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40006216)

作品数:13 被引量:46H指数:5
相关作者:潘庆军刘华锋刘渊王超冯永民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香港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粒细胞
  • 3篇嗜碱性粒细胞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腺病
  • 2篇腺病毒
  • 2篇免疫调节
  • 2篇抗体
  • 2篇克隆
  • 2篇狼疮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 1篇单克隆抗体技...
  • 1篇单组分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单克隆抗...
  • 1篇血清

机构

  • 12篇广东医学院附...
  • 2篇香港大学
  • 1篇广东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潘庆军
  • 5篇刘华锋
  • 2篇冯永民
  • 2篇王超
  • 2篇刘渊
  • 1篇邓真真
  • 1篇李璐
  • 1篇叶玲
  • 1篇刘伟敬

传媒

  • 4篇检验医学与临...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 1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现代免疫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嗜碱性粒细胞在Th2型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5年
随着嗜碱性粒细胞条件缺失技术的发展和高纯度细胞分选技术的应用,发现它是Th2细胞分化过程中主要细胞因子IL-4的早期产生细胞,可调节Th2型免疫应答,进而参与Th2免疫相关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外,还发现嗜碱性粒细胞可表达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并可迁移至引流淋巴结,摄取抗原并提呈给初始T淋巴细胞,参与抗原递呈。本文对嗜碱性粒细胞在Th2型免疫反应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璐潘庆军刘华锋
关键词:嗜碱性粒细胞TH2细胞免疫调节炎症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自噬现象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自噬(Autophagy)指细胞内的溶酶体降解自身细胞器和其他大分子的过程,受多种基因调控,已明确的自噬相关基因多达30余种。其中Atg5、Atg6(Beclin-1)和Atg8被证明为自噬的必要标志。Atg5与Atg12相结合,形成复合物,通过募集游离的LC3(Atg8)并与其形成共轭复合物,靶向定位在空泡膜上形成自噬复合体支架;Beclin-1(Atg6)既可以通过与Atg14L作用调节自噬的起始过程,也可以通过与其结合蛋白Rubicon、UVRAG形成Beclin-1:hVps34:UVRAG复合物,诱导自噬体的成熟,以及加速细胞内吞后的运输。
王超潘庆军刘华锋
关键词:自噬系统性红斑狼疮靶向定位空泡ERYTHEMATOSUS
腺病毒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3年
腺病毒(ADV )是一群分布十分广泛的具有双螺旋DNA基因组的病毒,相对分子质量为(20~30)×106,属于ADV科,被划分为生物安全标准2级(BL2)。ADV 种类较多,大部分具有临床致病性。基于不同检测技术原理的 ADV 检测试剂对ADV感染引起的疾病的诊断和早期预防都有重要意义。此外,ADV已经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在研究,其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如基因治疗领域及疫苗载体领域等[1-2]。本文谨对当前最新的ADV分类及其致病性和ADV检测方法和试剂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潘庆军朱学芝
关键词:腺病毒
人5型腺病毒六邻体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制备抗人5型腺病毒(HAdV5)六邻体(Hexo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用纯化的Hexon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ELISA间接法筛选和克隆化培养,获得4株分泌抗HAdV5的Hexon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纯化获得单克隆抗体,使用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单克隆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ELISA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这4株单克隆抗体与HAdV5的Hexon蛋白可以特异性结合。单克隆抗体株4A9-HRP标记和8D6建立的ELISA夹心法具备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获得4株抗HAdV5的Hexon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HAdV5相关的疫苗研制和HAdV5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快速诊断奠定了基础。
潘庆军朱学芝叶玲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嗜碱性粒细胞活化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嗜碱性粒细胞已被认知130余年,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动物敲除模型的建立、高纯度细胞分选技术的应用,以及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对其表型和功能认识更加的深入和全面,发现嗜碱性粒细胞不仅参与过敏反应,而且在固有性免疫及免疫调节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冯永民潘庆军刘华锋
关键词:嗜碱性粒细胞细胞活化单克隆抗体技术过敏反应免疫调节
LPS/D-GalN诱发NF-κB转基因小鼠急性致死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以NF-κB转基因BALB/c小鼠建立一个LPS/D-GalN诱发的急性致死性肝损伤模型。方法采取腹腔注射高剂量的LPS/D-GalN建立急性致死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观察模型小鼠的促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和NF-κB的活性改变,以及肝脏功能和病理改变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生存时间为8~10 h,模型建立后小鼠血清TNF-α、IL-6和MCP-1水平显著升高,在2~4h达到高峰;肝脏外观出现瘀血和出血,肝脏小叶被严重破坏,肝细胞严重坏死和出血;血清ALT/AST水平在模型诱发后持续迅速上升;整体成像显示NF-κB的活性在4~6 h达到高峰。正常对照组小鼠以上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成功建立LPS/D-GalN诱发的NF-κB转基因小鼠的急性致死性肝损伤模型。
潘庆军朱学芝刘渊
关键词:NF-ΚB转基因小鼠
嗜碱粒细胞CD63和CD203c表达及其与组胺释放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嗜碱粒细胞活化可释放胞内炎症介质组胺,上调其膜上蛋白分子CD63和CD203c等的表达。胞膜CD63和CD203c作为嗜碱粒细胞活化标记蛋白已被广泛应用,但近年发现,不同处理因素如某些信号分子特异的激动剂或阻断剂对膜上CD63和CD203c表达的影响并不同,且胞膜CD63和CD203c的表达与组胺释放也存在不一致。因此,视不同条件,选择或联合检测胞膜CD63、CD203c和组胺可全面评估嗜碱粒细胞活化情况。
邓真真潘庆军刘华锋
关键词:嗜碱粒细胞CD63组胺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Th1细胞自噬相关标记物的表达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Th1细胞自噬相关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8例SLE患者及23例正常人外周血Th1细胞自噬相关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补体C3、SLEDAI评分和血清Anti-ds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Th1细胞自噬标记物Beclin-1和Phospho-mTOR的水平均低于正常人,而LC3的水平高于正常人(均P<0.05);活动期SLE患者Phospho-mTOR水平低于非活动期患者(P<0.05)。SLE患者Th1细胞Phospho-mTOR水平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与血清C3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Anti-dsDNA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外周血Th1细胞Phospho-mTOR和补体C3水平变化在判断SLE患者疾病活动情况时敏感性高于血清Anti-dsDNA,但特异性不如血清Anti-dsDNA。结论:SLE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存在自噬异常现象,且自噬相关标记物Phos-pho-mTOR的表达与病情活动度相关,有望成为评价SLE活动度的指标之一。
王超潘庆军冯永民刘伟敬刘华锋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TH1细胞BECLIN-1
水合氯醛诱发RAW264.7巨噬细胞凋亡及其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水合氯醛处理对RAW264.7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水合氯醛对RAW264.7巨噬细胞处理不同时间,采用形态学观察、Annexin V-FITC/PI双染细胞凋亡检测试剂、Hochest33258染色和DNA ladder试剂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的凋亡情况,并检测Fas/FasL表达情况。结果:水合氯醛处理后RAW264.7巨噬细胞形态由梭形变圆直至脱落悬浮;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显示水合氯醛处理可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从早期向晚期凋亡,Hochest33258染色和DNA ladder检测均显示诱导凋亡;同时高表达Fas,但不表达FasL。结论:水合氯醛可通过Fas/FasL途径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细胞凋亡。
潘庆军朱学芝刘渊
关键词:水合氯醛FASFASL
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CD62L、BAFF和CD40L表达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淋巴归巢受体(CD62L)、B淋巴细胞活化刺激因子(BAFF和CD40L)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SLE患者57例,根据SLEDAI评分将SLE患者分为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29例和非活动组(SLEDAI评分<10分)28例,选取同期20例查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CD62L、BAFF和CD40L表达,并采用Spearman法分析其与血清Anti-ds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活动组与非活动组外周血CD62L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活动组高于非活动组(P<0.05)。活动组外周血BAFF和CD40L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非活动组(P均<0.05);而非活动组与对照组BAFF和CD40L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LE患者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CD62L和CD40L表达与血清Anti-ds DNA抗体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4、0.36,P均<0.05);而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BAFF表达与血清Anti-ds DNA抗体水平无关(r=0.26,P=0.14)。结论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CD62L、BAFF和CD40L表达升高,嗜碱性粒细胞可能通过CD62L介导向次级淋巴器官迁移,通过BAFF和CD40L活化自身反应性B淋巴细胞而产生多种自身抗体,进而参与SLE的发病。
冯永民陈秋萍黄柳涛潘庆军刘华锋
关键词:嗜碱性粒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