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588)

作品数:10 被引量:180H指数:7
相关作者:王文全魏胜利刘春生杨全张瑞锋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广东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甘草
  • 5篇甘草酸
  • 4篇酸含量
  • 4篇甘草酸含量
  • 2篇地理变异
  • 2篇栽培
  • 2篇栽培甘草
  • 2篇指纹
  • 2篇指纹图
  • 2篇指纹图谱
  • 2篇种源
  • 2篇甘草苷
  • 1篇多糖
  • 1篇多糖含量
  • 1篇性状
  • 1篇选育
  • 1篇药材
  • 1篇药材质量
  • 1篇野生
  • 1篇液相

机构

  • 11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广东药学院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10篇王文全
  • 9篇魏胜利
  • 6篇刘春生
  • 5篇杨全
  • 2篇刘长利
  • 2篇孙敏宾
  • 2篇段天璇
  • 2篇张瑞锋
  • 1篇张卉
  • 1篇王海
  • 1篇马长华
  • 1篇陈千良
  • 1篇孙志蓉
  • 1篇郭萌
  • 1篇于密密
  • 1篇闫永红
  • 1篇解军波
  • 1篇刘凤波
  • 1篇李健
  • 1篇张春荣

传媒

  • 6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成药
  • 1篇中草药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cDNA-AFLP研究甘草不同变异类型特异表达的基因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生态环境和遗传背景相同条件下8种不同变异类型甘草在基因表达水平上的差异,旨在揭示甘草种内变异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cDNA-AFLP、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对不同变异类型甘草在生长旺盛期根部组织特异表达的基因进行分析和功能预测;采用反相Northern杂交对特异表达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共获得14条差异表达基因片段,有6个基因序列编码的蛋白功能未知,其余的基因片段编码的蛋白参与了植物的抗菌,调节生物体内代谢,增加植物的抗热(高温)性,提高植物体固氮能力等生物过程。结论:首次克隆了不同变异类型甘草特异表达的基因,为筛选优良变异类型、品种选育、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奠定基础。
杨全魏胜利王文全刘春生张春荣
关键词:甘草差异表达基因
一年生甘草药材产量与甘草酸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及其遗传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估算甘草药材产量和甘草酸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及其与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指标的遗传相关关系,为优质甘草培育技术体系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法布置多点种源试验,采用HPLC测定甘草酸含量,采用经典遗传学的方法估算广义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系数。结果与结论:甘草酸含量受产地环境和自身遗传双重因素的影响,但产地环境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单试验点广义遗传力(h2)估算结果表明,药材产量(W下)和甘草酸含量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663 2,0.751 1,受中等偏上遗传控制,具有一定的遗传改良潜力。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表型上还是遗传上,株高和地径与药材产量(W下)均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这暗示株高和地茎可作为评估甘草药材产量的地上指标;甘草酸含量与侧根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株高、地径、芦头直径(D芦头)、总生物量(W总)以及地下部分生物量(W下)等指标在遗传上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这暗示在甘草遗传改良中,高产和高含量难以兼顾,在制定遗传改良方案时,要根据具体改良目标权衡考虑。
魏胜利王文全刘长利王继永张瑞锋孙敏宾
关键词:甘草种源地理变异甘草酸
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指纹图谱暨甘草苷、甘草酸含量被引量:91
2006年
目的:建立甘草甲醇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并同时对其中甘草苷(liqu iritin,L)、甘草酸(glycyrrh izicac id,GA)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筛选适当提取方法,采用C18反相色谱柱,0.1%磷酸水-乙腈梯度洗脱,对不同色谱峰采用不同紫外波长检测;结果:测定了不同产地野生甘草及同一产地不同年限和部位栽培甘草的指纹图谱和甘草酸、甘草苷含量;结论:方法准确、稳定、可靠,可用于甘草的质量研究和评价。
段天璇于密密刘春生马长华王文全魏胜利
关键词:甘草HPLC指纹图谱甘草酸甘草苷
甘草根cDNA文库构建与分析被引量:12
2008年
目的:构建甘草eDNA文库,为甘草功能基因的研究以及筛选、克隆与甘草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相关基因奠定基础。方法:以LiCI沉淀法提取根组织总RNA,置换合成法合成双链eDNA,末端补平,连接EeoRⅠ并磷酸化,以pBlueSerlptⅡ为载体并电转化感受态细胞E.coli DH10 β,测定文库的克隆数、重组率,PCR测定插入片断大小。同时,对文库进行随机测序并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检索和功能预测。结果:经鉴定文库的库容量为1.15×10^7,重组率为98.2%,插入片段在0.5~4.8kb,平均片段长度大于1.0kb;经随机测序,获得126条EST,BLAST分析表明,大多数EST与豆科植物以及拟南芥、水稻等植物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在86条已知功能基因中,主要为细胞代谢、抗逆性、生长抑制及休眠相关的基因,其余40条EST为未知功能基因。结论:构建的甘草根cDNA文库库容量大、重组率高且插入的cDNA片段较长,能够满足甘草功能基因的研究。
杨全张卉王文全刘春生魏胜利
关键词:甘草CDNA文库EST
甘草液相色谱指纹峰的光谱和质谱鉴定
目的对已建立的甘草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主要色谱峰进行定性,研究甘草甲醇-水提取物的化学成份组成。方法分别采用DAD,ESI-MS/MS检测器对甘草指纹图谱进行检测,结合文献报道对主要色谱峰进行定性。结果指认出17个色谱峰中1...
段天璇马长华王文全阎永红李梢
关键词:指纹图谱
文献传递
不同变异类型甘草中甘草苷及甘草酸量比较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对人工栽培群体不同变异类型甘草中甘草苷及甘草酸的量进行分析,遴选优良的变异类型,为甘草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以甘草苷、甘草酸量为检测指标,对变异类型甘草药材样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甘草苷、甘草酸量在各变异类型甘草药材中的量存在较大差异。绿茎茎光滑类型、绿茎叶片皱褶类型甘草中甘草苷及甘草酸量较高。结论甘草表型的变异已经引起了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以通过遴选优良的变异类型,培育高产、优质的甘草栽培品种。
杨全王文全魏胜利解军波陈千良
关键词:甘草苷甘草酸
甘草群体形态变异类型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对甘草群体形态变异类型进行研究,筛选优良变异类型,为甘草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方法:对形态变异类型甘草的主要农艺性状分别进行方差、相关及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形态变异类型甘草农艺性状变异幅度较大,除横生茎数和侧根数两项农艺性状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农艺性状指标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12项农艺性状对甘草产量影响大小顺序为:主根直径>芦头直径>地茎>株高>横生茎数>小叶长>小叶宽>顶叶长>顶叶宽>一级侧枝数>分蘖数>侧根数。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株高(X1)、地茎(X2)、芦头直径(X3)、主根直径(X4)、横生茎(X5)、分蘖数(X7)、侧枝数(X8)等7项农艺性状指标是影响甘草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回归方程:Y=42.987+1.219X1+2.747X2+3.777X3+3.244X4-0.351X5+0.342X7+0.704X8(R=0.9335**F值=52.25)。结论:形态变异甘草间农艺性状指标差异显著,绿茎茎光滑类型甘草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在进行优良品种选育过程中,可以作为育种材料进一步研究。
杨全魏胜利王文全
关键词:甘草农艺性状品种选育
中国药用甘草物种划分的分子基础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阐明中国药用甘草物种之间的界限,为甘草资源开发和优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PCR扩增、DNA序列测定、分支分析。结果:获得我国甘草属8种(变种)植物的ITS序列,得到中国药用甘草的系统发育树。结论:支持黄甘草归并入胀果甘草、密腺甘草归并入光果甘草;支持无腺毛甘草为独立的物种。
刘春生王朋义王文全
关键词:ITS序列
甘草不同类型间总黄酮、多糖含量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杨全王文全魏胜利闫永红刘春生郭萌李健
关键词:栽培甘草总黄酮多糖同类型紫外分光光度法药材质量
我国不同产区野生与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及其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5
2012年
目的:了解全国野生和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范围,初步寻找影响甘草酸含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HPLC测定收集于全国9省区37个旗县165份野生甘草和1 013份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分析产地、药用部位、栽培年限、土壤类型与质地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野生甘草的甘草酸质量分数平均为(4.43±1.32)%,而栽培甘草的甘草酸质量分数平均为(1.51±0.49)%,低于2010年版《中国药典》的最低标准。不同产地野生和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野生甘草中,根和根茎的甘草酸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一至四年生阶段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五年生后甘草酸含量快速增高,栽培地土壤类型和质地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
魏胜利王文全王继永孙志蓉刘春生王海杨志刚吴保财
关键词:甘草甘草酸含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