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74202)
- 作品数:23 被引量:46H指数:4
- 相关作者:陈克安张冰瑞尹雪飞梁雍杨立学更多>>
- 相关机构: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声源辨识个体差异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为研究声源辨识中的个体差异,分别针对声源材料和尺寸设计并完成了声音不相似性的2个主观评价实验。实验采用被击板的合成声,通过成对比较法获得声音的不相似性评价,对不相似矩阵进行CLASCAL多维尺度分析,得到被试间差异性规律。结果表明:材料不相似性评价中,被试间的个体差异主要和性别有关;尺寸不相似性评价中,受训并没有增加被试间的差异性。
- 任玉凤陈克安张冰瑞
- 关键词:主观评价
- 基于冲击声稀疏表达的声源材料识别
- 近年来,稀疏表达方法在音频信号识别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对信号进行时频分析时,传统的短时傅里叶变换需要进行时频折中,而利用过完备词典的稀疏表达则具有更高的时频灵活性,有利于提取更有效的信号特征。本文利用消声室中录制的平板冲击...
- 梁雍陈克安
- 关键词:音色特征
- 听觉粗糙度的心理声学模型及其主观评价研究
- "听觉粗糙度"这一术语最早于19世纪引入,用于描述伴随窄泛音间隔(即频率差在15~150Hz间的两个同时播放的纯音)产生的嘈杂、尖利的听觉感受。对听觉粗糙度感受的定义和相关的心理声学内容进行了综述,然后分别介绍基于Zwi...
- 伍莹陈克安
- 关键词:主观评价声品质计算机建模
- 冲击声的稀疏特征提取及声源类型识别被引量:1
- 2018年
- 针对低信噪比下声源材料类型的细分任务,将稀疏表达用于冲击声信号的声源类型识别,提取的稀疏特征相比传统的MFCC特征有效改善了识别性能。分别基于3种预定义词典和一组根据训练信号学习的词典,利用正交匹配追踪(OMP)方法对录制冲击声进行稀疏表达,提取稀疏特征用于不同信噪比下冲击声信号的声源辨识,并与MFCC特征进行比较。对包含12类材料的冲击声数据库的分类结果显示,在几乎所有情况下,稀疏特征比MFCC特征具有更好的识别效果。特别是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稀疏特征具有更好的抗噪性能。
- 梁雍陈克安
- 关键词:特征提取声源低信噪比MFCC材料类型声信号
- 与音色相关的水下目标特征提取与选择被引量:3
- 2011年
- 由于水下噪声较为复杂,传统的通过信号处理与变换技术来提取水下目标特征的方法在某些程度上都存在不足,导致水下目标识别效果不理想。考虑到音色在分类识别中显示出的优势,主要对与音色相关的各种特征进行提取,并且针对提取特征维数较高导致的系统结构复杂、运行时间较长的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和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来对特征进行优化选择,并对结果进行了物理解释与分析。
- 王焕荣陈克安
- 关键词:遗传算法
- 冲击阻尼板的尺寸辨识与声线索提取被引量:3
- 2014年
- 针对冲击板的物理属性辨识问题,研究了尺寸辨识的恒定声线索提取及其在听觉感知中所起的作用。设计并完成了三组主观评价实验,实验1分析了录音和合成声作为声刺激对尺寸辨识的影响。实验2和实验3分别针对铝板和木板的冲击声,通过不相似主观评价实验获得尺寸辨识的感知空间和对应力学空间维度,计算了不同声特征的信息精确度。最后,对比实验2和实验3的结果给出了尺寸辨识的恒定声线索,根据声线索与感知结果的相关性分析了听者的尺寸感知策略。结果表明,听者利用录音和合成声均获得了较好的尺寸辨识结果,且听者趋向于利用与尺寸有关的恒定声线索来完成感知任务,而忽略那些容易受其他声源属性影响的声信息。
- 张冰瑞陈克安梁雍赵华勇
- 关键词:尺寸阻尼板听觉感知
- 阻尼受击板的时域建模及声音合成被引量:4
- 2014年
- 为满足声源辨识中对合成冲击声的迫切需求,建立了球-板撞击的时域模型,提出一种时域快速求解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首先给出一种将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和模态展开法(MEM)相结合的时域混合方法,求解板的振动方程,并解决了混合方法中MEM的模态截断和初值问题,及两种方法中阻尼的一致性问题;随后,给出了简支矩形板的冲击声计算结果,通过与FDTD方法的运算量进行对比,验证了混合方法的高效性;最后,针对自由边界下的L形板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FDTD方法相比,时域混合方法在保证合成冲击声精度的前提下可将计算效率提高100至1200倍。
- 张冰瑞陈克安马玺越丁少虎
- 关键词:简支矩形板声音合成阻尼FDTD方法时域有限差分法
- 基于音色特征的矩形板冲击声分类
- 2013年
- 对于瞬态声的分类识别,传统的基于时频分析的特征提取方法存在缺陷。考虑到音色特征在环境声分类中的优势,以矩形板冲击声为对象,研究用音色特征分类瞬态声的可行性及效果。针对传统美尔频率倒谱系数提取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一种用小波包变换代替傅里叶变换的改进方法,分析了改进后特征及特征组合方法在矩形板材料识别中的效果。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实了所选特征及方法的有效性。
- 曹淑玉尹雪飞陈克安张冰瑞
- 关键词:音色特征小波包变换特征提取
- 基于听觉中枢模型的水下噪声音色表达与特性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为建立水下噪声音色特征的定量表达以用于目标识别,本文将主观评价实验获得的4个本质音色维度得分与声音的听觉中枢响应建立联系,得到音色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基于回归系数对每个维度进行物理分析.为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提取大量音色描述符作为自变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听觉中枢模型预测能力有一定优势.同时发现,前3个本质音色维度可分别由高频能量比例、谱平坦程度和时域连续性描述,而第4维度则无法与任何声学特征建立联系.
- 杨立学陈克安伍莹
- 关键词:偏最小二乘回归
- 复杂结构冲击声合成及实验验证被引量:2
- 2014年
- 以复杂结构受击振动响应的时域计算为目的,讨论了结构阻尼的计算方法,给出一种用于冲击声合成的综合数值方法,并进行了实验验证.首先,考虑到阻尼是影响瞬态振动时变特性的重要因素,详细讨论了两种模态阻尼的计算方法;其次,对阻尼板的受击振动和声辐射进行了时域仿真,并与时域有限差分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显示出两种声音合成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最后,针对有限长圆柱壳的受击振动,将合成声与实验录音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合成声与实际录音的时域包络、频谱结构以及衰减趋势基本一致,证明了采用数值方法进行冲击声合成的有效性.
- 张冰瑞陈克安丁少虎
- 关键词:声音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