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2-3096)
- 作品数:2 被引量:13H指数:2
- 相关作者:金真邹义壮谭淑平周东丰肖广荣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解放军第三○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认知矫正治疗前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对照研究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相关脑区活动的影响。方法对10例病情稳定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认知矫正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测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测量。结果 (1)WMS 测查:治疗后再认[(8.11±4.34)分]和再生[(10.22±3.35)分]以及 Benton 错误[(3.75±2.92)分]均较治疗前[分别为(5.78±2.95)分、(8.56±3.21)分和(8.00±6.28)分]改善,均 P<0.05。(2)fMRI:治疗前后的反应时和正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高负荷条件下,背侧前额叶皮质(DLPFC)区域(Brodmann46区)的激活范围(x,y,z=-51,36,15;k=40,t=7.21)小于治疗前的激活范围(x,y,z=-48,24,24,k=154,t=12.72),治疗前后 DLPFC 区域激活(x,y,z=-24,36,18,k=12,t=3.7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低负荷条件下,治疗前后 DLPFC 区域激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矫正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相关脑区的活动。
- 谭淑平邹义壮金真屈英杨甫德肖广荣马永珩周东丰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认知疗法记忆磁共振成像
- 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的功能磁共振成像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受损的中枢机制。方法:采用组块设计,让10名正常对照和2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数字再认(识记2或5个数字并判断是否出现过)和箭头方向判断(左或右),并同时进行血氧水平依赖对比功能磁共振(BOLD-fMRI)成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高、低认知负荷下,精神分裂症患者基底节区(尾状核)激活均增高(P<0.001),左背外侧前额皮层(DLPFC)激活区域有增大趋势。结论:基底节和背外侧前额皮层(DLPFC)功能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受损的中枢基础。
- 谭淑平邹义壮金真张磊曾亚伟周东丰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工作记忆功能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