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YY002)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 相关作者:崔应贤潘国英更多>>
-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湖州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西游记》中的动词重叠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通过对《西游记》中动词重叠现象的考察和统计,发现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即动词重叠带宾语的情况及宾语的位置、"一"的有无、儿化问题及后带"来、去、看、去来"的情况。
- 潘国英
- 关键词:《西游记》动词重叠
- 唐宋元时期的“看看”被引量:1
- 2010年
- 有关动词重叠的来源,过去广有影响的认定是动补结构的V一V式,其后补语成分虚化而形成;由其中的数词再省略而成VV式。本文选择具有典型性的"看看",描写以它为中心的单音节动词重叠在唐宋元时期的产生发展情状。认为该形式是通过词义的引申,辅助以句法手段,从而实现了由重点表时量向重点表尝试、由侧重表时长量大向侧重表时短量小的转移。它和V一V在元曲里边殊途同归,并在《西游记》里边初步奠定了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基本形态。
- 崔应贤
- 关键词:动词重叠引申
- 论动词重叠的句法功能及意义被引量:10
- 2008年
- 动词重叠相当充分地反映了汉语的体范畴,而且是以词法形式直接显现的。它在句法上面体现出了最典型的述谓性,在语义上面具有着动量的模糊性,在语用上面则表现出了比较强的主观性。
- 崔应贤
- 关键词:动词重叠述谓性主观性
- 汉语动词重叠历史演变的考察与思考被引量:2
- 2011年
- 当前,语法化研究是中国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这种"热"不仅反映在研究者人数的增多上,更体现在人们对语法化理论的认识程度上,即在不满足既有知识状况的前提下开始的探索与反思,换言之,它是学界从知识论角度对作为方法的语法化理论进行的重新思量与考究。比如,对于一些不能用语法化理论涵盖的语言现象,它们是否应该理所当然地被排斥在理论的讨论之外?对于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纷繁复杂的汉语语言现象,我们又应该在哪一个层面使用这样的理论阐释?为了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本栏目特邀请国内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知名学者和专家,推出三篇笔谈。张谊生教授的文章从虚词的实化与语素的词化、陌生化变异与合理化误用、历史语料的中断与错位等方面,提出语法化理论在应对汉语语言现象时并非完全有效。另两篇则是运用语法化理论对汉语语言现象具体阐释的案例。方梅教授等的文章以现代汉语"化"缀的演变为中心,考证了化缀词"X化"的来源问题。崔应贤教授的文章则以汉语动词重叠的演变现象为中心场域加以考察,得出尝试义在这一语言变化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大致经历了从词汇意义、句法组合到词法形式三个阶段的结论。上述探讨,触及了语法化理论在中国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合法性问题。本刊特将其编辑发表,也是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在质疑与辩护的互动中,将汉语语法化研究推向引入,从而进一步促进汉语语法化研究的繁荣。
- 崔应贤
- 关键词:动词重叠历史演变汉语理论语言学语法化语言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