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170651)
- 作品数:20 被引量:75H指数:5
- 相关作者:陈家堃吴中亮陈传德纪卫东王敏更多>>
-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深圳市罗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罗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结晶型硫化镍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转化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检测结晶型硫化镍对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 ,从而进一步探讨镍化合物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 ,RAPD)技术对经结晶型硫化镍在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 (16HBE)的恶变细胞中的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 本实验所选用的 7条随机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明显的条带 ,条带数在 1~ 6条之间。 7条引物中第 4条、第 5条和第 7条两条扩增的片段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其余 4条引物均有差异。对于同一随机引物他们都具有特异的带型。结论 结晶型硫化镍能诱发
- 陈传德吴中亮陈家堃纪卫东
- 关键词:结晶型RAPD
- 结晶型硫化镍及反式-BPDE恶性转化16HBE细胞hMSH2基因甲基化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对结晶型硫化镍(NiS)和反式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anti-7,8,-dihydrodiol-9,10-epoxide benzo(a)pyrene,BPDE)恶性转化及接种裸鼠成瘤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进行研究,探讨镍及反式-BPDE的表遗传致癌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晶型NiS和反式-BPDE恶性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及其mRNA和蛋白表达,并用去甲基化因子5-Azac(5-Aza-2-′deoxycytidine)处理有异常甲基化的细胞。结果结晶型NiS和反式-BPDE恶性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hMSH2基因启动子区存在CpG岛的高甲基化;与非转化16HBE细胞比较,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hMSH2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有异常甲基化的细胞经去甲基化处理后甲基化消失。结论结晶型NiS和反式-BPDE恶性转化及成瘤的16HBE细胞hMSH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高甲基化使其mRNA表达下降,并可能导致hMSH2基因表达抑制,这可能是结晶型NiS及反式-BPDE诱导16HBE细胞转化和成瘤的一种表遗传致癌机制。甲基化的可逆性对今后研究其表型逆转以及药物治疗提供了重要线索。
- 刘莉莉陈家堃黄建勋吴中亮宋向荣
- 关键词:HMSH2甲基化
- 冶炼工人体内镍、铬负荷与脂质过氧化关系的研究
- [目的]研究冶炼工人体内镍(Ni)、铬(Cr)负荷与自由基代谢变化的关系。[方法]以212名冶炼作业人员为接触组,以106名无镍、铬接触史的健康人作为非接触组,分别测定两组人员血清中Ni、Cr的含量作为体内负荷,同时测定...
- 宾晓农谭敏丁愈曾晓莉林立白凌艺辉吕嘉春陈家堃
- 关键词:冶炼工人脂质过氧化
- 文献传递
- 双向电泳分析结晶型NiS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变后的蛋白表达差异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建立双向凝胶电泳分析方法 ,比较结晶型NiS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变后的蛋白表达差异。[方法]采用一步法分别提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细胞和结晶型NiS诱发该细胞系的恶性转化细胞N_2细胞的可溶性总蛋白 ,经双向凝胶电泳分离、银染显色、用双向电泳凝胶图像分析软件ImageMaster2D3.10分析两者之间可溶性蛋白的差异表达。[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较好的双向电泳银染图谱。图像分析显示在恶性转化细胞中检测到19个新的蛋白点 ,同时有47个蛋白点消失 ,有140个蛋白点在两种细胞中表达量有显著差异,其中89个蛋白点在N_2细胞中表达升高 ,51个蛋白点在N_2细胞中表达降低。[结论]双向电泳技术分析NiS诱发细胞恶性转化后蛋白质组发生了变化 。
- 纪卫东陈家堃吕嘉春吴中亮冯苏妹易菲
- 关键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细胞双向电泳
- 硫酸镍诱导16HBE细胞恶变过程中的K-ras、P15基因的改变及基因组不稳定性分析
- 2006年
- 目的 检测硫酸镍对K—ras基因和P15基因的改变及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镍化合物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探查硫酸镍在诱导16HBE细胞恶变过程中的K—ras基因Exon1和P15基因Exon2存在状况。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技术对硫酸镍在诱导16HBE细胞恶变过程中的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 K—ras基因Exon1和P15基因Exon2未发生改变。本实验所选用的7条随机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明显的条带,条带数在1~6条之间。7条引物中P1、P4、P7三条引物扩增的片段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差异。其余四条引物均有差异,对于同一随机引物他们都具有特异的带型。结论 P15基因第2外显子和K—ras琏因第一外显子可能不足硫酸镍作用的靶部位。在硫酸镍诱发细胞恶变转化过程中,基因组变得逐渐不稳定。
- 陈传德吴中亮陈家堃纪卫东
- 关键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P15基因基因组不稳定性
- 反式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诱发细胞p53基因的变化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观察苯并(a)芘[B(a)P]代谢产物反式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anti 7,8, dihydrodiol 9,10 epoxidebenzo(a)pyrene ,BPDE]诱发的恶性转化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umanbronchialepithelialcells ,HBE)及其裸鼠成瘤细胞中的p5 3基因突变情况,探讨BPDE诱导细胞癌变的机制。方法 多聚酶链聚合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 SSCP)、基因测序。结果 PCR SSCP分析结果提示,反式BPDE诱发的恶性转化细胞及其裸鼠成瘤细胞p5 3基因的Exon 7和Exon 8有突变。基因测序发现裸鼠成瘤细胞(B3 )的p5 3基因Exon 8的第2 82位密码子位置出现了一个G→T点突变,其编码的氨基酸由精氨酸(CGG)→亮氨酸(CTG)。结论 反式BPDE可诱导p5 3基因发生突变,提示p5 3基因突变可能是BPDE诱导细胞癌变的重要机制之一。
- 黄勇陈家堃吴中亮吕嘉春纪卫东蒋义国
- 关键词: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BPDE恶性转化细胞细胞癌变
- 硫酸镍诱导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癌变细胞基因组不稳定性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检测硫酸镍对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探讨镍化合物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经硫酸镍在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16HBE)的恶变细胞中的基因组不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本实验所选用的7条随机引物均能扩增出清晰、明显的条带,条带数在1~6条之间.7条引物中第1、4、7的3条引物扩增的片段在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差异.其余4条引物均有明显差异,对于同一随机引物它们都具有特异的带型.结论硫酸镍能诱发16HBE细胞基因组不稳定.
- 陈传德吴中亮陈家堃
- 关键词:镍基因组不稳定性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 结晶型NiS诱发细胞恶性转化相关蛋白Peroxiredoxin 2的鉴定
-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识别结晶型NiS诱发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相关蛋白的差异表达,探讨镍致癌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二维凝胶电泳与相应软件分析结晶型NiS诱发细胞恶性转化后蛋白质组变化,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
- 纪卫东陈家堃吕嘉春吴中亮冯苏妹易菲
- 关键词:蛋白质组
- 文献传递
- 结晶型硫化镍及反式-BPDE恶性转化16HBE细胞hMSH2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 目的对结晶型硫化镍(NiS)和反式二氢二醇环氧苯并芘(anti-7,8, -dihydrodiol-9,10-epoxide benzo(a)pyrene,BPDE)恶性转化及接种裸鼠成瘤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
- 刘莉莉陈家堃黄建勋吴中亮宋向荣
- 关键词:HMSH2甲基化
- 文献传递
- 基因芯片筛选BPDE转化16HBE相关基因的研究
-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二羟环氧苯并芘(BPDE)转化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的相关基因,探讨该技术在分子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实验组(BPDE-16HBE)和对照组(16HBE)的mRNA逆转录合成cDN...
- 宾晓农谭敏吕嘉春蒋义国陈家堃
- 关键词:基因芯片二羟环氧苯并芘人支气管上皮细胞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