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2JJD730001)
-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 相关作者:臧肖郭潇嵋陈昌文范召全袁阳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二重合理性背景下的交互理性构建:社会组织行动理性的重构探讨被引量:1
- 2015年
- 社会组织作为多元治理视域下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它既非如市场主体那样以营利为目的,也不像政府那样以强制手段来行使职能,而是以志愿精神为指导内化自身。作为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角色出现的社会组织其本身就是目的,而不必首先是工具、手段,以满足人们情感的、利益的、信仰的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需求。但社会组织在追求"价值理性"的过程中,往往容易陷入"志愿失灵"的尴尬境地。因此,要使社会组织的功能真正得以发挥,需要重新审视社会组织行动过程中功能发挥的理性指向,结合第一、二部门的理性指向——工具合理性和第三部门原有的价值合理性,重构一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行动理性——交互理性,以更好地实现资源整合和功能发挥。
- 涂开均袁阳
- 关键词:社会组织
- 藏传佛教扎仓制度的社会功能探析被引量:1
- 2014年
- 扎仓是藏传佛教寺庙的教育机构,扎仓制度具有教授佛学教义、确保藏传佛教"五明"文化传承、培养宗教服务人才、实现藏区社会流动和维持社会稳定的积极功能,但随着藏区社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推进,扎仓制度的低效及阻碍信众接收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的消极作用也逐渐凸显,需要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 臧肖郭潇嵋陈昌文
- 关键词:藏传佛教社会功能
- 藏传佛教社会构成要素的神圣性特征
- 2014年
- 藏传佛教的神圣性是由佛经文本和神圣物象、仪轨体系、僧侣组织等社会构成要素的神圣性特征所支撑的。佛经中的智慧广博,且很多经书由高僧大德用贵重材料抄写,彰显出其神圣性地位;神圣物象无所不在,营造出浓厚的宗教氛围,强化民众信仰。常规仪式形式简单,便于反复践行,宗教禁忌更是时刻规范着信众的意识行为;巫术为信众提供了宗教服务,宗教节日则是群体宗教情感和集体意识和谐释放的渠道,这些都是藏传佛教神圣性的有力保证。僧侣是藏区社会的文化精英,学经的艰苦性和终身性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为僧侣身份贴上了神圣性的标签。
- 陈昌文郭潇嵋臧肖
- 关键词:藏传佛教神圣性
- 藏区僧侣的社会支持构成研究
- 2013年
- 藏区僧侣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社会支持,具体包括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两个方面。客观支持主要指经济供养和政策对僧侣的影响,主观支持主要指僧侣的自我认同、出家原因和休闲娱乐活动对其修行和生活的影响。不同城镇化水平下的僧侣社会支持呈现出不同的反映。
- 臧肖郭潇嵋
- 关键词:社会支持僧侣
- 城镇化与藏区僧侣修行行为的关系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藏区僧侣修行所依托的社会现实环境发生改变。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学经僧在加行道、基本修持等方面的修行水平,显著高于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僧侣,而在成就修持阶段差异并不明显。城镇化所带来的更大的开放性与更多的社会支持为藏传佛教及其僧侣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发展空间。
- 臧肖郭潇嵋
- 关键词:城镇化
- 藏传佛教在康区传播与发展历史三段论被引量:7
- 2013年
- 藏传佛教在康区的传播与发展,可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教内自发传播发展阶段、世俗王权干预传播发展阶段及国家政治导向自由发展阶段,它们构成康区藏传佛教的发展史。第一阶段,后弘期开始至元初,藏传佛教在康区自发传播发展;第二阶段,元代至清末,康区藏传佛教在世俗政权干预下传播发展,形成政教联盟或政教合一制度;第三阶段,辛亥革命至今,分为国民时期与新中国时期,康区政教合一制度逐渐被废除,最终实现政教分离,藏传佛教自觉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国家法律保障其自由发展,藏传佛教在康区的发展集中表现为国家政治导向下的自由发展。
- 范召全
- 关键词:藏传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