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12011)
- 作品数:46 被引量:981H指数:21
- 相关作者:董双林闫冬春马甡潘鲁青南春容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氮饥饿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和孔石莼氨氮的吸收动力学特征被引量:32
- 2004年
- 以氮饥饿海藻为材料,采用多瓶法和干扰法相结合的技术,测定两种海藻在不同起始浓度下不同时间间隔内的NH+4吸收率,对不同阶段的吸收率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均符合饱和吸收动力学特征.最大吸收率和半饱和常数均随着吸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整个吸收过程中,吸收曲线的初始斜率变化不大,这表明在低浓度下的吸收率不受短时间快吸收的影响而保持相对的稳定.同时两种海藻相比,在相应时间内的吸收动力学参数不同,孔石莼的最大吸收率、半饱和常数和初始斜率均大于细基江蓠繁枝变型.处于氮饥饿状态的两种海藻对NH+4-N的吸收存在以下3个时相:(1)起始短期的快吸收阶段;(2)内部营养盐浓度控制的吸收阶段;(3)外界营养盐浓度控制的吸收阶段.
- 刘静雯董双林
- 关键词:吸收动力学吸收率孔石莼
- 大型海藻与海洋微藻间竞争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04年
- 南春容董双林
- 关键词:水华近岸海域陆源污染物海洋微藻海藻绿藻
-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宿主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07年
-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自1992年暴发以来,已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每年给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至今仍未得到完全控制。本文根据1995~2005年的有关文献资料,综述了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宿主方面的研究进展。
- 闫冬春
- 关键词: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宿主
- 9种金属离子对缢蛏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40
- 2003年
- 以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9种金属离子(Cu2+、Mg2+、Fe3+、Hg2+、Zn2+、Ca2+、Pb2+、Ag+和Mn2+)对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缢蛏壳长(5 64±0 25)cm,9种金属离子浓度分别设置为2×10-6mol/L、2×10-5mol/L、2×10-4mol/L、2×10-3mol/L、2×10-2mol/L5个梯度。实验表明,缢蛏3种消化酶活力大小为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Cu2+、Fe3+、Mg2+、Pb2+对蛋白酶活力影响不显著,Hg2+、Zn2+、Ca2+、Ag+、Mn2+对蛋白酶活力影响显著;Mg2+、Pb2+对淀粉酶活力影响不显著,Cu2+、Fe3+、Hg2+、Zn2+、Ca2+、Ag+、Mn2+对淀粉酶活力影响显著;Ca2+、Mg2+、Zn2+对纤维素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b2+、Cu2+、Fe3+、Hg2+、Ag+、Mn2+对纤维素酶活力影响显著。不同浓度金属离子对缢蛏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 吴众望潘鲁青董双林
- 关键词:金属离子缢蛏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
- 凡纳滨对虾低盐度高产虾池环境微生物生态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对广东珠三角地区,凡纳滨对虾低盐度高产虾池环境微生物调查结果,养殖水体异养菌平均数量为5.15×104cfu·mL-1,致病性弧菌为5.00×103cfu·mL-1,池底泥浆中异养细菌平均数量为2.41×106cfu·mL-1,致病性弧菌为1.45×105cfu·mL-1。不同虾池异养细菌的数量差别小而稳定,致病性弧菌的数量差别及波动大。淤泥较深的老化虾池,水体和泥浆中异养细菌平均分别为6.10×104cfu·mL-1和2.89×106cfu·mL-1,致病性弧菌为6.00×103cfu·mL-1和2.14×105cfu·mL-1;无淤泥虾池水体和泥浆中异养细菌平均分别为4.53×104cfu·mL-1和2.08×106cfu·mL-1,致病性弧菌为4.34×103cfu·mL-1和9.86×104cfu·mL-1。老化虾池底泥致病性弧菌明显偏高,成为老化虾池易爆发虾病的重要原因。低盐度虾池水体异养菌和致病性弧菌的数量变化,表现为养殖前期高,中后期低而稳定;池底泥浆中异养菌和致病性弧菌的数量变化,呈不规则波动。高的养殖水温对养殖环境异养菌和致病性弧菌表现抑制作用,养殖环境微生物与水体浮游藻类也有一定的关系。
- 查广才周昌清麦雄伟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异养细菌致病性弧菌
- 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浮游藻类群落研究被引量:36
- 2006年
- 在44口凡纳滨对虾低盐度养殖池中共鉴定藻类7门62属113种,蓝藻26种,绿藻54种,硅藻14种,裸藻11种,隐藻3种,甲藻4种,金藻1种。绿藻门种类最多,占藻类种类数的47·8%,其次为蓝藻门占23·0%,硅藻占12·4%,裸藻占9·7%。优势种主要为蓝藻,典型优势种有螺旋藻(Spirulina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sp.),弯形尖头藻(Raphidiopsis curvata),针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等,其中螺旋藻的优势度平均达到50%,为主要优势种。常见的绿藻有栅藻(Scenedesmusp.),衣藻(Chlamydomonassp.),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等;常见的硅藻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啮蚀隐藻(C.erosa)和绿裸藻(Euglenavirdis)在虾池中比较常见。养殖池中浮游藻类的种类数平均为43±9种,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19±0·56,个体数量平均为1·45±0·87×108个/L;藻类的种类、数量及生物量表现为养殖前期低后期高的特征,而多样性表现相反,藻类的组成直接影响对虾的生长。
- 查广才麦雄伟周昌清何建国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浮游藻类优势种多样性
- 绒螯近方蟹的生物学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对绒螯近方蟹(Hemigrapsuspenicillatus)的生态习性和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实验研究。雌性、雄性甲宽与体重的关系分别为W♀=0.6056×L2.9806(n=132,r=0.96),W♂=0.5893×L3.1215(n=50,r=0.97)。抱卵量与甲宽的关系为Q=865.82L-7275(r=0.97)。幼体发育分为5期状幼体和1期大眼幼体。胚胎、状幼体和大眼幼体的发育积温分别为219.4℃,226.35℃,49.3℃(以12℃为生物学零度)。
- 于晓明马甡高天翔
- 关键词:体重
- 乳山对虾养殖场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调查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2002年采用PCR-核酸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了乳山对虾养殖场1000余份样品携带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情况。结果显示,639例对虾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26.6%;77例蟹类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18.2%;266例浮游动物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38.3%,3~9月份浮游动物阳性率呈下降趋势,消毒后水体中浮游动物的阳性率仍很高;30例贝类样品检测均为阴性;204例底泥样品中,阳性检出率为17.6%,22例抽滤海水样品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虾、蟹类在侍播WSSV中起着重要作用,贝类、海水传播WSSV的可能性很小,浮游动物、底泥在传播WSSV中的作用和机制应引起高度重视.
- 闫冬春董双林黄倢
- 关键词:白斑综合征病毒
- 利用生物控制养殖池污染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6年
- 利用陆基围隔对微生物制剂、底栖滤食性贝类、大型藻类控制养殖池污染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微生物制剂效果明显,利生健浓度达到6mg/L时即可显著降低池塘底泥的自污染速率,底泥中总氮积累速率仅为对照组的45.4%,对虾存活率提高53.25%,并能有效缓解水体中的氨氮压力。底栖滤食性贝类效果不明显,底播密度过大会加快底质的氮污染。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适宜底播密度为100g/m2,100g/m2处理组水体中的氨氮含量、水体和底泥中的氮积累速率在各处理组中最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还表明,江蓠(Gracilaria tenuistip)在池塘中受到微藻竞争、浮泥以及透明度变化影响,生长较差。同时,本文通过对养殖池塘污染物基本概况的初步分析,提出了养殖环境综合治理的初步设想。
- 冯敏毅马甡郑振华
- 关键词:水产养殖污染生物制剂菲律宾蛤仔
- 盐度和pH对缢蛏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被引量:61
- 2002年
-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分为壳长约4 0、5 0、6 0cm3组。通过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缢蛏在不同盐度和pH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度对缢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影响(F>F0.01),且缢蛏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随其个体的增大而变小;当盐度为6~30时,缢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呈1个峰值变化,在盐度22时均达到最大值。pH对缢蛏的耗氧率无显著影响(FF0.01),此时,缢蛏的排氨率出现1个峰值变化,当pH为8时达到最大值。
- 范德朋潘鲁青马甡董双林
- 关键词:缢蛏盐度PH耗氧率排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