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302551)

作品数:41 被引量:159H指数:10
相关作者:张庆富周慧敏王车江张景白永强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1篇微循环
  • 30篇烧伤
  • 28篇高压电
  • 21篇电烧伤
  • 20篇高压电烧伤
  • 10篇家兔
  • 8篇血液
  • 8篇己酮可可碱
  • 7篇干预作用
  • 7篇变化及意义
  • 6篇乌司他丁
  • 6篇灌流量
  • 5篇血管
  • 5篇血液流变
  • 5篇血液流变学
  • 5篇伤病
  • 5篇烧伤病人
  • 5篇病人
  • 4篇烧伤后
  • 3篇血清

机构

  • 41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40篇张庆富
  • 17篇周慧敏
  • 15篇王车江
  • 6篇李增宁
  • 6篇白永强
  • 6篇张景
  • 5篇邵洪波
  • 5篇张海华
  • 5篇冯建科
  • 4篇刘勖
  • 3篇王佳哲
  • 3篇闫宝勇
  • 2篇翟君鹤
  • 2篇刘鹏
  • 2篇王青
  • 2篇崔冬生
  • 2篇马万军
  • 2篇孟令敏
  • 2篇张晓琳
  • 2篇柯家祥

传媒

  • 21篇中国微循环
  • 8篇中华烧伤杂志
  • 4篇中华损伤与修...
  • 3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9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颅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白细胞流变行为的影响及乌司他丁干预作用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了解经颅高压电烧伤对大鼠肠系膜微血管内白细胞流变行为的影响,以及乌司他丁(UTI)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5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伤组、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均用凋压器及实验变压器制成高压电烧伤模型;假伤组大鼠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假伤组和电伤组伤后2min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治疗组于伤后2min内按2×10^4U/kg腹腔注射UTI2mL。用布氏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分析系统观测3组大鼠伤前15min及伤后5min、1h、2h、4h、8h肠系膜微血管内滚动白细胞数、白细胞滚动速度、白细胞黏附数、白细胞.内皮细胞接触时间(TLECT)。对实验数据行t检验。结果(1)微静脉滚动白细胞数:电伤组和治疗组大鼠伤后各时相点滚动白细胞数较伤前增多,伤后5min分别剧增至(51.4±3.2)、(24.6±1.9)个/min,多于假伤组的(1.1±0.7)个/min(t值分别为59.28、44.99,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伤后各时相点滚动白细胞数均少于电伤组,伤后5min组间比较,t=27.97,P〈0.05。(2)微静脉白细胞滚动速度:电伤组和治疗组伤后各时相点白细胞滚动速度较伤前下降,伤后5min最慢,分别为(90±9)、(175±13)um/s,均慢于假伤组的(277±12)um/s(t值分别为47.97、21.59,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伤后各时相点白细胞滚动速度均快于电伤组,伤后5min组间比较,t=20.55,P〈0.05。(3)微静脉白细胞黏附数:电伤组和治疗组伤后各时相点白细胞黏附数较伤前增多,伤后5min即达每100微米血管(23,27±3.20)、(5.80±1.61)个,均多于假伤组的每100微米血管0个(t值分别为28.16、13.95,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伤后各时相点白细胞黏附数少于电伤组,伤后5min组间比较,t=18.89,P〈0.05。(4)微静脉T
张庆富周慧敏王车江
关键词:烧伤肠系膜乌司他丁
己酮可可碱对犬急性肺栓塞后微循环灌注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通过复制家犬急性肺栓塞模型,观察犬急性肺栓塞后肺组织血液灌流量和血液流变学变化,并了解已酮可可碱对于急性肺栓塞微循环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家犬20只,随机分成单纯栓塞组10只和己酮可可碱组10只。单纯栓塞组结扎上叶及中叶肺动脉,己酮可可碱组除结扎上叶及中叶肺动脉外,即刻应用己酮可可碱静脉滴注,在肺动脉结扎前15 min 及结扎后即刻、30 min、1、2、4、8 h 7个时间点,应用 LICSA 激光多普勒微循环血流图像仪(瑞典)观测2组肺脏表面血液灌流量,同时采静脉血测量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单纯栓塞组肺动脉结扎后肺表面灌流量迅速减少(P<0.05),1 h 后灌流量逐渐出现增加趋势,2 h 进一步增加,此后无明显变化;己酮可可碱组肺动脉结扎后肺表面灌流量亦迅速减少(P<0.05),1 h 后灌流量逐渐增加,血液灌流量增加幅度较栓塞结扎组高,2 h 后还有轻度升高趋势。单纯肺栓塞组全血黏度和还原黏度栓塞后明显升高(P<0.05);应用己酮可可碱组此2项也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如单纯栓塞组明显。红细胞刚性指数及聚集指数在2组试验中均有升高趋势.单纯栓塞组升高幅度也较应用己酮可可碱组明显。结论犬急性肺栓塞会引起肺组织的充血变化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己酮可可碱可以改善犬急性肺栓塞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使组织灌注量增加.
李建科王运仓张朱欣刘强刘金峰王争
关键词:肺栓塞己酮可可碱
胰腺微循环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9年
白永强张庆富
关键词:胰腺微循环外分泌功能胰腺功能
己酮可可碱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的影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已经明确诊断的高压电烧伤病人58例,其中男32例,女26例,平均年龄32.12±10.34岁,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PTX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9例。治疗组给予PTX(每次0.1g静点,每日一次,共7d)治疗,其余治疗两组均一致。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图像仪检测2组病人人院时治疗前及治疗后24h、48h、3d、5d、7d后六个时相创面微循环血液灌流值(MPD),对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组问比较:治疗前创面MPD分别是(1.2±0.38)V、(1.36±0.33)V,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时相创面MPD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创面血运明显优于对照组创面血运。结论PTX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有改善作用。
邵洪波张庆富
关键词:烧伤微循环创面己酮可可碱
乌斯他丁对高压电烧伤病人肾功能影响及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乌斯他丁(UTI)改善高压电烧伤病人肾脏功能的疗效。方法明确诊断的高压电烧伤病人40例,其中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34.32±11.62)岁,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UTI药物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按国内常规液体复苏方案进行,治疗组除常规补液外,给予UTI(120万U,静点,每日2次)治疗。对两组病人入院时治疗前及治疗后48h行尿素氮(BUN)、肌酐(Scr)监测,同时监测尿量。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入院即刻和48h后的BUN和Scr分别是(6.12±1.30)mmol/L,(94.35±13.20) μ mol/L,(7.74±2.34)mmol/L、(102.53±12.23) μ mol L,而治疗组人院即刻和48h后的BUN和Ser分别是(5.93±1.43)mmol/L,(100.33±15.51) μ mol/L,(5.04±2.74)mmol/L、(90.33±14.32)斗mol/L,治疗组48h后,肌酐检测值下降。对照组48h平均尿量为(56.45±14.77)mL,治疗组平均尿量为(70.66±16.79)mL。结论UTI对高压电烧伤病人肾功能有改善作用。
王车江张庆富白永强冯建科邵洪波吴宏志杨蒙魏伟孟令敏马万军李欣
关键词:烧伤微循环乌司他丁
乌斯他丁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的影响及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探讨乌斯他丁(UTI)改善高压电烧伤病人皮瓣微循环的疗效.方法 明确诊断的高压电烧伤病人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UTI治疗组(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按国内烧伤常规补液复苏方法治疗.治疗组按国内烧伤常规补液复苏方法结合UTI(每次120万U,静点,每日2次)治疗.用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图像仪检测2组病人入院时治疗前及治疗后48h创面微循环灌流量(MPF),观察上述时相创面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对2组治疗前后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48h后创面MPF分别是(2.04±0.56)V、(2.56±0.73)V,均大于治疗前的(1.62±0.70)V、(1.54±0.48)V;2组临床表现为创面血运好转.治疗组治疗48h创面血运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较对照组缩短.结论 UTI对高压电烧伤病人创面微循环障碍有改善作用,缩短电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王车江张庆富冯建科白永强邵洪波吴宏志杨蒙魏伟孟令敏马万军李欣
关键词:烧伤微循环创面乌司他丁
高压电烧伤家兔球结膜微循环变化和己酮可可碱干预作用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 了解高压电烧伤家兔球结膜微循环(BCM)的变化,以及己酮可可碱(PTX)对BCM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45只家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电伤组和治疗组,每组15只.电伤组和治疗组家兔均用调压器及实验变压器制成高压电烧伤模型,治疗组随即给予PTX注射;对照组家兔接相同装置但不通电,致假伤.用微循环显微镜观测3组家兔伤前15 min及伤后5 min、1h、2 h、4 h、8 h BCM变化,包括:(1)微血管形态,如清晰度,微动、静脉及毛细血管直径,是否存在粗细不均现象及缺血区.(2)微血流动态,如微动、静脉及毛细血管血流速度,红细胞聚集和微血栓形成情况.(3)微血管周围状态,如出血、渗出情况.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1)微血管形态:电伤组和治疗组家兔伤后微血管清晰度较伤前下降,但治疗组好于电伤组.伤后5 min,电伤组微动、静脉和毛细血管直径分别为(7.3±2.5)、(12.3±2.4)、(3.5±0.7)μm,均小于对照组的(14.6±3.1)、(27.2±3.5)、(9.0±1.4)μm(t值分别为5.23、13.66、14.04,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分别为(10.2±3.8)、(21.5±3.1)、(7.1±1.2)μm,均大于电伤组(t值分别为2.21、8.99、10.18,P值均小于0.05).伤后1 h,电伤组和治疗组微动脉直径均恢复至伤前水平.伤后2-8 h,电伤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直径逐渐减小,微静脉直径逐渐增大;治疗组上述变化不明显.电伤组伤后5 min微血管呈粗细不均状,持续至8 h;出现缺血区,2 h时好转.治疗组情况较之明显改善.(2)微血管血流动态:伤后5 min,电伤组微动、静脉及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分别为(202±53)、(198±44)、(46±12)μm/s.慢于对照组的(544±37)、(359±32)、(220±19)μm/s(t值分别为20.47、11.51、30.02.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分别为(335±42)、(260±35)、(119±23)μm/s,快于电伤组(t
张庆富闫宝勇周慧敏王车江
关键词:结膜微循环己酮可可碱
高压电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家免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己酮可可碱的干预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减少体内内毒素和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是电烧伤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高压电对微血管的损害是其损伤机体组织和器官的重要机制之一,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也十分明显。两者共同作用造成组织和器官微循环障碍。本研究制作高压电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检测其血液流变学变化,并用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治疗,分析PTX对高压电烧伤的疗效。
张庆富冯建科王车江周慧敏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变化高压电烧伤内毒素血症己酮可可碱干预作用机体组织
创面延迟愈合与足甲襞微循环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通过观测创面延迟愈合的热烧伤、电烧伤和化学烧伤患者之足甲襞微循环变化,探讨外周皮肤微循环障碍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烧伤创面延迟愈合病人(延迟组)和50例烧伤创面正常愈合病人(对照组)。延迟组烧伤面积为(15.3±8.8)%,年龄为(58.32±9.78)岁;对照组烧伤面积为(16.2±9.3)%,年龄为(59.83±9.46)岁。用WX-9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观测两组病人足甲襞微循环十六项指标,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延迟组与对照组比较,延迟组足甲襞微循环清晰度低,管襻数少,输入、输出枝长度缩短,输入枝、输出枝和襻顶直径小,管襻畸形率高,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性增高,襻周渗出明显,乳头平坦者多见。结论创面延迟愈合与外周微循环障碍有显著相关性。
张庆富周慧敏赵增仁李增宁
关键词:高压电热力足甲襞微循环
胃黏膜微循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8年
张海华张庆富张景
关键词:微循环紊乱血管结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