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2AA06A203)

作品数:13 被引量:168H指数:8
相关作者:沈超峰党志卢桂宁易筱筠陈宝梁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7篇污染
  • 6篇多氯联苯
  • 5篇污染土
  • 5篇污染土壤
  • 4篇多环芳烃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3篇电子垃圾
  • 3篇生物修复
  • 3篇土壤
  • 3篇微生物
  • 3篇垃圾
  • 2篇水稻
  • 2篇重金属污染
  • 2篇微生物技术
  • 2篇五氯酚
  • 2篇氯酚
  • 2篇金属污染
  • 2篇菌剂
  • 2篇降解

机构

  • 12篇浙江大学
  • 4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杭州大地环保...

作者

  • 5篇何艳
  • 5篇徐建明
  • 4篇沈超峰
  • 4篇卢桂宁
  • 4篇党志
  • 3篇汪海珍
  • 3篇易筱筠
  • 2篇苏晓梅
  • 2篇孙贝丽
  • 2篇杨琛
  • 2篇陈宝梁
  • 2篇郭楚玲
  • 2篇胡金星
  • 1篇夏雯
  • 1篇王娇娇
  • 1篇赵宇华
  • 1篇马斌
  • 1篇张昕
  • 1篇徐艳
  • 1篇朱利中

传媒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化工环保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资源节约与环...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6
2012年
多环芳烃(PAH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典型有机污染物,绿色修复PAHs污染土壤已成为国内外环境和土壤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固定化微生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外相关研究刚刚开始.本文重点评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最新进展,总结了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的修复原理、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选择、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固定化方法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开展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研究提供参考.
钱林波元妙新陈宝梁
关键词:土壤多环芳烃固定化微生物生物修复
柠檬酸淋洗去除电子垃圾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被引量:10
2014年
采用柠檬酸溶液对模拟电子垃圾污染土壤(简称污染土壤)中Cu,Pb,Cd 3种重金属进行淋洗实验,考察了柠檬酸溶液的浓度、柠檬酸溶液的pH、淋洗时间等对污染土壤中Cu,Pb,Cd的淋洗效果,探讨了柠檬酸溶液淋洗前后污染土壤中Cu,Pb,Cd 3种重金属各形态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柠檬酸溶液的浓度0.100 mol/L、柠檬酸溶液的pH 5、淋洗时间1 440min的适宜条件下,对污染土壤中Cu,Pb,C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37%,72.11%,86.39%。柠檬酸溶液对3种重金属的去除主要是通过洗出酸可提取态(R1)和酸可还原态(R2)来实现的,每种重金属的R1和R2之和均占到其淋出总量的95%以上,而酸可氧化态(R3)和残渣态(R4)的含量淋洗前后基本无变化。
邢宇党志孙贝丽卢桂宁郭楚玲
关键词:柠檬酸重金属污染土壤淋洗电子垃圾
单载体和复合载体菌剂对多环芳烃污染的修复研究
借鉴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分别以黑炭及黑炭-腐殖质混合物为载体材料,采用吸附固定手段,开发了低成本、高降解、易保存、无二次污染的单载体和复合载体多环芳烃(PAHs)降解菌剂(此两种菌剂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对研发的菌剂进...
何艳王娇娇马斌徐建明
关键词:多环芳烃菌剂污染修复黑炭腐殖质
文献传递
稻田中微生物介导的铁还原耦合调控五氯酚还原转化的作用机制
<正>典型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污染行为与过程一直是土壤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自2008年Science上发表文章明确提出微生物是驱动地球表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引擎、以及2010年Environ.Sci.Tec...
何艳徐艳冯小莉徐建明
关键词:微生物铁还原五氯酚
文献传递
重金属-多氯联苯复合污染土壤同步洗脱被引量:6
2015年
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具有重金属与有机物复合污染的特性,尤其以Cu、Pb、Cd和多氯联苯(PCBs)的复合污染较为突出。为了同步脱除土壤中重金属与PCBs,选用增溶物质:Tween 80、TX-100、SDBS、β-环糊精与螯合剂柠檬酸依次组合进行复合污染土壤淋洗实验,应用批量平衡震荡法研究它们对重金属(Cu、Pb、Cd)与PCBs(Aroclor 1254)的洗脱效果。通过比较洗脱效果、环境友好性等方面,得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与天然螯合剂柠檬酸2种淋洗剂复合最佳;进一步研究两者的淋洗先后顺序、浓度配比、洗脱时间及淋洗剂p H对污染土壤洗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ween 80和柠檬酸均为10 g/L、p H=6、淋洗时间12 h时淋洗效果达到最佳,对Cu、Pb、Cd及PCBs的洗脱率分别达到98.77%、55.92%、66.82%和58.01%。因此,利用Tween80和柠檬酸组合可同时有效去除土壤重金属和PCBs,是复合污染土壤淋洗修复的有效淋洗剂。
孙贝丽党志郭楚玲易筱筠杨琛卢桂宁
关键词:电子垃圾重金属多氯联苯复合污染
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治理与农业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5年
从我国重金属污染现状,重金属对植物的影响及植物修复重金属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根据植物吸收重金属的不同特性,结合基因工程,化学改良及栽培措施提出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治理与农业利用的展望。
范占煌董国云
关键词:重金属植物修复超富集植物
多氯联苯的膳食暴露及健康风险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4年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作为一类人工合成的氯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极易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在食物链中累积和传递,从而对人体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研究表明,膳食摄入PCBs是普通人群最主要的暴露途径.因此,不少国家陆续开展了针对普通人群的PCBs膳食暴露的调查研究.本文对国内外普通人群的PCBs膳食暴露水平及其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后续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朱晓楼沈超峰黄荣浪韩慧波
关键词:多氯联苯健康风险评估
重金属-有毒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的过硫酸盐氧化修复模拟研究被引量:7
2017年
选取电子电器废弃物拆解场地附近的重金属-有毒有机物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过硫酸钠氧化修复实验.考察了多氯联苯的去除效果及重金属(铜、镉、铅)有效态含量的变化,并对土壤基本性质的变化进行重点研究.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多氯联苯含量为10.10 mg·kg^(-1)的供试土壤经氧化修复24 h后,多氯联苯去除率高达41.6%,且对低氯代和高氯代多氯联苯都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土壤中重金属(铜、镉、铅)的有效态含量显著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其可去除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提高了环境风险.此外,土壤经过硫酸钠氧化修复后,pH由原来的6.04降为2.56,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了29.2%,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无显著变化;土壤全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分别降低了33%、94%、24%;土壤中铁含量略有增加但不显著,然而土壤中硫含量增幅显著.建议在氧化修复后,向土壤中添加石灰和钙镁磷肥等来消除修复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
李鸿炫胡金星林伟唐先进沈超峰
关键词:过硫酸钠复合污染多氯联苯重金属
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水稻土中五氯酚的消减行为
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作为一种有机氯除草剂,于1936年首次应用于环境中。在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被广泛应用于木材防腐剂和杀虫剂,并造成严重的水体及土壤的污染,目前已被美国环境保护...
林加奖何艳汪海珍徐建明
关键词:NA2SO4DISSIPATION
文献传递
Biosorption and biodegradation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by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in aqueous solution被引量:8
2013年
Biosorption and biodegradation of phenanthrene and pyrene by live and heat-killed 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 are investigated to elucidate the bio-dissipation mechanism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 in aqueous solution and its regulating factors.The effects of nutrient conditions(carbon source and nitrogen source concentrations),the co-existing Cu 2+,and repeated-batch feed of PAHs on the biosorption and biodegradation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The removal of PAHs by dead bodies of P.chrysosporium is attributed to biosorption only,and the respective partition coefficients of phenanthrene and pyrene are 4040 and 17500 L/kg.Both biosorption and biodegradation contribute to the dissipation of PAHs by live P.chrysosporium in water.After a 3-d incubation,the removal percentage via biosorption are 19.71% and 52.21% for phenanthrene and pyrene,respectively.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incubation time(3 40 d),biodegradation gradually increases from 20.40% to 60.62% for phenanthrene,and from 15.55% to 49.21% for pyrene.Correspondingly,the stored-PAHs in the fungal bodies decrease.Under the carbon-rich and nitrogen-limit nutrient conditions,the removal efficiency and biodegradation of phenanthrene and pyrene are significantly promoted,i.e.99.55% and 92.77% for phenanthrene,and 99.47% and 83.97% for pyrene after a 60-d incubation.This phenomenon is ascribed to enhanced-biosorption due to the increase of fungal biomass under carbon-rich condition,and to stimulated-biodegradation under nitrogen-limit condition.For the repeated-batch feed of phenanthrene,the pollutant is continuously removed by live P.chrysosporium,and the contribution of biodegradation is enhanced with the repeated cycles.After 3 cycles,the biodegradation percentage is up to 90% with each cycle of a 6-d incubation.
DING JieCHEN BaoLiangZHU LiZhong
关键词:白腐菌营养条件多环芳香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