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3019)

作品数:17 被引量:124H指数:8
相关作者:肖迎红汪信陆路德杨绪杰朱绪飞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淮海工学院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理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电化学
  • 5篇吡咯
  • 5篇聚吡咯
  • 3篇导电聚吡咯
  • 3篇多孔
  • 3篇阳极氧化铝
  • 2篇电化学性能
  • 2篇电解液
  • 2篇多孔阳极氧化...
  • 2篇阳极
  • 2篇阳极氧化
  • 2篇氧化膜
  • 2篇阴离子
  • 2篇阴离子聚合
  • 2篇引发剂
  • 2篇真空
  • 2篇制备及性能
  • 2篇配合物
  • 2篇自组装
  • 2篇阻抗谱

机构

  • 17篇南京理工大学
  • 3篇淮海工学院
  • 2篇南开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江苏工业学院
  • 1篇常州工程职业...

作者

  • 9篇肖迎红
  • 8篇陆路德
  • 8篇汪信
  • 6篇杨绪杰
  • 5篇朱绪飞
  • 4篇孙晓亮
  • 4篇王静
  • 4篇李东栋
  • 3篇许兴友
  • 3篇马卫兴
  • 3篇孙小杰
  • 3篇钱保华
  • 2篇吉海燕
  • 2篇孟大伟
  • 2篇高健
  • 2篇车剑飞
  • 2篇宋海斌
  • 2篇周亚红
  • 1篇孙晨
  • 1篇高魁

传媒

  • 3篇高分子材料科...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南京理工大学...
  • 2篇传感技术学报
  • 2篇电子元件与材...
  • 2篇真空科学与技...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塑料工业
  • 1篇化工进展
  • 1篇人工晶体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配合物[Zn(tren)(H-SSA)]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被引量:18
2005年
A new mixed complex [Zn(tren) (H-SSA)] was synthesized based on the reaction of ZnO,5-sulfosalicylic acid and tren in water-methanol mixed solvents where tren was tris(2-aminoethyl)amin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tructure of the mixed complex was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IR, 1H NMR and thermal analysis.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was also determined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Its crystal belongs to trigonal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31, a=1.109 67(18) nm, b=1.109 67(18) nm, c=1.236 8(4) nm, V=1.318 9(5) nm3; Dc=1.616 g·cm-3; Z=3; F(000)=666; μ=1.553 mm-1. CCDC: 253908.
马卫兴钱保华高健许兴友陆路德杨绪杰汪信宋海斌
关键词:5-磺基水杨酸指示剂
聚甲基丙烯酸乙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通过阴离子聚合反应合成了窄分子量分布(D =1 0 5~1 2 )聚甲基丙烯酸乙酯(PEMA)。运用IR谱、1HNMR和GPC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影响甲基丙烯酸乙酯(EMA)阴离子聚合反应的因素,测定了该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Tg。
周亚红吉海燕杨绪杰陆路德汪信
关键词:阴离子聚合引发剂
自组装法合成导电聚吡咯纳米线被引量:3
2007年
以多孔氧化铝为模板,合成导电聚吡咯纳米线。利用SEM对聚吡咯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吡咯单体浓度为0.2 mol/L,电压1.0 V,时间1 600 s的条件下,制得的聚吡咯会有大量的微触手结构出现,且表面光滑,比表面积较大,并初步探究了聚吡咯微触手结构的形成机理。
马立波李东栋朱绪飞宋晔肖迎红
关键词:有机高分子材料自组装法导电聚吡咯纳米线
多孔阳极氧化铝形成过程的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研究了纯铝在3种不同电解液中的阳极氧化过程,通过分析阳极氧化曲线上不同阶段氧化膜的SEM照片,探讨了铝阳极氧化阻挡层的形成、阻挡层向多孔膜的转化、多孔膜的生长的过程。结果表明:多孔氧化膜不但产生于酸性溶解的电解液中,而且在非溶解性的电解液中也可以产生。提出了在阻挡层的生长过程中,氧气的析出是造成多孔产生的新观点,并从不同电解液角度进行了论证。不同的电解液体系中,氧气的析出电压不同,多孔氧化膜的孔径与电解液的种类有关。
朱绪飞李东栋孟大伟肖迎红
关键词:阳极氧化电解液阻挡层氧气多孔阳极氧化铝
甲酸根桥联双核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被引量:2
2007年
以氧化锌、甲酸为原料合成甲酸锌,再与三(2-氨基乙基)胺及四氟硼酸钠在甲醇介质中反应,合成得到了新颖双核锌配合物{[Zn2(tren)2(HCO2)](BF4)3},用IR和1H-NMR等手段对该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得其晶体结构为单斜晶系,空间点群为Cc,晶体学参数为:a=0.85382(17)nm,b=1.4503(2)nm,c=2.3785(3)nm,α=90.00°,β=94.441(5)°,γ=90.00°,V=2.9364(8)nm3;Dc=1.646g/cm3;Z=4;F(000)=1476;μ=1.737mm-1。
钱保华马卫兴李善忠许兴友陆路德杨绪杰汪信
关键词:甲酸晶体结构
PPy/ATP化学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采用多步掺杂与脱掺杂的电化学方法制备掺杂ATP的PPy化学修饰电极(PPy/ATP),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循环伏安曲线(CV)等对ATP的掺杂进行表征,并对PPy/ATP化学修饰电极的CV曲线及交流阻抗曲线(EIS)进行测试发现,掺杂ATP后,PPy膜的电化学性能仍然较好。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对ATP掺杂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发现,随浸泡时间延长,在260nm指纹处的吸光度Abs变得越来越小,吸收峰几乎完全消失;但是将电极置于新的氯化钠溶液中电位恒定为负值时,仍然会有ATP脱掺杂出来,说明ATP的掺杂比较稳定,浸泡虽然会使部分脱掺杂,但仍有一部分较稳定地掺杂在PPy中。
王静孙晓亮孙小杰肖迎红
关键词:聚吡咯ATP电化学性能稳定性
多孔阳极氧化铝孔道形成的电化学反应探讨被引量:8
2011年
分析了多孔阳极氧化铝(PAA)形成过程中,传统"酸性场致溶解"的电化学反应及其局限性。同时,为验证氧气析出反应对PAA孔道产生和发展的影响,深入探讨PAA的形成机理,分别对比了在真空、高气压条件下,铝在三种电解液中的阳极氧化过程。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各种条件下PAA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PAA孔道形成的本质原因是氧气析出反应,而非酸性场致溶解反应。
刘鹏姜元霞耿敏郑杰孙晨蔡宇武朱绪飞
关键词:多孔阳极氧化铝真空
氧化铝模板电化学合成导电聚吡咯的形貌研究
2006年
应用铝/氧化铝模板在不同的条件下电化学聚合制备聚吡咯(PPy)膜,利用扫描电镜(SEM)研究其表面形貌.结果表明,使用该模板可制得具有特殊形貌的PPy,PPy形成一种微触手结构,该结构在脱离模板后,仍可沿其原来的趋势继续生长.通过研究发现,聚合时间为1600s、聚合电位1.0V、单体浓度0.2mol/L时制备的PPy膜微触手结构数量多,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孙晓亮王静孙小杰李东栋肖迎红
关键词:聚吡咯氧化铝模板形貌
抗静电PP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以PP为基础树脂 ,制备了三种抗静电剂母料。其中无机纳米抗静电剂母料制备的抗静电性PP材料 ,表面电阻率最低 ,下降约 4个数量级 。
李爱英常杰云王凯全陆路德
关键词:抗静电剂PP表面电阻率
阳极氧化铝薄膜厚度测试方法的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通过自制的铝电解电容器模型,利用氧化铝薄膜具有的介电性能,通过电容量法可以准确快捷地计算氧化膜的厚度,并通过显微直接观察法、电解电量法、伏安法进行了验证。得到如下结论:所用铝条样品天然氧化膜的厚度约为8.0nm;在H3PO4溶液中形成的氧化膜厚度随氧化时间变化为50~80nm;阻档层生成率1.219。
李东栋朱绪飞孟大伟肖迎红
关键词:电子技术阳极氧化铝氧化膜介电性能厚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