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2003B10506) 作品数:19 被引量:156 H指数:8 相关作者: 张心亚 陈焕钦 黄洪 孙志娟 蓝仁华 更多>> 相关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理学 建筑科学 更多>>
MMA/BA半连续乳液共聚的成核机理 被引量:1 2007年 在半连续乳液聚合过程中,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丁酯(BA)共聚时单体配比及pH调节剂(NaHCO3)对成核过程的影响,并根据整个聚合过程中粒径及其分布的变化规律来推断体系的成核机理。实验结果表明:MMA摩尔分率fMMA不同时体系的成核机理不同,fMMA增大时,成核时间t1,2逐渐减小,而成核结束时的乳胶粒子数Npmax逐渐增大(fMMA=0除外);当MMA/BA共聚(fMMA=0.5763)时,单体转化率随NaHCO3用量的增加而增大,t1,2却保持不变,表明体系中除胶束成核之外存在均相成核。整个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径及其分布规律也进一步验证了在MMA/BA共聚体系中,胶束成核与均相成核共存,且t1,2=16 min。 孙志娟 张心亚 江庆梅 陈焕钦关键词:精细化学工程 成核机理 均相成核 粒径及其分布 高固含量MMA和BA共聚微乳液的研究 被引量:7 2006年 采用半连续乳液聚合法制备高固含量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MMA/BA)微乳液,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和用量在高固含量MMA和BA微乳液聚合过程中的特性及其对最终产品性能的影响,并测定了微乳液的化学稳定性、冻融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实验得到了固含量达50%,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6,粒径为30~50 nm的微乳液。通过特定的实验,观察到相对分子质量的双峰分布和乳液粒径的多分散性,表明微乳液成核的途径包括胶束成核、单体液滴成核和均相成核之一种或三种;并且制备的微乳液均表现出良好的机械、化学和冻融稳定性。 张心亚 黄洪 黎永津 蓝仁华 陈焕钦关键词:高固含量 微乳液 乳液共聚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1 2006年 引入乙烯基三异丙氧基硅烷(C-1706)对丙烯酸酯乳液进行改性,以阴离子型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非离子型乳化剂(OP-1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高耐候性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了乳化剂的种类和用量、有机硅氧烷单体及其滴加方式等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借助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和粒度仪来分析聚合产物的结构、涂膜的断面形态和共聚乳液的粒径及其分布。结果表明:SDBS和OP-10复配可产生协同效应,当配比为1∶1、总量为3%时,乳化效果最佳;采用C-1706后滴加方式,有利于抑制有机硅氧烷单体的水解和缩合反应,保持了聚合过程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乳液涂膜的吸水率,耐候性和硬度也得以提高。 孙志娟 张心亚 黄洪 陈焕钦关键词:有机硅氧烷 丙烯酸酯乳液 改性 含功能性单体的苯/丙乳液的聚合稳定性 被引量:25 2004年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 ,合成了含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的苯乙烯 /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 .系统研究了乳化体系、引发体系、含功能基单体含量、聚合工艺和聚合温度等对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发现聚合温度降低 ,采用半连续聚合工艺以及适当提高乳化剂的浓度均有利于乳液聚合反应的稳定性提高 . 张心亚 蓝仁华 陈焕钦关键词:乳液聚合 有机硅氧烷改性醋酸乙烯酯-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5 2005年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引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SB)和壬基酚聚氧乙烯(20)醚(OP-10)作复合乳化剂,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在反应温度为78±2 ℃条件下,合成了A-171改性醋酸乙烯酯(VAc)-丙烯酸酯共聚乳液.实验采用单体滴加工艺,考察了配方中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MAA)和A-171用量对共聚物性能和乳液聚合过程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仪(FTIR)、粒度仪和差示量热扫描仪(DSC)对共聚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引入w(BA)=10%~15%(相对于配方中单体总质量,下同)、w(MAA)=4%、w(A-171)=1%到VAc -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中,共聚物乳液涂膜的吸水率<5.0%,耐寒性通过10个循环,60 ℃加速贮存稳定性>100 d. 张心亚 孙志娟 黄洪 蓝仁华 陈焕钦关键词:有机硅氧烷 乳液聚合 梯度乳液聚合制备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工艺 被引量:16 2006年 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引入半连续单体滴加工艺和亲水性功能单体,制备了零VOC乳胶涂料专用的具有较高玻璃化温度(tg)、较低最低成膜温度(tMF)的核/壳结构的纯丙烯酸酯乳液.讨论了合成工艺、乳化剂种类和用量、亲水性功能单体及各阶段单体用量等因素对乳液结构及tMF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梯度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和引入亲水性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丙酯(HPMA)可有效地降低丙烯酸乳液的tMF(tMF<3℃),提高乳液的冻融稳定性和钙离子稳定性. 张心亚 孙志娟 傅和青 黄洪 蓝仁华 陈焕钦关键词:最低成膜温度 玻璃化温度 增稠剂协同作用对低VOC乳胶漆性能的影响 2006年 通过改变配漆配方,探讨了几种常用增稠剂之间的不同组合使用对低VOC乳胶漆各项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用三种不同类型(最好含有一种纤维素类增稠剂在内)的增稠剂组合来配低VOC乳胶漆可以得到最佳的综合性能的结论,最后提出了几点增稠剂协同使用的建议。 江庆梅 刘薇薇 张心亚 蓝仁华 陈焕钦关键词:增稠剂 乙烯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动力学及成核机理分析 被引量:18 2006年 用种子乳液聚合法研究了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对影响种子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因素进行讨论,并分析了乳液聚合的成核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和有机硅氧烷用量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动力学有较大的影响.反应温度越高,引发剂浓度越高、乳化剂浓度越高、有机硅氧烷用量相对较小,乳液聚合反应的转化率越高,此外,体系的pH值在6~8之间时也有利于反应的进行.种子乳液聚合中Rp∝[E]^0.72,RP∝[I]^0.56,表观活化能Ea为143.92kJ·mol^01.种子乳液聚合初期,反应主要是单体液滴成核;进入壳层反应时,反应成核主要是以胶束成核为主. 张心亚 黄洪 黎永津 沈慧芳 蓝仁华 陈焕钦关键词:硅氧烷 丙烯酸酯乳液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0 2005年 在用乳液聚合合成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过程的基础上,着重考察了有机硅氧烷种类及用量、有机硅氧烷的加入方式、乳液的pH值以及聚合温度等对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含异丙氧基取代基的硅烷有助于乳液聚合体系的稳定;并且控制硅氧烷用量和聚合体系的pH值、采用后交联技术有助于提高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乳液聚合过程的稳定性。 张心亚 孙志娟 黎永津 黄洪 陈焕钦关键词:改性丙烯酸酯乳液 有机硅氧烷 稳定性分析 聚合温度 交联技术 取代基 有机硅氧烷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微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2 2004年 采用乳液聚合法,以阴离子乳化剂DF-2和非离子乳化剂OP-10作为复合乳化剂、以K2S2O8作为引发剂,在75±5℃合成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聚合物微乳液。实验研究了加料方式、配方组成及操作方式对聚合稳定性、乳液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氧烷种类、用量以及加入工艺的不同,对乳液和乳胶膜的性能影响不同,其中含异丙氧基的硅氧烷单体C-1706、C-1757对乳液性能及涂膜性能的改善最为显著。 张心亚 黄洪 蓝仁华 陈焕钦关键词:有机硅氧烷 聚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复合乳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