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2430) 作品数:32 被引量:187 H指数:8 相关作者: 杨先乐 胡鲲 杨移斌 夏永涛 曹海鹏 更多>> 相关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医药卫生 更多>>
聚六亚甲基胍对异育银鲫鳃出血病药效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PCR检测及序列对比分析,确诊江苏海丰农场两塘口内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所患疾病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Ⅱ,Cy HV-2)引发的鲫造血器官坏死症(Crucian CarpHematopoietic Necrosis),而后分别每10 d使用0.5 m L/m^3和0.75 m L/m^3聚六亚甲基胍(Polyhexamethylene guanide,PHMG)泼洒治疗,并定期采样,利用Real Time PCR测定样品中病毒表达量。结果显示:该病毒(DF2015)Cy HV-2的DNA解旋酶基因序列长为316 bp,与绝大多数病毒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99%),但与病毒株ST-J1和H.Fukuda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63%)。与其余病毒株等有较近的亲缘关系(99%);治疗近2个月后,两塘的病毒相对表达量均呈下降趋势,且具有显著差异性,但0.75 m L/m^3治疗塘病毒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治疗效果相对更显著。 赵亮 邹益东 胡鲲 杨先乐 黄保华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 “美婷”原料药在鱼肌肉组织中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 被引量:2 2013年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鱼和鲫肌肉组织中"美婷"原料药残留的前处理方法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以甲醇作抽提剂、二氯甲烷作净化剂,振荡离心,正己烷去脂,30℃旋转浓缩蒸发的前处理方法,快速、准确、经济、实用性强。该方法"美婷"原料药的最低检测限可达1.0μg/kg;在加标水平为1.0~100μg/kg时,回收率为67.72%~95.52%;相对标准偏差为7.76%~37.81%。该前处理方法适合检测"美婷"原料药在鱼体内的残留。 马荣荣 胡鲲 王印庚 吴冰醒 杨先乐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 前处理 养殖水体蓝藻水华的防治 被引量:3 2013年 从本质上讲,水华是以蓝藻为载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的结果。在含营养物质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 赵蕾 欧仁建 陈辉 杨移斌 柯江波 肖国初 杨先乐关键词:蓝藻水华 养殖水体 营养物质 能量转换 腥臭味 聚六亚甲基胍对异育银鲫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3 2015年 近年来,含氯制剂在防治水产动物疾病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它们往往存在溶解性差、刺激性强以及安全性低等弊端,使用的效果常受到水体酸碱度和有机化合物的影响,聚六亚甲基胍(polyhexamethyleneguanide,PHMG)作为一种新型的多用途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无色无味,易溶于水,理化性质稳定等优点。 俞军 孙琪 胡鲲 杨先乐关键词:急性毒性试验 异育银鲫 水产动物疾病 高分子聚合物 有机化合物 聚六亚甲基胍对异育银鲫造血器官坏死症的防治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015年 分别采用腹腔注射含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 herpesvirusⅡ,Cy HV-2)的组织浆和患病鱼直接感染的方法进行人工感染实验,并对实验鱼发病组织病毒DNA进行巢式PCR检测,将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比对,研究聚六亚甲基胍(Polyhexamethylene guanide,PHMG)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感染鲫造血器官坏死症(Crucian Carp Hematopoietic Necrosis)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两种人工感染的方法出现相似的感染症状,但后者感染周期相对较短;实验毒株与Gen Bank中已报道的Cy HV-2毒株的DNA解旋酶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99.0%),该毒株与JSSY、YC110907等Cy HV-2其他病毒株属同一分支。药物预防实验表明:当PHMG浓度≥0.5 m L/m3时,保护率可达60%以上,对该病有显著抑制作用。治疗实验表明,药物对感染3 d后的鲫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当PHMG浓度≥0.75 m L/m3时,保护率达63.33%以上,对该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当PHMG浓度≥2.5 m L/m3时,对感染5 d后的鲫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保护率达63.33%以上。低浓度的药物治疗效果虽不显著,但可延长病鱼的存活时间。 俞军 孙琪 王会聪 蒋新益 胡鲲 杨先乐 黄保华鲟病毒性疾病诊断及防治的一般方法 2012年 鲟养殖业自从1992年成立首家鲟养殖场以来已经得到蓬勃发展,由于鲟经济价值较高,养殖收益高,导致鲟养殖户数量急剧增加,养殖量几呈直线上升,养殖品种由最初的两伯利亚鲟、史氏鲟等扩展到杂交鲟、俄罗斯鲟等。 杨移斌 夏永涛 柯江波 曹海鹏 邱军强 杨先乐关键词:杂交鲟 疾病诊断 病毒性 养殖场 养殖品种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渔药的规范使用 被引量:29 2013年 中国是水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水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然而,近年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药物残留超标、环境污染、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富集等方面。其中,渔药的规范使用与否与水产品质量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不仅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还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安全,进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分析了中国渔药使用的现状,阐述了因渔药的滥用和乱用所导致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以及如何通过渔药规范使用和监管等一系列措施,最终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杨先乐 郭微微 孙琪关键词:渔药 水产品 双氟沙星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研究双氟沙星(difloxacin,DIF)与异育银鲫(Carassais auratus gibebio)血浆蛋白的结合性质,采用平衡透析法测定了DIF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的体外结合率,并研究了温度、血浆浓度及药物浓度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在4℃、15℃、20℃、25℃、30℃、37℃条件下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显著高于二倍稀释血浆的结合率,也显著高于四倍稀释血浆的结合率(P<0.05)。当DIF浓度在0.5~5μg/mL范围之间时,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在32.4%~19.6%之间,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最大结合能力(β)和解离常数(Kdp)分别为3.5×10-7 mol/g和4.04×10-6 mol/L;当DIF质量浓度为5~40μg/mL范围内时,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游离药物与总药物浓度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y=0.77x-0.18。结果表明,DIF与异育银鲫血浆蛋白结合率在本实验条件下不受温度影响,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在0.5~5μg/mL范围内结合率为非线性,而在5~40μg/mL范围内为线性。本研究旨在为DIF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研究及其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 章海鑫 胡鲲 阮记明 郑卫东 杨先乐 王会聪 欧仁建 王祎关键词:异育银鲫 血浆蛋白结合率 温度 药物浓度 双氟沙星在异育银鲫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LPC),研究了(25±1)℃水温条件下单次经口灌注20mg.kg-1双氟沙星(DIF)后,DIF在异育银鲫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代谢产物沙拉沙星(SAR)的残留规律。结果表明:DIF在血液及各组织中的药时数据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血液和各组织中均出现重吸收峰现象,肝脏组织达峰浓度最大。其中DIF在血液、肝脏、肾脏、肌肉中吸收半衰期(T1/2α)分别为0.144、0.274、0.137和8.636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8.322、26.013、33.066和52.504h;总体清除率(CL)分别为0.082、0.068、0.077和0.058L.h.kg-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43.244μg.mL.h-2和294.857、258.587、344.630μg.g.h-2;表观分布容积(Vd)分别为0.676、0.220、0.226和1.258L.kg-1,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2.39%~64.10%。组织中均可检测到DIF的代谢产物SAR,其中血液中检测到的时间迟于其它组织;根据肌肉组织的DIF和SAR最大残留限量为100和30μg.kg-1,建议DIF休药期为18d以上。 章海鑫 阮记明 胡鲲 郑卫东 杨先乐 王会聪关键词:药代动力学 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 异育银鲫 SpHtp1基因在不同种属水霉菌株中的分布 2014年 为研究SpHtp1基因在不同种属水霉菌株中的分布,以寄生水霉ATCC200013TM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将扩增片段回收,并克隆入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挑取阳性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登录的SpHtp1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同源性为99%。以该方法调查从水霉病主要流行地区分离的17株水霉菌SpHtp1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在17株水霉菌株中,有8株水霉菌检测到SpHtp1基因,阳性率为47%,且所有含SpHtp1基因的菌株在分类地位上均隶属于寄生水霉(Saprolegnia parasitica)。SpHtp1基因可能在寄生水霉中特异性存在,该基因有望用于寄生水霉的分离鉴定。 叶鑫 赵依妮 曹海鹏 胡鲲 杨先乐关键词:水霉 聚合酶链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