;免疫组化显示Sj14-3-3主要分布在虫卵内毛蚴的体壁和两边的侧腺。检测急性、慢性患者和正常人血清抗rSj14-3-3抗原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1.0%、78.9%、0.0%;上述标本中抗SE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7.4%、88.9%和2.5%。结论用ELISA检测抗SEA抗体和rSj14-3-3抗体诊断血吸虫病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Sj14-3-3在成熟虫卵阶段高表达,可能是SEA的主要组分,具有实用价值。 王志成 徐元宏 罗飞 李敏 郑美娟 罗庆礼 沈继龙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虫卵 免疫诊断 弓形虫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克隆弓形虫RH株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XGPRT)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表达该重组蛋白。方法收集、纯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提取总RNA,在设计合成的引物中引入BamH和Xho酶切位点。应用RT-PCR扩增弓形虫HXGPRT基因片段,插入克隆载体pMD18-T,提取重组质粒,双酶切获得目的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8a,重组子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转化大肠杆菌BL21并以IPTG诱导表达。结果从弓形虫RH株cD-NA中扩增出693bp的HXGPRT基因片段;含pET28a/HXGPRT的宿主菌经诱导后,获得与预期分子量相符的表达产物,Western blotting提示重组蛋白能够被弓形虫患者血清中的IgG抗体识别,获得纯化的重组蛋白。结论成功地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获取HXGPRT基因,构建pET28a/HXGPRT重组质粒,并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李霞 余莉 罗庆礼 乔增培 沈继龙关键词:弓形虫 克隆 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在毕赤酵母菌中的分泌表达及其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在毕赤酵母菌(Pichia pastoris)表达系统中表达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Sj14-3-3),并与原核表达rSj14-3-3比较其抗原性。方法以重组质粒pET28a-rSj14-3-3为模板,PCR扩增Sj14-3-3基因,将特异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DNA序列分析后,亚克隆目的片段Sj14-3-3至酵母菌分泌表达载体pPICZαB。测序正确后,重组质粒经电转化转染至毕赤酵母菌X-33菌株,经抗生素Zeocin筛选得到高拷贝转化子。经甲醇诱导表达,取诱导上清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析。用间接ELISA法比较毕赤酵母菌表达的rSj14-3-3和原核表达rSj14-3-3检测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目的基因已在酵母菌基因组中得到整合,PCR扩增得到约1 300 bp的片段。经甲醇诱导,Sj14-3-3表达并分泌到培养上清中。表达产物经SDS-PAGE测定为Mr 35 000。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r 35 000蛋白可被Sj14-3-3单克隆抗体识别,表明该真核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反应性。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该重组蛋白检测36份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rSj14-3-3抗体,阳性率为81%。与12份华支睪吸虫感染者血清未见交叉反应,32份健康人血清假阳性反应率为9.3%。以原核表达的rSj14-3-3为抗原,间接ELISA检测,36份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rSj14-3-3,抗体阳性率为88.9%;与12份华支睪吸虫感染者的交叉反应率为16.7%,32份健康人血清假阳性反应率为12.5%,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毕赤酵母菌中成功表达了Sj14-3-3,培养上清中产物丰度较高,且免疫反应性良好。 郑美娟 李敏 王志成 罗飞 罗庆礼 储德勇 李丛磊 沈继龙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信号蛋白14-3-3 毕赤酵母菌 真核表达 重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单克隆抗体在急性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重组抗原26 ku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jGST)及其单克隆抗体在血吸虫患者分子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已纯化的重组SjGST抗原免疫近交系(BALB/c)小鼠,数周后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经有限稀释法克隆化,扩大培养制备针对重组SjGST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亲和层析法纯化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和非流行区正常人血清。结果成功获得重组蛋白26 ku SjGST,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与预期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相符的蛋白条带。成功获得能够长期分泌抗重组SjGST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ELISA与蛋白质印迹试验均显示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中含有重组SjGST抗体。ELISA检测患者血清结果表明,26 ku SjGST用于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为90.6%,26 ku SjGST抗体用于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检测的阳性率为59.4%。结论该重组蛋白用于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抗体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26 ku SjGST抗体对循环抗原的检测可作为抗体检测的有效补充。 王细宏 罗飞 沈继龙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日本血吸虫 免疫学诊断 日本血吸虫重组信号蛋白14-3-3的免疫诊断价值评估 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信号蛋白14-3-3(rSj14-3-3)间接ELISA用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价值。方法表达并利用纯化的rSj14-3-3建立间接ELISA法,比较其与可溶性虫卵抗原(SEA)ELIS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急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阳性率及其它寄生虫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交叉反应。结果rSj14-3-3-ELISA、SEA-ELISA和IHA3种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0·8%、94·2%和90·0%,特异性分别为87·0%,84·8%和84·8%,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Sj14-3-3抗原间接ELISA法具有可用于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价值。 李敏 沈继龙 罗庆礼 王志成 郑美娟 罗飞 李丛磊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日本血吸虫重组蛋白SjGST的表达纯化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特性鉴定 2010年 目的:获取高纯度的日本血吸虫重组GST蛋白(rSjGST),并制备单克隆抗体。方法:纯化rSjGST后,以其作为抗原,免疫Balb/c雌鼠,并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rSjGST的单克隆抗体,以ELISA方法测定抗体的效价,以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测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纯化出大量的高纯度rSjGST,并且筛选出能够稳定分泌抗rSjGST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3C12。用试剂盒检测出单抗的亚型为IgG1。结论:依靠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高效表达出rSjGST,成功制备单克隆抗体,为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提供了研究基础。 刘文 游牧 饶圣宏 徐振山 宋礼华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单克隆抗体 重组Sj14-3-3,SjGST及mIL-12/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缓释微球对小鼠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PLGA)微球给药系统在血吸虫病分子疫苗中的应用,并探讨rSj14-3-3,rSjGST及mIL-12作为疫苗的协同作用,及mIL-12刺激机体产生CTL和辅助性T细胞(Th)在抗血吸虫病中的作用。方法从pET28a/Sj14-3-3和GST重组质粒中诱导表达rSj14-3-3及rSjGST,过柱纯化。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IL-12,并共同包入PLGA缓释微球。对制备的微球进行体外释放,观察其释放速度。分组免疫BALB/c小鼠,进行尾蚴攻击感染实验。在攻击感染6w后,剖杀小鼠,计算各组的减虫率。结果各组的减虫率:单独rSj14-3-3组为27.6%,rSj14-3-3+PcDNA3.1(+)mIL-12组34.9%,rSj14-3-3+PcDNA3.1(+)mIL-12PLGA微球组37.5%,rSj14-3-3与rSjGST混合后+PcDNA3.1(+)mIL-12PLGA微球组38.8%;各组减卵率分别为(按以上组序)35.3%,49.1%,50.5%,和43.1%。结论PLGA微球给药系统可诱导并调节体液与细胞免疫从而增强了疫苗的抗感染,抗生殖作用。但rSj14-3-3和rSjGST抗原之间未表现出协同作用。mIL-12刺激机体产生CTL和辅助性T细胞(Th),在BALB/c鼠抗血吸虫攻击感染发挥作用,增强了疫苗保护作用。 罗飞 沈继龙 王志成 李敏 郑美娟 罗庆礼 袁小松 储德勇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分子疫苗 PLGA 日本血吸虫重组信号蛋白14-3-3的纯化及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009年 纯化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重组信号蛋白(rSj14-3-3),并制备其单克隆抗体。以纯化后的rSj14-3-3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rSj14-3-3的单克隆抗体,并通过ELISA方法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抗体的效价与特异性。获得了大量高纯度的rSj14-3-3蛋白;筛选出了能够稳定分泌抗rSj14-3-3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3H6。单抗亚型为IgG1。实验依靠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高效表达了rSj14-3-3蛋白,并利用该蛋白制备了单克隆抗体,可用于今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实验研究。 曹亮 王弦 谢小强 徐振山 宋礼华关键词:日本血吸虫 单克隆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