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科技创新项目(KJCX-201003)

作品数:2 被引量:72H指数:2
相关作者:丁建文刘松玉洪振舜更多>>
相关机构: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南水北调工程科技创新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压汞
  • 1篇压汞试验
  • 1篇淤泥
  • 1篇疏浚
  • 1篇疏浚淤泥
  • 1篇水灰比
  • 1篇流动性
  • 1篇固化土

机构

  • 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2篇洪振舜
  • 2篇刘松玉
  • 2篇丁建文

传媒

  • 2篇岩土力学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处理与流动性试验研究被引量:53
2011年
疏浚淤泥由于含水率高、强度低、渗透性低等特性,在工程上难以直接利用而往往作废弃处理,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土地的占用。针对我国疏浚施工的特点,基于传统固化方法,提出了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进行流动固化处理,并进行了流动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固化淤泥拌合物的流动值与初始含水率及固化材料掺量之间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初始含水率2.5wL是能否进行流动固化处理的临界值。基于影响流动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即初始含水率和固化材料掺量,提出了广义水灰比的概念,建立了流动值的预测方法,并对预测公式进行了验证。
丁建文洪振舜刘松玉
关键词:疏浚淤泥
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土的压汞试验研究被引量:23
2011年
采用压汞法对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土进行了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分析了固化土的孔隙体积及入口孔径分布特征与固化材料掺量及固化土龄期的关系,并将微观试验结果与固化土的物理指标和强度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压汞法研究疏浚淤泥流动固化土的微观孔隙空间分布是成功的,压汞试验得到的微观孔隙特征与众多学者通过宏观力学试验得出的强度规律是一致的,微观结构试验能够很好地解释宏观物理力学性状。随着固化材料掺量的增加和龄期的增长,淤泥固化土的孔隙体积和D50孔径明显减小,入口孔径分布特征亦发生了相应变化。所得流动固化土的入口孔径主要分布在0.01~10μm之间,最大分布孔径在0.5~2μm之间。
丁建文洪振舜刘松玉
关键词:压汞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