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6jo117)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相关作者:吴卫真朱凌峰叶永峰谭建明余英豪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移植肾
  • 1篇肾脏
  • 1篇肾脏移植
  • 1篇排斥
  • 1篇排斥反应
  • 1篇微淋巴管
  • 1篇临床病理
  • 1篇临床病理意义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管
  • 1篇淋巴管生成
  • 1篇病理
  • 1篇病理意义

机构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作者

  • 1篇余英豪
  • 1篇谭建明
  • 1篇叶永峰
  • 1篇朱凌峰
  • 1篇吴卫真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8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移植肾内微淋巴管生成特点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移植肾内微淋巴管生成的病理特点及其与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对67例肾移植患者的104份存档移植肾组织标本,用肾小球足细胞黏蛋白单抗二步法免疫组化标记移植肾微淋巴管,观察微淋巴管形态学及分布特点,计算淋巴管密度(LVD),并根据不同病理学诊断进行比较。结果(1)形态学观察示功能稳定的移植肾组织中微淋巴管数量较少,重度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肾内微淋巴管管腔大小不等,多分布在末梢小动脉周围,慢性/硬化性移植肾肾病的微淋巴管数明显增多,管腔扩张,扭曲,其周围多见局灶性单核细胞浸润。(2)正常肾组织、肾功能稳定的移植肾组和移植肾药损害组中LVD平均值较低,分别为1.03±0.31、1.76±0.52和1.87±1.13,其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细胞性排斥组、CAd^+急性排斥组和慢性/硬化性移植肾肾病组LVD平均值分别为3.33±0.92、3.56±1.12和18.35±4.79。与肾功能稳定的移植肾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吴卫真余英豪朱凌峰叶永峰谭建明
关键词:淋巴管生成肾脏移植排斥反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