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603022012019)
- 作品数:3 被引量:74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兆新翟毓秀谭志军吴海燕郭萌萌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水产品中23种全氟烷基化合物被引量:35
- 2013年
- 建立了快速检测水产品中23种全氟烷基化合物(Perfluorinated alkyl substances,PFASs)的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FLC-MS/MS)分析方法。样品前处理采用QuEChERS方法,以酸化乙腈提取目标物,C18填料和石墨化碳黑(GCB)分散固相萃取净化,C18色谱柱分离,甲醇和5 mmol/L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扫描。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采用同位素标记的内标物进行内标法定量,以提高方法的准确度。23种目标物在12 min内实现良好分离,并在各自相应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995,检出限为0.002~0.02μg/kg。加标回收率在75.6%~118.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14.5%。本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 郭萌萌吴海燕李兆新谭志军翟毓秀
- 关键词:水产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 脂溶性贝类毒素安全评价与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34
- 2013年
- 2004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共同组建的双壳软体生物毒素工作组根据贝类毒素的基本结构将其分为8类(组)。其中,大田软海绵酸类毒素(okadaic acid,OA)、原多甲酸毒素(azaspiracid,AZA)、环亚胺类毒素(cyclic imine,CI)、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BTX)、蛤毒素(pectenotoxin,PTX)、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均属于脂溶性贝类毒素(lipophilic phycotoxins,LPs),这6大类毒素均为聚醚类物质,在贝类中富集的时间较长,目前已成为欧盟调整检测方法、最高残留限量等法律法规的主要目标。LPs的主要成分在中国均已被发现,这不仅意味着中国贝类消费存在巨大的潜在风险,外贸出口还将面临新的技术和贸易壁垒。本文就LPs的化学性质、污染分布、毒理学评价、检测方法、限量标准、监控预警技术和政策法规等国际最新研究进展等逐一进行归纳与总结,并对我国在LPs方面的科研举措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谭志军吴海燕郭萌萌杨帆王联珠李兆新翟毓秀
- 关键词:污染分布毒理学评价监控预警
- 基于聚硫堇/亚甲基蓝和纳米金放大的免疫传感器检测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被引量:7
- 2014年
- 采用聚硫堇(PTH)修饰电极为传感界面提供一个生物修饰功能基质膜,借助纳米金(GNPs)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与高比表面积特性实现抗体的有效固定,并以亚甲基蓝(MB)为电子媒介加速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的电子传递,构建了一种高灵敏的非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A)的检测.当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和酚基的OA与其抗体特异性结合后,生成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阻碍了传感器表面电子的传递,导致峰电流下降.利用免疫反应前后峰电流的变化,可对OA进行特异性识别和准确定量.在优化实验条件下,OA浓度的对数在0.2~100 μg/L范围内与其峰电流的变化值(△I)呈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I=1.721 7+1.083 6lgρ,相关系数为0.992 0,检出限为0.1μg/L.该免疫传感器重现性好、特异性强,用于实际贝类样品的测定,回收率为85.3%~ 112%.
- 郭萌萌吴海燕李兆新薛瑞宇谭志军翟毓秀沈国励
- 关键词:硫堇亚甲基蓝纳米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