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520) 作品数:6 被引量:25 H指数:4 相关作者: 张竞之 陈利国 刘世明 刘彬 范志勇 更多>> 相关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暨南大学 广东省中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HEART危险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HEART危险评分(RS)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预后评价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327例ACS患者随访住院期间、出院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分别描绘三种评分受试者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三种RS的拟合优度,比较采用三种RS分组间MACE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HEART RS预测住院期间及1年MACE的准确度优于GRACE、PURSUIT RS(P<0.05或<0.01);三种RS准确度的两两比较,HEART RS预测住院期间MACE的准确度优于GRACE RS、PURSUIT RS(P均<0.05);三种RS有较好的拟合优度。HEART RS高危组预测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优于低、中危组(P均<0.01)。结论 HEART RS预测ACS患者短期MACE的准确性较好。 叶菁 黄桢钧 钟赟 张竞之 黄鹤 刘世明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 危险评分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基于“以方验证”建立血流机械力条件下高血压病血瘀证细胞模型的思路探讨 被引量:2 2015年 基于目前高血压病血瘀证细胞模型均以静态培养的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而体外静态培养的细胞并不能完全符合高血压病血瘀证患者活体细胞的特性,不适合中医整体观、恒动观的传统理论,以及中医特色不强等问题,探讨建立一种以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要致病因素的高血压血瘀证细胞模型,并以中医活血化瘀经典方剂进行检验,建立一种符合血瘀的诊断标准,有较公认的病理生理变化指标,用活血化瘀代表方剂治疗可使血瘀状况改善或者逆转的细胞模型,以期为进一步研究血瘀证实质和活血化瘀方药的作用机制提供基础。 张竞之 陈利国 刘彬 罗健东 刘世明关键词:血瘀证 血流动力学 细胞模型 模拟手法压力刺激对颈性眩晕血瘀证患者血清损伤后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模拟手法压力刺激对颈性眩晕血瘀证患者血清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培养的颈性眩晕血瘀证患者血清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C)分为血瘀证组(DMEM+10%患者血清+0 mm Hg)、低压组(DMEM+10%患者血清+90 mm Hg)和高压组(DMEM+10%患者血清+180 mm Hg),健康对照组(DMEM培养液细胞+10%健康人血清+0 mm Hg),于相应压力干预实验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其活性,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浓度,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测定内皮素(ET)。结果经过低压力刺激干预后细胞形态有一定变化,细胞活性有所提高,增加NO释放、抑制细胞ET释放,而高压力刺激则无显著影响。结论颈性眩晕血瘀证患者血清可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适当的压力刺激能增强细胞的活性和维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压力刺激调节血管内皮细胞血管舒缩活性物质ET、NO合成释放,这可能是手法发挥活血化瘀功效的细胞生物学机制之一。 傅品来 范志勇 张竞之 李黎 彭志允 田宁 苏碧莹 吴栓关键词:推拿手法 颈性眩晕 内皮细胞 从血流机械力对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高血压病血瘀证形成机制 被引量:6 2015年 血瘀证是高血压病的常见证型,高血压病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与流体力学密切相关的疾病,体外静态培养的血管内皮细胞(VECs)并不能完全符合高血压病患者活体细胞的特性,尤其是血流机械力导致的VECs病理改变。文章以中医整体观、恒动观为指导,探讨从血流机械力对内皮细胞影响探讨高血压病血瘀证形成机制的思路及可行性。 张竞之 刘彬 刘慰华 陈利国 刘世明 罗健东关键词:血瘀证 高血压病 10-姜酚对ABL1影响的分子模拟及实验研究 2019年 目的采用分子模拟技术以及细胞实验研究探索10-姜酚(10-G)对原癌基因酪氨酸激酶ABL1(ABL1)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子对接及分子动力技术分析10-G与ABL1蛋白之间的相互关系。将10-G(10、20、30μM)刺激肝癌HepG2细胞24小时,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磷酸化ABL1(p-ABL1)的表达。结果 10-G与ABL1之间的结合力为-7.96 kcal/mol。分子动力学模拟证实ABL1与10-G之间的结合是稳定的。10-G能显著抑制肝癌HepG2细胞中p-ABL1的表达水平(P <0.01)。结论10-G具有抑制肝癌细胞ABL1激活的作用。 张竞之 邓波 江小梨 张双伟 蔡敏 邓穗晖 陈瑞雪 刘彬关键词:肝癌 增殖 从调节钙离子通道探讨中医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 被引量:7 2017年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既往研究表明:推拿手法作为机械力刺激之一,治疗颈性眩晕除固有生物力学效应,关键机制在于发挥手法的神经-体液调节机制,通过调控血管内皮功能是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的关键靶点,血管内皮功能的调控收到多种因素干扰,其中钙离子(Ca^(2+))通道在机械力介导的力-生化效应转导机制起关键作用。从中医学角度观察推拿的活血化瘀,理筋整复效应,改善颈椎病所致头晕、头痛症状,认为其机制可能通过推拿力学刺激调节钙离子通道,促进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 范志勇 赖瑞美 张竞之 吴山 陈利国关键词:颈性眩晕 血管内皮功能 钙通道 中医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