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27B09)

作品数:42 被引量:351H指数:11
相关作者:李里特程永强鲁绯刘凌陈继承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发酵
  • 5篇乳酸
  • 4篇燕麦
  • 4篇色谱
  • 4篇相色谱
  • 3篇蛋白
  • 3篇乳酸菌
  • 3篇食醋
  • 3篇霉菌
  • 3篇抗氧化
  • 3篇杆菌
  • 3篇Β-葡聚糖
  • 2篇淀粉
  • 2篇豆粉
  • 2篇豆渣
  • 2篇豆豉
  • 2篇血脂
  • 2篇芽孢
  • 2篇芽孢杆菌
  • 2篇燕麦Β-葡聚...

机构

  • 9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天津科技大学
  • 5篇北京市食品酿...
  • 4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食品发酵...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福州大学
  • 2篇宁波大学
  • 2篇江南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浙江万里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长春职业技术...
  • 1篇江苏财经职业...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作者

  • 9篇李里特
  • 7篇程永强
  • 5篇鲁绯
  • 4篇何国庆
  • 4篇刘凌
  • 4篇陈继承
  • 3篇潘道东
  • 3篇刘卓
  • 3篇曹小红
  • 3篇殷丽君
  • 3篇张建
  • 3篇穆慧玲
  • 3篇綦伟
  • 2篇张金兰
  • 2篇谢笔钧
  • 2篇赵谋明
  • 2篇陈启和
  • 2篇孙慧
  • 2篇李莹
  • 2篇王春玲

传媒

  • 7篇中国酿造
  • 6篇食品科技
  • 5篇食品与发酵工...
  • 4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中国食品学报
  • 2篇中国调味品
  • 2篇食品科学
  • 2篇营养学报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油脂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园艺学报
  • 1篇天津科技大学...
  • 1篇农产品加工(...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14篇2009
  • 9篇2008
  • 2篇200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初乳及过渡乳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含量测定及其变化被引量:5
2009年
研究了免疫初乳及过渡乳中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的变化。在制备并收集免疫乳后,用放射免疫法对不同时期收集的免疫乳中IGF-Ⅰ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免疫牛初乳及过渡乳中IGF-Ⅰ含量随产后泌乳的进行急剧下降。泌乳前5d,免疫初乳中的IGF-Ⅰ以游离形态为主,游离IGF-Ⅰ比例由第1d的71.28%下降到第14d的41.44%;5d之后,过渡乳中的IGF-Ⅰ以结合形态为主,结合IGF-Ⅰ比例由第1d的28.72%上升到58.56%,达到常乳水平。
刘海燕潘道东
关键词:免疫牛初乳
不同裸燕麦品种的淀粉特性被引量:12
2010年
为给燕麦淀粉的应用以及适宜加工品种的筛选提供依据,从国内主栽燕麦中选取10个品种的11个样品(其中坝莜1号有河北和山西产两种样品)作为供试材料,通过湿法提取燕麦淀粉,并对其组成、黏度及凝胶特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裸燕麦品种的总淀粉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幅分别为91.06%~95.98%和21.06%~31.26%,品种间总淀粉变异较小,而直链淀粉变异较大。淀粉糊化特征中,样品间淀粉糊化温度变异最小,平均为82.0℃,反映淀粉糊热稳定性的破损值差异最大(变异系数23.8%)。在淀粉的凝胶特性指标中,黏附性差异最为显著(变幅0.00~139.89 g.s),其次为硬度(9.87~43.76 g),弹性、黏聚性差别不显著。11个材料中,坝莜1号(河北产)淀粉糊黏度大,热稳定性好;晋八属于易回生、强凝胶型。
王燕易翠平王强周素梅
关键词:燕麦淀粉
少孢根霉发酵乳酸菌作用后脱脂豆粉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利用少孢根霉对脱脂豆粉的乳酸菌发酵产物进行二次发酵,孢子浓度为1.37×107cfu/mL,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定了3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以氨基酸态氮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优化的发酵条件为:装液量60mL/500mL,发酵温度37℃,摇床转速140r/min,发酵68h。
鲁绯周蕾汪建明
关键词:少孢根霉发酵条件
中国市售豆豉中异黄酮含量及分布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及其制品中的重要功能性成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RP-HPLC)对国内17个品牌市售豆豉进行大豆异黄酮含量和组成的测定,结果显示:市售豆豉中异黄酮含量差异较大(24~1471μg/g),主要以游离苷元型式存在,Daidzein和Genistein是苷元型异黄酮的主要组成部分;曲霉型豆豉的异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豆豉。同时,对影响发酵豆制品中异黄酮组成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为消费者选择大豆制品和企业改善加工工艺提高产品品质提供参考。
刘亚琼穆慧玲赵瑞平李艳芳卢鑫李里特
关键词:豆豉异黄酮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水溶性蜂王浆酶法制备条件的优化及其特性的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4种不同蛋白酶水解蜂王浆,研究水解物的特性和酶作用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蛋白酶对蜂王浆的水解效果不同,以复合植物蛋白酶的水解效果较好,其最佳水解条件为:水解时间2h,底物浓度1∶3(W/V),酶用量为鲜浆的0.3%,pH8.0,加热温度50℃。所制备的酶解物的酸、热稳定性及水溶性均优于原浆。
戚向阳
关键词:酶法
脱脂豆粉酶解与发酵的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大豆营养丰富,发酵处理能提高其营养价值,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脱脂豆粉是大豆经冷压榨提油后磨粉得到的产物,粗蛋白含量高达40%,仍具有良好的食用加工性能。但脱脂豆粉口感较粗,豆腥味浓,难以直接应用到食品生产中。文中对脱脂豆粉的酶解和微生物发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酶解豆粉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达到2.26g/100g,但是,容易产生苦味,有小颗粒感;微生物发酵豆粉氨基酸态氮含量达到1.82g/100g,口感细腻,稍甜,酸味柔和。
王夫杰张建纪凤娣李东文鲁绯
关键词:脱脂豆粉酶解发酵
乙醇对低盐腐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腐乳后酵过程中,汤料中乙醇的浓度对腐乳的品质产生影响。实验通过制备不同乙醇浓度的低盐腐乳,从其菌相变化和理化性质等方面,对低盐腐乳品质进行评价,研究乙醇对低盐腐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乙醇浓度与腐乳中的细菌总数、乳酸菌数、pH值、氨基态氮的含量有显著性负相关,Pe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52、-0.769、-0.728、-0.616,后酵汤料乙醇浓度达到25%时,腐乳的品质与低浓度乙醇的样品相比有明显差异。结果显示了酒精的添加有可能成为生产低盐腐乳的方法之一。
李娟程永强管立军穆慧玲李里特
关键词:发酵食品发酵豆制品
乳酸乳球菌胞外多糖的制备及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乳酸菌胞外多糖(lactic acid bacteria exopolysaccharide,LABEPS)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中外一些学者对LAB EPS的大量研究表明,EPS在防癌、抗癌和增强机体免疫力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大量药理及临床研表明,EPS是一种免疫调节剂,能激活免疫受体,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在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中,具有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抑瘤效果好等优点。本文对乳酸乳球菌乳亚种产胞外多糖进行分离纯化,将分离纯化出的胞外多糖进行动物实验,从脏器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外周白细胞数等方面研究了胞外多糖对环磷酰胺致免疫损伤小鼠的拮抗作用。
梅秀明潘道东
关键词:乳酸乳球菌胞外多糖分离纯化免疫损伤
Bacillus Subtilis B1发酵大豆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2009年
评价了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B1发酵大豆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活性,并与纳豆菌Bacillus Subtilis natto进行了比较。发酵过程中,B.SubtilisB1发酵大豆表现出更高的ACE抑制活性,但其蛋白酶活性及游离氨基含量低于B.Subtilis natto发酵大豆。B.Subtilis B1发酵24h样品的IC50值为0.0901mg/mL,通过Sephadex G-25凝胶层析后所得活性最强的组分的ACE抑制率为71.8%。B.Subtilis B1可以成为一种开发具有潜在降血压功能的发酵食品的菌株。
李风娟程永强殷丽君刘晓庆穆慧玲李里特
关键词:发酵大豆枯草芽孢杆菌多肽
Bacillus Subtilis B2发酵细菌型低盐腐乳的开发被引量:5
2011年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litilis B2)作为发酵菌种制作细菌型腐乳,探讨了后酵汤料中食盐和乙醇含量,以及腌制干燥工艺对于成品腐乳品质的影响。感官评价的结果表明,细菌型腐乳的后酵汤料采用10%食盐+20%乙醇得分较高;食盐和乙醇对于蛋白酶及分解蛋白的微生物代谢活性抑制性较为明显,当后酵汤料中食盐质量分数超过10%时,样品的风味即受到负面影响;但后酵汤料中添加乙醇的体积分数大于5%时,能够起到很好的保藏作用,乙醇可以代替盐起到保藏效果;乙醇有益于腐乳质地的软化从而提升腐乳的涂抹性,食盐的添加会降低腐乳样品的黏性;相对于腌制,干燥提高了样品凝聚性、弹性等质构特性,并且降低了低盐细菌型腐乳水分活度,起到延长货架期的作用。
刘韫贤王玟琦程永强申悦人勾剑颖韭泽悟李里特
关键词:细菌型腐乳蜡样芽孢杆菌食盐乙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