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J09104-07C) 作品数:11 被引量:126 H指数:5 相关作者: 单桂秋 周谋 吕品 马静 耿文艳 更多>> 相关机构: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冰冻血小板促进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研究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人源性混合冰冻血小板对wistar大鼠急性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以手工分离制备的新鲜血小板为原材料,将终浓度2%DMSO冰冻保存3个月的血小板解冻后制备凝胶(Frozen PG);Wistar大鼠15只,脊背两侧做4个直径为1.3 cm的全层皮肤缺损,按照随机的原则分别外敷凝胶纱布[A组(n=15)]、新鲜血小板纱布[B组(n=15)]、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rhEG)F纱布[C组(n=15)]、生理盐水纱布[D组(n=15)]于实验的d1、d3、d5、d7、d11更换辅料并随机处死1只大鼠作组织取材,计算创面愈合率及作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结果各组创面愈合率均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A、B组创面红润、干净、无渗出物、结痂早、肉芽组织生长丰富,创面触之易出血,愈合后创面平整;伤后d1、d3和d5愈合率分别为A组44.8%,62.8%,69.4%、B组45.0%,58.4%,69.7%、C组39.0%,52.4%,63.0%、D组45%,58.2%,70.2%(P>0.05),d7d时A组为89.4%、B组86.8%、C组83.1%、D组82.8%(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A、B组在血管生成、炎症细胞的浸润、细胞排列等方面优于C、D组,CD31的表达比C、D 2组高,CD68的表达比C、D 2组出现早,并且表达量高于C、D两组。结论冰冻血小板应用于大鼠创面愈合具有与新鲜血小板同样的促愈合作用。 刘广亚 单桂秋 张雅妮 李艳辉 丘勇新 谭美芳 耿文艳关键词:冰冻血小板 血小板凝胶 创面愈合 动物实验 WISTAR大鼠 白膜法制备手工血小板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通过研究采集与制备时间对手工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探讨白膜法制备手工血小板的方法。方法采集28例健康献血者400ml全血,采用(两步法)白膜法分离制备手工血小板,按照采集与制备时间的不同均分为4组,每组7例。对照组:新鲜全血采集6 h之内立即进行手工血小板的分离制备(对照组);B组:新鲜全血采集6 h之内进行第一步分离,白膜放置6 h进行第二步分离;C组:新鲜全血采集6 h之内进行第一步分离,白膜放置24 h进行第二步分离;D组:新鲜全血采集6~8 h之后进行手工血小板的分离制备。检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MPV)、白细胞残余率、pH值、低渗休克反应(hypotonic shock response,HSR)、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的变化。结果白膜放置6 h之后(B组),制备手工血小板其血小板计数(779.9±83.8)×109/L和HSR(62.61±5.24)%高于其他3组;MPV(6.44±0.17)fl和CD62p(47.67±7.40)%低于其他3组。B、C、D3组血小板计数、pH值、HSR和血小板聚集的比较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CD62p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手工制备血小板可以打破传统6~8 h之内必须制备的概念,尤以新鲜全血立即制备第一步,白膜放置6 h之后制备手工血小板为最优。 刘广亚 单桂秋 张雅妮 耿文艳 谭美芳 丘勇新关键词:手工血小板 白膜法 同源异体血小板凝胶治疗糖尿病性难愈合创面的研究 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评价同源异体血小板凝胶促进糖尿病性难治创面愈合的疗效。方法采用同源异体单采血小板为原料制备血小板凝胶(platelet gel,PG)。32例患者分为皮肤溃疡型和窦道型2类,各类分别设立对照组与实验组,皮肤溃疡型各10例,窦道型各6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方法,实验组采用PG治疗,观察并记录创面愈合情况,测量愈合面积或体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例糖尿病性溃疡患者综合疗效评价统计结果显示,糖尿病性皮肤表面溃疡型和窦道型溃疡种类型的PG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12周痊愈率达到87.5%,而对照组仅为12.5%。皮肤溃疡型和窦道型创面治疗第3、6、12周时的愈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具有疗程短、换药间隔时间长、愈合质量好等优势。结论同源异体血小板凝胶用于治疗糖尿病性难治性溃疡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无不良反应,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治疗糖尿病性难治性创面愈合的方法。 单桂秋 李艳辉 张雅妮 邓爱民 李红梅 吕品 周谋 刘广亚关键词:血小板凝胶 糖尿病 创面愈合 血小板拓展应用研究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7 2016年 传统上血小板制品的临床应用是通过静脉输注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参与生理性止血、促进凝血并维持毛细血管的完整性等。20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开创性地将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用于创伤修复治疗,随之PRP拓展应用的基础研究、动物实验和临床尝试相继展开,学者和商家竞相开发研制的相应专用设备也逐步应用于整形外科、心脏外科、颌面外科、骨外科、烧伤、眼科和急慢性创面组织的修复重建等领域。 单桂秋 林放 张爽 唐艳姣关键词:血小板 富血小板血浆 冻干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制备技术专家共识 被引量:87 2021年 富血小板血浆(PRP)正成为生物治疗创面修复的新希望而备受医患双方的关注。为临床治疗提供制备规范化、具有质量控制的PRP制品是确保其疗效的前提和基础。本专家共识由中国输血协会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由来自全国的多家具有PRP制备经验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输血医学专家共同编写,是在对PRP的制备人员、设备、耗材、方法和环境等条件作了广泛、深入研讨后,形成的对PRP制备具有指导意义的规范,旨在为从事PRP制备的医技护人员能够科学、规范地制备出有质量控制的PRP制品提供建设性意见,为科学推进PRP应用新技术的规范化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建议。 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 单桂秋 施琳颖 李艳辉 刘广亚 宫济武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 自体 冻干血小板用于动物创面治疗的初步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对冻干血小板FDP用于动物创面愈合的治疗做初步安全性评价。方法 FDP单次皮肤刺激试验选择10只SD大鼠,采用自身对照,背部左侧皮肤为实验组:用棉签涂抹0.6 m L复水化FDP;右侧为空白对照组:涂抹0.6 m L生理盐水;于涂抹后1、24、48及72 h观察2组大鼠涂敷区皮肤是否出现红斑、水肿等刺激反应。重复给药毒性试验选择32只新西兰白兔建立皮损模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前者每天涂抹复水化FDP 0.6 m L/次,后者每天涂抹生理盐水0.6 m L/次,连续涂抹28 d,观察1次/d,测体重1次/周,于涂敷前及涂敷d7、d14、d21、d28分别采集动物血样检测血常规和相关生化指标,并取涂敷区皮肤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单次皮肤刺激试验:2组大鼠皮肤均未出现水肿、红斑等刺激反应。重复给药毒性试验:试验周期中2组动物均未出现体重减轻、一般行为异常及死亡,体重、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相近(P>0.05),FDP组动物在实验d7 d14、d21及d28的WBC(×109/L)分别为12.20±1.28 vs 8.63±1.71 vs 6.90±1.21 vs 7.60±1.36(P<0.05);2组动物组内不同时间点的Cr波动明显(P<0.01)。组织病理学检查:2组受试动物涂敷区局部皮肤未见明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FDP对实验动物没有明显的刺激反应,对动物局部损伤皮肤连续涂敷28 d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其作为外敷生物制剂的初步安全性评价合格。 唐艳姣 单桂秋 马静 吕品 周谋 林放 张爽关键词:创面治疗 安全性评价 动物实验 皮肤刺激 毒性试验 短波紫外线灭活血小板中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建立短波紫外线(UVC)对血小板悬液中伪狂犬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灭活的实验方法,探讨UVC法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以伪狂犬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为试验病毒,Vero细胞为培养细胞,用病毒感染细胞,制备病毒增殖液;用SSP+盐溶液替代血浆重悬血小板;含不同浓度核黄素的血小板SSP+悬液分别以不同辐照剂量的UVC照射,通过细胞感染试验评价灭活效果,筛选最佳灭活条件。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UVC处理前后血小板的计数。结果短波紫外线对血小板病毒灭活作用显著,单面辐照强度为4.32 mw/cm2,照射30 s能使血小板SSP+悬液中伪狂犬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滴度均下降超过4个对数级;照射1 min,伪狂犬病毒全部灭活(下降5.38个对数级),辛德毕斯病毒全部灭活(下降4.59个对数级),UVC处理后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P<0.05;UVC联合核黄素,在相同的照射时间下,添加核黄素组与单独使用UVC组对病毒滴度降低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辐照剂量相同的条件下,添加核黄素组血小板计数降低较无核黄素组降低缓慢,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VC法可有效灭活血小板中伪狂犬病毒和辛德毕斯病毒;SSP+盐溶液替代血浆重悬血小板进行UVC照射,能大大缩短病毒灭活时间,提升灭活效果;UVC联合添加核黄素对病毒灭活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但提示对血小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张爽 单桂秋 马静 吕品 周谋 林放关键词:病毒灭活 血小板 短波紫外线 伪狂犬病毒 辛德毕斯病毒 冻干血小板的制备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5年 研究血小板冻干保存的重要目的是实现血小板的常温下长期保存,可用于静脉输注,并能将其制备成生理性止血药和促创面愈合的药物,用于战争、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和特别偏远地区伤病员的救治。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血小板冻干是一个特别有价值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制备出合格的冻干血小板有极大的可能性,但目前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仍需要政府和同道们进行高度重视和深入研究,造福于伤病员的健康。 单桂秋 耿文艳 马静关键词:血小板 海藻糖 止血 创面修复 血小板冻干保存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评价我们研究的血小板冻干技术所获得的冻干血小板的稳定性。方法我们用前期筛选出的,最优血小板预处理液配方技术所获得的冻干血小板,分别置于-20℃、4℃和室温下密封保存,选取0、10、30、90、180 d5个时间点,检测复水化后冻干血小板,以血小板回收率、MPV冻干前后差值、血小板相对聚集率,以及血小板激活后生长因子PDGF-BB、VEGF、TGF-β释放量做为评价指标。结果血小板冻干保存的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同一时间点,-20℃、4℃和室温3种保存温度之间,血小板回收率、相对聚集率、血小板激活后上清中VEGF和TGF-β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选配方预处理后的冻干血小板在室温下保存,与置于4℃和-20℃保存效果相当,冻干血小板室温下可以稳定保存至少6个月。 单桂秋 马静 耿文艳 吕品 周谋 李艳辉关键词:稳定性 聚集率 冻干血小板和冻干冷沉淀在新西兰白兔耳动脉出血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建立新西兰白兔耳动脉出血动物模型,探讨冻干血小板(FDP)和冻干冷沉淀(FDC)在新西兰白兔耳动脉出血中的止血效果。方法新西兰白兔32只,随机分为4组:FDP组、FDC组、冻干血小板及冻干冷沉淀联合组(FDPC)及空白对照组(BC),每组8只,建立耳动脉出血模型,并将止血材料敷于新西兰白兔出血创面,观察各组的止血时间及失血量。结果对于耳动脉出血,各组均可止血,FDP组、FDC组及FDPC组的止血时间和出血量均明显少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DP组与FDC组间止血时间及失血量差异显著(P<0.05);与单独使用FDP或FDC相比,FDPC组止血时间显著性缩短,失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DP和FDC联合使用对新西兰白兔耳动脉出血具有更显著的止血效果。 唐艳姣 单桂秋 马静 吕品 周谋 张爽关键词: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