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5206)

作品数:11 被引量:121H指数:6
相关作者:杭悦宇郭巧生张君毅韦阳连朱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太子参
  • 3篇半夏
  • 3篇RDNA
  • 2篇居群
  • 2篇挥发油
  • 2篇RAPD标记
  • 2篇ITS
  • 2篇苍术
  • 1篇单株
  • 1篇单株产量
  • 1篇道地
  • 1篇道地药材
  • 1篇性状
  • 1篇学成
  • 1篇药材
  • 1篇药用
  • 1篇药用植物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 1篇叶绿体基因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9篇杭悦宇
  • 3篇张君毅
  • 3篇郭巧生
  • 3篇吴宝成
  • 3篇秦民坚
  • 3篇韦阳连
  • 3篇朱艳
  • 2篇赵亚美
  • 2篇李密密
  • 2篇夏冰
  • 2篇葛燕芬
  • 2篇孙小芹
  • 2篇顾子霞
  • 1篇吴丽伟
  • 1篇高兴
  • 1篇周义锋
  • 1篇郭建林
  • 1篇蒋传中
  • 1篇郑晓清
  • 1篇王丽琴

传媒

  • 3篇植物资源与环...
  • 2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林产化学与工...
  • 1篇中草药
  • 1篇Chines...
  • 1篇植物分类与资...
  • 1篇中国植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子参脱病毒苗的核糖体ITS序列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研究太子参脱病毒苗与外界苗rDNAITS区碱基序列的异同。方法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9种太子参脱病毒苗和4种外界苗的rDNA ITS区(包括ITS1、5.8S、ITS2)碱基序列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太子参脱病毒苗与外界苗的5.8S碱基序列完全一致,变异位点基本上位于ITS1的起始端与ITS2的终止端,其中江苏溧阳和安徽宣城的脱病毒苗变异位点较多。使用UPGMA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说明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论rDNA ITS碱基序列的比较分析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阐明了脱病毒苗的遗传稳定性。
朱艳秦民坚杭悦宇
关键词:太子参脱病毒苗RDNAITS区DNA序列
5种苍术属药用植物的trnL-F序列测定及种间遗传关系分析被引量:25
2007年
采用PCR技术对5种苍术属(Atractylodes DC.)药用植物的trnL-F序列进行测定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扩增获得的序列长886-902bp,经排序并两端切平后,序列长816bp,G+C含量为34.4%;当空位始终做缺失处理时,产物有5个变异位点。利用trnL-F序列可准确鉴别出朝鲜苍术[A.koreana(Nakai)Kitam.]、北苍术[A.chinensis(DC.)Koidz.]和白术(A.macrocephala Koidz.);而茅苍术[A.lancea(Thunb.)DC.]与关苍术(A.japonica Koidz.ex Kitam.)的tmL-F序列则完全一致,相互之间无法区分。采用邻接法和UPGMA法得到的5种苍术属药用植物的分子系统树有一定的差异,表明这5种苍术属药用植物的物种分化不完全,序列进化不一致。
葛燕芬杭悦宇夏冰韦阳连
关键词:苍术属叶绿体基因组TRNL-F分子鉴别
我国不同地区半夏rDNA序列分析被引量:36
2006年
目的:研究我国不同地区半夏核糖体ITS碱基序列差异及其与其地理分布和外部形态的相关性。方法:运用PCR法对半夏ITS1-5.8S-ITS2序列扩增后直接测序,用软件CLUSTRAL 1.83和MEGA 3.1分析测序结果。结果:得到我国半夏主要的16个居群18个样本rDNA中的ITS和5.8S rDNA完全序列。ITS1,5.8S和ITS2序列长度分别为276,162,246 bp。ITS2碱基频率差异显著,ITS1较为保守。根据两者序列以邻接法建立分子系统发生树。结论:半夏rDNA变异与其地理分布相关,与其外部形态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张君毅郭巧生吴丽伟杭悦宇
关键词:半夏RDNAITS珠芽
茅山苍术挥发油组分特征及与根茎产量相关性研究
应用气相色谱法(GC)对100份中国茅山地区道地药材苍术挥发油四个主要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在野生生境下茅苍术根茎鲜重和苍术酮、苍术醇、β-桉叶醇、苍术素四种挥发油组分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野生生境下,茅苍术根...
吴宝成韦阳连赵亚美高兴顾子霞杭悦宇
关键词:道地药材挥发油
文献传递
半夏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条件优化研究被引量:19
2007年
建立并优化了半夏ISSR-PCR反应体系,为应用该技术进行半夏遗传多样性研究、种质资源鉴定、亲缘关系分析等提供试验依据。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从Mg2+、dNTP、引物和DNA聚合酶4种因素3个水平,筛选并建立半夏的ISSR-PCR反应最佳体系,并比较不同浓度甲酰胺、甘油和模板DNA的浓度对PCR扩增的影响。经过梯度PCR,确定适宜的退火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正交试验可以快速建立ISSR-PCR反应体系,经过24份半夏种质检验证明该体系稳定可靠,可以用于半夏遗传分析。
张君毅郭巧生杭悦宇
关键词:半夏ISSR-PCR正交试验
不同种源太子参的RAPD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应用RAPD标记方法分析了15个太子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种源间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10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6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37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达56.9%。用聚类分析方法可将15个太子参种源分为4类;地理分布越近,太子参种源间的遗传差异越小。来源于安徽宣城的太子参种源遗传变异明显,辽宁凤城的野生太子参与山东地区的太子参栽培种源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江苏各地太子参种源的亲缘关系则较远,这些种源均可作为育种材料。自然环境,尤其是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太子参的遗传变异有一定的影响。
朱艳秦民坚杭悦宇郑晓清
关键词:太子参亲缘关系
茅山苍术挥发油组分特征及与根茎鲜质量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应用气相色谱法(GC)对100株茅山苍术根茎鲜质量和挥发油4个组分苍术素、苍术酮、苍术醇、β-桉叶醇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4种挥发油组分之间及其与鲜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野生生境下,茅山苍术根茎质量变异幅度较大,但质量普遍偏小,仅7%单株根茎质量超过30 g;茅山苍术全部单株含苍术素且变异度最小,3%单株不含β-桉叶醇、7%单株不含苍术酮和50%单株不含茅术醇;野生茅山苍术根茎中挥发油组分以苍术素为典型成分,含量较高,茅术醇的有无可以作为茅山苍术与其他地区苍术区分的一个依据。茅山苍术根茎鲜质量仅与苍术酮组分呈显著正相关,苍术素和苍术酮之间的相关系数最高,茅术醇和β-桉叶醇之间的相关系数也较高,解释了茅苍术中茅山苍术和其他地区的茅苍术挥发油组分中苍术素和苍术酮及茅术醇和β-桉叶醇是协同变化的原因。
吴宝成韦阳连韦阳连赵亚美高兴杭悦宇
基于RAPD标记的南苍术居群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分布于江苏小九华山、小汤山和湖山,安徽金寨和芜湖以及湖北保康和英山的7个南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野生居群的28个单株基因组总DNA进行PCR扩增,在此基础上分析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居群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18条RAPD引物共扩增出19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11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为57.51%;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10.72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17条。从省级水平看,安徽居群的PPB、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均最低,而湖北居群的Ne、H和I均最高,但江苏居群的PPB最高;从居群水平看,湖北保康居群的PPB、Ne、H和I均最高,而安徽金寨居群均最低。7个居群的基因分化系数和基因流分别为0.206 5和1.921 5,说明7个居群总遗传变异的20.65%存在于居群间、79.35%存在于居群内。7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150 7~0.252 1,其中,安徽金寨和芜湖居群间最小(0.150 7),江苏湖山和安徽芜湖居群间最大(0.252 1)。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居群可分为2组,湖北保康居群单独成组,其他6个居群聚为另一组;来自同一居群的单株均聚在一起。研究结果提示:南苍术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居群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
郭建林葛燕芬孙小芹李密密夏冰杭悦宇
关键词:居群RAPD标记聚类分析遗传分化
关于iFlora核心数据建设中的一些思考被引量:2
2013年
物种是iFlora数据采集的基本对象,但我们面临的植物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没有正确的分类认识和物种鉴定方法,就不能保证iFlora的准确构建。目前植物中存在着不少数量的疑难种、争议种,已定种分类界限的准确性以及复杂的种下分类单位,都给iFlora的构建带来了较大的问题。本文以作者近年来研究的薯蓣科(Dioscoreaceae)薯蓣属(Dioscorea L.)、蓼科(Polygonaceae)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a.)、唇形科(Lamiaceae)夏枯草属(Prunella L.)等为主要例子,对iFlora核心数据中的DNA条形码信息及基础数据中形态学分类信息的建设提出几点思考。重点提出,关注物种尤其是广布种,由于其分布范围广泛,在不同分布区个体常表现出连续变化特征,而实际工作中往往会出现忽略连续变化特征而把1个种在分布区端点的居群鉴定为不同种的问题;因此应关注种的居群DNA条形码的变异幅度。
杭悦宇孙小芹李密密
关键词:核心数据DNA条形码
半夏不同居群主要经济性状比较研究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半夏居群鸟苷、总生物碱和单株产量,比较分析其差异,初步筛选出半夏优良类型。方法:将不同地区半夏种质栽培于同一生境下,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鸟苷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生物碱含量,SPSS分析软件处理分析实验结果。结果:测得半夏鸟苷和生物碱含量分别为0.013 6%~0.026 4%和0.015 5%~0.065 2%。单株产量为0.553 6~2.974 0 g。经聚类分析将半夏居群分为3类。结论:不同地区半夏居群间的单株产量、鸟苷和生物碱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应加强第II类型类群的选育工作。
张君毅郭巧生卫新荣蒋传中
关键词:半夏居群单株产量化学成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