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473)
- 作品数:8 被引量:232H指数:8
- 相关作者:周宗奎赵冬梅孙晓军刘久军定险峰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 童年中期社交退缩类型与友谊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5
- 2006年
- 本研究以571名3-6年级的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童年中期儿童社交退缩类型、友谊和孤独感的关系。结果表明:社交退缩儿童的孤独感随年级的升高都是呈现的下降趋势,安静退缩型儿童的孤独感低于活跃退缩型儿童。在互选朋友数量、友谊质量的陪伴和娱乐维度以及亲密与交流维度上不同社交退缩类型的儿童存在差异。友谊在活跃退缩行为和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是显著的。
- 周宗奎朱婷婷孙晓军刘久军
- 关键词:孤独感儿童
- 小学儿童社会技能同伴行为描述问卷的初步编制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编制小学儿童社会技能同伴行为描述问卷。方法:通过开放式、半结构式访谈与预测修订组成正式问卷,共26个项目。结果:①通过因素分析,验证了两个基本维度:积极行为技能和消极行为技能。②信度分析表明,分问卷系数为0.9164~0.9789,总问卷系数为0.9426。③结构效度检验表明,题总相关为-0.618~0.571,均达到0.01显著性水平,分问卷间的相关(-0.017),总体上低于总问卷与各分问卷的相关(0.683~-0.742);教师评定分数作为效标,与同伴评定分数之间的相关显著(r值为-0.481~0.442,P<0.01),呈中低度相关,其中二者积极、消极分数和总分两两之间互为正、负相关。结论:小学儿童社会技能同伴行为描述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徐云周宗奎
- 关键词:小学儿童社会技能
- 小学儿童的尊重观念与同伴关系被引量:17
- 2006年
- 采用开放式尊重观念问卷考察了502名三到六年级小学生的尊重观念,探讨儿童的尊重观念与其友伴关系的联系。结果表明,双向尊重的儿童比单向尊重的儿童具有更多的友伴数和更好的友谊质量,但双向尊重的儿童不一定是受欢迎儿童;在不同社交地位的儿童中,被拒绝儿童比其他类型的儿童在一般尊重观念和对朋友的尊重观念上更多地具有单向尊重观念(主要是自我取向尊重观念)。因此,同伴关系的不同侧面———友谊关系和群体社交地位与儿童尊重观念具有不同的联系。
- 周宗奎张春妹Yeh H sueh
- 关键词:友伴关系儿童
- 儿童的孤独感及与同伴交往的关系被引量:49
- 2007年
- 孤独感是当一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比预期的更小或更不满意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儿童长期处于此状态会导致适应不良。孤独感的社交需要理论认为孤独感是对社交需要未满足的反应,强调孤独感的情感或感受层面;认知加工观主张孤独感的产生是因为个体对觉知到的人际关系现状不满意,强调孤独感的认知成分。同伴交往4个水平上的变量会影响到孤独感的产生,而孤独感作为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也会对同伴交往产生不良影响。未来研究应该多从家庭功能与同伴交往相结合的角度探讨孤独感的产生机制,对孤独儿童的干预研究也有待开展。
- 赵冬梅周宗奎刘久军
- 关键词:同伴交往孤单孤独感独处
- 儿童的同伴交往与孤独感:一项2年纵向研究被引量:67
- 2006年
- 用提名法和问卷法对小学3、4年级274名儿童进行两年追踪调查,采用交叉滞后设计,考察了同伴交往4个特征水平上的变量与孤独感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发现:(1)自我报告的同伴交往变量———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之间的交叉滞后效应显著;而同伴评定的同伴交往变量———积极提名、消极提名、受同伴欺负、消极退缩与孤独感之间的交叉滞后效应不显著;另外,前测的互选朋友数能显著负向预测后测的孤独感,前测的孤独感不能显著预测后测的互选朋友数。(2)在排除了早期其它变量的效应之后,积极提名分、消极提名分、受同伴欺负得分、消极退缩得分、互选朋友数在两年之间仍然呈现出高度的稳定性;友谊质量和社交自我知觉以及孤独感则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稳定性。
- 周宗奎赵冬梅孙晓军定险峰
- 关键词:同伴交往孤独感
- 童年中期同伴关系与孤独感的中介变量检验被引量:72
- 2005年
- 以571名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与孤独感的关系,检验了社交自我知觉在同伴关系变量与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社会喜好、友谊质量、社交自我知觉和孤独感间相关显著,并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社交自我知觉在同伴关系变量与孤独感间存在中介的作用;独立的中介效应检验中,社会喜好、友谊质量均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孤独感发生联系,同时,也存在直接的联系;综合模型中,社会喜好只通过社交自我知觉的中介作用与孤独感产生联系,不存在直接效应,而友谊质量与孤独感既存在中介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直接联系。
- 周宗奎孙晓军赵冬梅Hsueh Yeh
- 关键词:社会喜好社交自我知觉孤独感中介作用
- 童年中期儿童社会能力与学业成就的交叉滞后研究被引量:21
- 2006年
- 本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问卷法,对武汉市一所小学3、4、5、6年级儿童进行6个月的追踪调查。采用交叉时序滞后设计,考察了同伴关系4个特征水平(群体水平、双向关系水平、人际互动水平和个体特征水平)的变量与学业成就的相互预测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前测学业成就后,前测的社会喜好、积极友谊质量、社交领导行为可以分别正向预测后测的学业成就,而前测的攻击行为可以负向预测后期的学业成就;在控制了前测的社交自我知觉后,学业成就可以正向预测后期的社交自我知觉。
- 周宗奎李萌赵冬梅
- 关键词:社会能力学业成就童年中期儿童
- 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别儿童的同伴交往自我知觉被引量:11
- 2006年
- 以474名小学三、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了不同攻击-受欺负类型儿童自我知觉的社会能力以及自我提名的朋友与双向互选朋友数量、同伴积极提名、消极提名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攻击/受欺负组别在自我提名的朋友数量上无显著差异,但在自我知觉的社会能力、双向互选朋友数及同伴积极提名、消极提名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在自我知觉的社会能力方面,单纯攻击组最高,攻击-受欺负组最低。在双向互选朋友以及同伴积极提名方面,未参与组最高,其余依次为单纯攻击组、单纯受欺负组和攻击-受欺负组。
- 周宗奎蔡春凤赵冬梅
- 关键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