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935010)

作品数:46 被引量:386H指数:13
相关作者:谢克昌鲍卫仁戴晓雁印永祥吕永康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四川大学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核科学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化学工程
  • 6篇理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5篇等离子体
  • 26篇乙炔
  • 22篇热解
  • 21篇
  • 10篇裂解
  • 7篇热等离子体
  • 5篇等离子
  • 5篇等离子体热解
  • 5篇天然气
  • 4篇炭黑
  • 4篇气化
  • 4篇热力学
  • 4篇甲烷
  • 4篇反应器
  • 4篇C2烃
  • 3篇等离子体裂解
  • 3篇等离子体裂解...
  • 3篇乙炔工艺
  • 3篇乙烯
  • 3篇裂解煤

机构

  • 34篇太原理工大学
  • 15篇四川大学
  • 7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核工业集...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宜宾学院

作者

  • 25篇谢克昌
  • 17篇鲍卫仁
  • 14篇印永祥
  • 14篇戴晓雁
  • 12篇吕永康
  • 6篇樊友三
  • 6篇陈宏刚
  • 5篇张永发
  • 4篇漆继红
  • 4篇曹青
  • 4篇田原宇
  • 4篇罗义文
  • 4篇杨巨生
  • 4篇朱素渝
  • 4篇申曙光
  • 3篇尚书勇
  • 3篇李娟
  • 3篇关有俊
  • 3篇庞先勇
  • 2篇何方方

传媒

  • 6篇煤炭转化
  • 5篇燃料化学学报
  • 4篇太原理工大学...
  • 4篇核聚变与等离...
  • 3篇现代化工
  • 3篇化工学报
  • 3篇天然气化工—...
  • 2篇化学工业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2篇煤炭学报
  • 2篇第九届全国化...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中国电力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计算机与应用...
  • 1篇河南化工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化学反应工程...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9篇2005
  • 11篇2004
  • 11篇2003
  • 9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等离子热解制乙炔反应器可用能利用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介绍了煤等离子热解制乙炔的工艺过程及煤等离子热解制乙炔反应器装置的结构形式。通过对煤等离子热解反应器系统的热力学分析,得出了该反应器系统的分析模型,分析了(火用)损失产生的原因,提出降低损失的措施。改进后的反应器系统采用淬冷器、换热器的多级热传递及原料的预热等热量利用方式。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反应器系统的炯损失由改进前的591.4 kJ/kg-coal 下降为448.0 kJ/kg-coal,减少了24.2%。
杨巨生张永发鲍卫仁谢克昌樊友三
关键词:反应器系统热力学乙炔
煤在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工艺过程优化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煤等离子热解制乙炔工艺是传统电石法制乙炔的潜在替代新工艺,对该工艺过程进行优化是研究的重要方向。首先建立煤在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反应器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然后通过反应器结构优化、采用惰性隔离气体及工作气体再循环等措施,能使煤在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工艺过程连续运行时间延长2倍左右,乙炔转化率提高10%左右、降低了乙炔比能耗5%左右。
杨巨生鲍卫仁张永发谢克昌樊友三
关键词:等离子体热解反应器
煤等离子制乙炔工艺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煤等离子热解制乙炔工艺是传统电石法制乙炔的潜在替代工艺。介绍了煤等离子热解制乙炔的工艺原理,考察了煤热解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制粉系统特性及供电负荷特性,指出燃煤电站具备实施该工艺的条件,并对燃煤电站实施该工艺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
杨巨生鲍卫仁张永发谢克昌
关键词:等离子体热解乙炔
热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和煤制乙炔乙烯被引量:12
2004年
The co-cracking of natural gas and coal by a 15kW nitrogen(N2 flux:2m3·h-1) thermal plasma jet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For comparing with the cracking natural gas or coal separately, the experiments were arranged as following: (1)Cracking of natural gas;(2)Cracking of coal;(3)Co-cracking of natural gas and coal.Under the sam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especially the same power,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co-cracking can lead to more output of acetylene and ethylene, even more than the sum of that from(1)and(2).The analysis shows that,during the co-cracking process, the natural gas and the coal both acquire the effect of cracking separately; the surplus output may probably be resulted from the interaction of hydrogen and carbon. Here, the hydrogen is resulted from cracking of natural gas and the carbon——from cracking of coal.
尚书勇印永祥李娟何方方戴晓雁
关键词:热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乙炔乙烯
等离子煤气化工艺条件下弧温计算和试验对比被引量:8
2002年
运用一维壁稳弧模型理论和计算机拟合 ,对等离子煤气化工艺条件下电弧等离子体的温度进行了理论计算 .并且运用层流模型理论对在距反应器一定距离处的温度进行了计算 .通过实验对理论值进行了验证 .
王胜申曙光陈宏刚鲍卫仁谢克昌
关键词:等离子煤气化数学模型
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制乙炔的技术和经济分析被引量:15
2002年
介绍了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制乙炔的生产原理和工艺特点 ,并与电石乙炔法 ,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和电弧裂解制乙炔法进行了比较。技术经济分析表明 ,等离子体裂解天然气法制乙炔具有投资小 ,生产成本低 ,无环境污染 ,安全可靠等优点 。
罗义文漆继红印永祥戴晓雁徐咔秋
关键词:裂解等离子体天然气乙炔技术经济生产技术
等离子体技术在化工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05年
等离子体技术以其非常规的手段运用到化工中,给整个化工带来了新的生机。从等离子体的基本特性出发,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超细粉体制备、表面改性、基础化工原料制备、催化反应、聚合和引发聚合、膜技术领域、分析化学、“三废处理”等方面的应用及最新发展,并展望了等离子体化工的发展前景。
尚书勇梅丽印永祥戴晓雁
关键词:等离子体超细粉表面改性催化
煤在H_2/Ar等离子体中直接转化制乙炔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以大同煤为原料,通过富氢等离子体条件下的热解实验,考察了供粉速率对煤转化率、乙炔收率和能耗的影响;探讨了热解气相产物中乙炔与一氧化碳和其它小分子烃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供粉速率的增加,煤的转化率和乙炔的收率呈下降趋势,而甲烷等小分子烃类物质的收率增加,乙炔在产品气中的浓度相应升高,比能耗相应地下降;产品气中一氧化碳的生成和乙炔的生成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氧的存在要与乙炔的生成争夺活性碳原子,对乙炔的生成产生不利影响.在所选的实验条件下,当进煤量为5 0g/s时,煤的转化率为38 42%,产品气中乙炔的摩尔分数可达9 3%,乙炔在产品气烃类中选择性大于70%.
鲍卫仁吕永康曹青谢克昌
关键词:等离子体乙炔热解
粒径对煤在H_2/Ar等离子体中热解的影响被引量:18
2002年
对粒径在H2 Ar等离子体煤热解制乙炔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得到了煤的粒径与煤的裂解程度 (转化率 )、乙炔收率、乙炔在产品气体中摩尔分数和反应器壁结焦的关系 ,并且在考虑各种因素的制约下 ,对如何选择最佳粒径和粒径分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根据煤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反应器壁结焦的机理和煤粒径是影响反应器内结焦的重要因素 ,提出了进料粒径双峰分布缓解煤等离子体热解制乙炔装置结焦的新方法 ,实验证明该方法可行。
吕永康田原宇王大鸷谢克昌朱素渝
关键词:粒径乙炔粒度结焦氩气
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碳-氢体系的热力学平衡分析被引量:12
2002年
碳(氢多相多组份体系的化学反应平衡组成可用Gibbs自由能极小化法求得. 计算表明:把C(H体系视为单相体系是不合理的,只有在多相体系下的计算结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热力学平衡组成,两种体系在生成乙炔的最佳温度范围和平衡组成两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别. 得出C(H体系中生成乙炔的最佳温度范围是3400(3800 K的高温区域.
陈宏刚谢克昌
关键词:裂解乙炔热力学平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