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4029)
- 作品数:10 被引量:156H指数:6
- 相关作者:吴庆举李永华张瑞青曾融生田小波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弹性波场数值模拟的隐式差分多重网格算法
- 为了得到稳定的弹性波数值模拟,而不得不选择隐式差分方程;为了提高解的精度,又不得不增加节点数目,但同时也降低了隐式迭代求解的收敛速度.为此,本文使用隐式差分的多重网格算法进行弹性波数值模拟,多重网格算法通过粗网格收敛较快...
- 田小波吴庆举曾融生
- 关键词:多重网格弹性波场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接收函数的克希霍夫2D偏移方法被引量:35
- 2007年
- 本文将地震反射资料成像的Kirchhoff偏移方法引入到接收函数成像研究,提出了一种接收函数的Kirchhoff偏移方法,以适应介质速度的横向变化,提高接收函数成像的精度和分辨率.模型检验表明,与传统的水平分层的共转换点偏移叠加方法相比,Kirchhoff偏移方法能够实现转换波的有效归位,消除水平分层共转换点偏移叠加造成的假象.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倾斜或弯曲界面的成像明显受控于远震的入射方向,其成像精度的提高有赖于不同方向接收函数的联合成像.
- 吴庆举李永华张瑞青张乃玲
- 关键词:接收函数
- 青藏高原INDEPTH-Ⅲ剖面地壳厚度与泊松比:地质与地球物理含义被引量:40
- 2006年
- 对INDEPTH-Ⅲ台站的接收函数进行扫描,利用Moho界面产生的转换波和多次波的走时信息,估计台站下方的地壳平均波速比昨,几和地壳厚度.结果显示:(1)沿着INDEPTH-Ⅲ剖面,地壳厚度整体变化不大,均为65±5km,其中拉萨地块Moho界面埋深较羌塘地体要深约5-6km.结合其他研究资料,我们推断,在整个班公-怒江缝合带存在约10km的Moho错断,为拉萨地体北缘的地幔盖层向北俯冲到羌塘地体之下所致.(2)青藏高原地壳平均波速比整体都较高,可能与青藏高原地壳广泛存在的流体,部分熔融岩浆有关.拉萨地体北部异常高的地壳昨,蚝可能与嘉黎-崩错右旋走滑断裂相关;而另一个泊松比异常区位于羌塘中北部(st36-st40),它可能是由热的地幔引起的壳内部分熔融所致.
- 李永华田小波吴庆举曾融生张瑞青
- 关键词:青藏高原接收函数泊松比
- 青藏高原Pn波研究进展及问题
- 2004年
- 简要总结了青藏高原地区Pn波速度结构、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介绍了Pn波速度结构、各向异性等在岩石圈结构、构造背景反映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青藏高原Pn波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李永华
- 关键词:PN波各向异性青藏高原地震活动
- 青藏高原火成岩事件与岩石圈演化
- <正>本文作者试图以岩浆事件和地球物理所揭示的信息为出发点,对其进行相互约束、相互印证,以期对可能的青藏高原演化模式进行探讨。结合前人关于青藏高原新生代火成岩的研究结果,根据火成岩形成的时间将青藏高原新生代岩浆作用分为碰...
- 李永华吴庆举
- 文献传递
- 用接收函数研究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壳上地慢速度结构
- <正>青藏高原东北缘为三大构造交会地区,是一个典型的三联点构造,其西南部是内部结构复杂、活动强烈、介质强度较低的青藏高原;西北部是沉积盖层很薄、基底隆起且古老的阿拉善块体;东部是较为完整而稳定的鄂尔多斯块体。区内被深大断...
- 吴庆举安张辉周明都
- 文献传递
- 青藏高原拉萨及羌塘块体的地壳结构研究被引量:21
- 2006年
- 采用接收函数反演方法,从INDEPTH-Ⅲ台站中选取了18个资料记录较好的台站,对拉萨及羌塘块体的地壳厚度与低速层的分布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沿着INDEPTH-Ⅲ剖面,拉萨块体Moho界面较羌塘要深约8km,这可能暗示拉萨块体北缘的地幔盖层向北俯冲到羌塘块体之下;反演得到的地壳速度模型显示,拉萨北部及羌塘块体的部分台站下方中地壳有低速层存在,结合以往地质资料,可以推断拉萨块体北部和羌塘块体10~20km以下的中地壳普遍存在低速层.这些低速层可能与其下部的高温上地幔有直接关系.
- 李永华吴庆举田小波曾融生张瑞青李红光
- 关键词:青藏高原接收函数低速层地壳厚度
- 青藏高原地壳结构及其动力学含义
- <正> 我们利用INDEPTH-Ⅲ宽频带台站的远震(30°-93°)资料,使用较频率域除法运算稳定、高精度、分辨好、从远震P波波形中提取接收函数的时间域反褶积方法-最大熵反褶积方法获取了37个台站各事件的接收函数。本次研...
- 李永华吴庆举
- 文献传递
-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的上地幔倾斜构造与陆-陆碰撞过程被引量:38
- 2004年
- 应用远震体波波形的偏移叠加方法,自INDEPTH-3远震资料中获得可靠的喜马拉雅-青藏高原上地幔构造.结果显示,在藏南下面,一个倾斜界面自100km深度由南向北俯冲到410km界面附近.这说明印度-欧亚碰撞时,印度上地幔岩石圈曾经与地壳拆离,并向更深的欧亚上地幔俯冲.这样的陆-陆碰撞过程与海洋碰撞过程有很大差异.
- 吴庆举曾融生赵文津
- 关键词:上地幔俯冲远震青藏高原岩石圈
- 用接收函数研究地壳内部的各向异性
- <正> 地壳内部的物质具有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其成因主要归结于地壳内部裂隙的定向排列和不同组分岩石的精细成层,而裂隙的定向排列和岩石的成层是地壳内部物质形变的直接产物。地壳的伸展与挤压、裂隙的开合、流体的充填与逃逸均会引...
- 吴庆举安张辉白石羽张瑞青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