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9-3176)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3
相关作者:王莹赵明君沙可夫于春虎申红梅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北京燕化凤凰医院潍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尿动力
  • 2篇尿动力学
  • 2篇麻醉
  • 2篇激光
  • 2篇膀胱
  • 2篇膀胱逼尿肌
  • 2篇逼尿肌
  • 1篇导尿
  • 1篇等离子电切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治疗
  • 1篇腰麻
  • 1篇腰麻-硬膜外...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联合
  • 1篇硬膜外联合麻...
  • 1篇增生
  • 1篇软镜
  • 1篇上尿路

机构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燕化凤凰...
  • 1篇潍坊医学院

作者

  • 3篇王莹
  • 2篇于春虎
  • 2篇沙可夫
  • 2篇赵明君
  • 2篇王沛沛
  • 2篇申红梅
  • 1篇高义胜
  • 1篇宁厚山
  • 1篇高佃军
  • 1篇王军
  • 1篇祝增军
  • 1篇滕立英
  • 1篇宋朝霞
  • 1篇何廉波
  • 1篇刘亮
  • 1篇李巍伟
  • 1篇李玉婷
  • 1篇信馨
  • 1篇孙淑娟

传媒

  • 2篇中国性科学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腔镜外科...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软镜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技巧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研究输尿管软镜钬激光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操作技巧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46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病例。结石直径10~25 mm。术前常规放置输尿管支架1周,术中输尿管硬镜探查患侧输尿管,导入软镜输送鞘,Olympus F7.5输尿管软镜碎石。若推送鞘无法插入,可直接插入输尿管软镜。术后1 d泌尿系统X线平片(KUB)检查,了解碎石及输尿管支架情况;术后28 d复查KUB或双肾CT平扫,评估碎石效果。结果术前常规放置双J管1周后输尿管硬镜探查,可降低输尿管严重损伤的风险,有利于放置较大的软镜输送鞘。低能量、高频率的激光碎石,可将结石粉末化,增加排石率。软镜总进镜成功率95.6%(44/46),钬激光碎石成功率95.4%(42/44),2例患者无法进镜改经皮肾镜碎石。4周后结石清除率为90.5%(38/42)。3例残余结石经体外碎石后治愈。总的结石清除率为93.2%(41/44)。手术时间60-155 min,平均76 min。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是治疗直径10-25 mm肾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也可以作为体外冲击波碎石失败和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残留结石的治疗选择。
于春虎王莹沙可夫赵明君宋朝霞李巍伟
关键词: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结石
两种间歇导尿消毒法对男性脊髓损伤性功能及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影响的对比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通过两种间歇导尿消毒法对男性脊髓损伤性功能及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对比分析,为脊髓损伤间歇导尿患者寻求更有效的消毒方法。方法:将64例脊髓损伤性功能及排尿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无菌间歇导尿消毒法(对照组)和改良无菌间歇导尿消毒法(观察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实施间歇导尿术第1d、15d、30d出现尿路感染的比率。结果:62例患者完成实验,对照组2例患者实验期间发烧,改为持续留置导尿,两组患者均无无睾丸、附睾炎发生。观察组与对照组第1d尿路感染率分别是65.6%和66.7%;第15d尿路感染率分别是26%和60%;第30d尿路感染率分别是28.1%和66.7%,两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无菌间歇导尿消毒法第1d和第15d、30d比较,尿路感染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无菌间歇导尿消毒法间歇导尿术应用于脊髓损伤性功能及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明显降低了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尿道消毒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滕立英申红梅王莹王沛沛李勤娥沙可夫赵明君秦京黎
关键词:脊髓损伤尿路感染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前后患者膀胱尿动力学的变化,为麻醉后拔出导尿管的时机选择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选取69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手术病人,男38例,女31例;年龄18~70岁,平均35岁,分别在麻醉前1~2h(对照组)、麻醉诱导成功后、麻醉结束后、以后每2h(麻醉后第2h、4h、6h、……)进行一次尿动力学检查(充盈性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压力-流率测定),直至患者能成功自行排尿,统计学分析麻醉前后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36例男性患者在麻醉结束后6h成功自行排尿,结束尿动力学检查,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例男性患者1例拔出尿道测压管后自行排尿成功,1例按摩膀胱区后排尿成功。28例女性患者在麻醉结束后10h成功排尿,结束尿动力学检查,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3例女性患者在麻醉后10h拔出尿道测压管后也成功自行排尿。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结束后,男性患者约在6h、女性患者约在10h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恢复至麻醉前状态,可拔出尿管。
高义胜王莹高佃军刘亮何廉波宁厚山王军祝增军张玉海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逼尿肌尿动力学
全麻对膀胱逼尿肌功能的影响及其尿动力学的变化特点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研究全麻对膀胱逼尿肌功能的影响及其尿动力学的变化特点。方法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全麻手术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18~70岁,平均38岁。腹腔镜手术35例,开放手术7例,于麻醉前、麻醉期、麻醉结束清醒后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统计学比较麻醉前后尿动力学参数的差异。4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麻醉期间膀胱逼尿肌排尿功能丧失,充盈膀胱至麻醉前测得患者的最大膀胱容量后停止灌注。根据麻醉结束清醒后检查的参数将患者分为正常顺应性组27例和低顺应性组15例,对麻醉前后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顺应性组麻醉前初尿意容量(FD)、强烈尿意容量(SD)、膀胱最大容量(MCC)分别为(118.2±16.8)、(204.6±27.4)、(395.8±50.1)ml,麻醉后分别为(160.9±21.6)、(244.8±44.0)、(394.7±56.9)ml,FD、SD麻醉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C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顺应性组麻醉前FD、SD、MCC分别为(118.9±15.1)、(208.8±22.9)、(403.9±48.1)ml,麻醉后分别为(123.0±16.9)、(189.1±35.9)、(275.4±33.7)ml,麻醉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顺应性组患者予留置测压管1h后复测,膀胱顺应性均恢复正常。结论全麻结束后膀胱稳定性正常,感觉功能较正常状态减弱,患者逼尿肌均能有效收缩并自主排尿,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顺应性降低;正常情况下全麻患者可予麻醉诱导后留置尿管,术毕后及时拔除。
王莹高义胜高佃军祝增军宁厚山王军何廉波费洪亮张玉海
关键词:全身麻醉逼尿肌尿动力学
汽化切割和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比较汽化切割和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行前列腺手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0例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者为电切组,60例行2μm激光汽化切割治疗者为激光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中冲洗液量和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气囊导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症状改善情况等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_(max))、残余尿量(RU)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IPSS评分、QOL评分、Q_(max)及RU均优于本组术前(P<0.01);激光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电切组(P<0.05),术中冲洗液量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电切组(P<0.01),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气囊导尿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电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经尿道2μm激光汽化切割术和等离子电切均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手段,但经尿道2μm激光前列腺汽化切割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冲洗液量少,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临床应用优势明显。
孙淑娟申红梅王莹于春虎信馨李勤娥王沛沛李玉婷
关键词:2ΜM激光双极等离子电切良性前列腺增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