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608)
- 作品数:2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郭乔楠白云王燕章波许雪青更多>>
-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鼠肠上皮细胞系IEC-6的恶性转化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建立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佛波酯(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PMA)对大鼠肠上皮细胞系IEC-6的恶性转化模型。方法通过克隆形成率实验确定MNNG、PMA对IEC-6细胞转化浓度,对IEC-6细胞进行分阶段多次干预。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和裸鼠体内致瘤实验鉴定细胞恶性转化程度。结果经MNNG、PMA多次处理IEC-6细胞至24次后,细胞生长速度加快,排列紊乱,失去接触抑制,出现复层生长,并可在软琼脂上生长,且呈剂量反应关系,但在第24次之前的细胞则不能在软琼脂上生长。转化细胞在裸鼠体内形成瘤,病理组织学证实为低分化肠上皮细胞癌。结论MNNG、PMA具有使IEC-6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能力。
- 王燕郭乔楠章波刘昕白云
- 关键词:MNNGPMA恶性转化
-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IEC-6恶性转化细胞细胞周期和p53、p21^(WAF1)基因表达的调控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分析和探讨IEC-6恶性转化细胞不同时期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肿瘤发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我们已建立的3个转化期(化学致癌剂MNNG和诱导剂PMA共同作用6、12、24次)的IEC-6转化细胞进行培养,提取不同转化时期的IEC-6转化细胞的细胞核蛋白,采用免疫印迹检测H3乙酰化水平;并用ChIP及RT-PCR检测组蛋白H3乙酰化对p21WAF1表达的影响。结果24次IEC-6恶性转化细胞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高于6次IEC-6转化细胞,而组蛋白H3去乙酰化水平低于6次IEC-6转化细胞;同时发现p21WAF1的启动子区PCR产物减少。在6、12次IEC-6转化细胞中均有较弱的p53、p21WAF1表达;在24次IEC-6恶性转化细胞中仍可检测到较弱的p53表达,但p21WAF1表达缺如。结论IEC-6恶性转化细胞过程中,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增高,导致p21WAF1基因表达受抑,近而可能影响转化细胞的细胞周期。
- 王燕郭乔楠章波许雪青白云
- 关键词:IEC-6细胞P53P21WA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