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05141)
- 作品数:8 被引量:97H指数:6
- 相关作者:喻理飞戴全厚周焱蔡学成吴凯更多>>
- 相关机构:贵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 典型岩溶地区生态用地研究——以清镇市为例被引量:24
- 2006年
- 研究目的:为典型岩溶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土地利用布局方案制定采用灰色多目标规划模型,土地利用转换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采用GIS技术。研究结果:清镇市在各生态用地类型面积配置下,土地生态服务价值2010年为58.96、2020年为64.16,较2004年的生态服务价值有较大的提高。研究结论:生态用地概念是管理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新理念,为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敏感区域一般只能用作生态用地。
- 周焱蔡学成谢元贵吴凯田丹
- 关键词:土地利用岩溶地区生态用地
- 喀斯特地区不同干扰条件下构树萌株种群生物量构成被引量:12
- 2007年
- 依据喀斯特地区构树基株内萌株数量、平均高度、平均直径对干扰强度、频度的反应特征,划分出强度、中度、弱度3种不同的干扰类型。同时根据实测样本研究了喀斯特地区构树各年龄萌株的生物量构成,用相对生长法建立了其萌株在不同干扰下的生物量模型,应用此模型分析了喀斯特地区构树在3种不同干扰程度下萌株种群生物量构成及分配,并估测了群落中构树萌株的种群的生物量。结果表明:干扰是影响萌株产生的重要因素,萌株种群生物量的构成和分配因其所受的干扰程度不同而不同,表现为中度干扰对构树生物量构成影响最大,强度干扰次之,弱度干扰的影响较小。
- 魏媛喻理飞张金池
- 关键词:构树生物量喀斯特地区
- 吉林省西部沙地土壤风蚀机理分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风蚀危害是吉林省西部沙地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通过典型样地调查和室内风洞试验,分析了该区沙地土壤风蚀机理。结果表明,土壤风蚀随地表粗糙度、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其风蚀量与地表粗糙度、土壤含水量近似地呈负指数关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风是吉林省西部沙地产生风蚀的主要源动力,当风速超过临界起沙风速时,土壤侵蚀量与风速的3次方成正比,其风蚀性气候因子为155.2,春季最大(76.2)。在空间分布上,该区风蚀性气候因子和侵蚀性风能均自东向西递增,西北部的通榆县为最大。
- 戴全厚喻理飞刘明义王艳
- 关键词:沙地土壤风蚀风洞试验
- 植物苗期根系抗侵蚀特性试验研究--以构树和顶坛花椒为例被引量:8
- 2008年
- 植物的固土抗蚀作用大小与其根系密切相关,而根系特征决定了根的固土抗蚀作用的发挥,本文以相同基质下构树和顶坛花椒不同特征的根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根系特征与土壤抗冲性、抗蚀性、抗拉性、紧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苗期根系能强化土壤抗冲性,构树苗、顶坛花椒苗根系强化值大小分别为78.01>77.71;根系可提高土壤抗蚀性,其抗蚀性强弱为,构树苗>顶坛花椒苗>对照,构树、顶坛花椒、对照试验的土壤水稳性指数分别为4.36,3.16,1.67;不同树种根系对土壤的固结能力不同,构树苗生长下的土壤抗拉能力为214.92 N,明显大于顶坛花椒苗生长下的土壤154.87 N;土壤紧实度大小为构树苗>顶坛花椒苗。并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了苗期不同特征植物根系的固土能力强弱,得出构树苗综合指数为1.058,而顶坛花椒苗为0.902,即构树苗的固土能力强于顶坛花椒,以期为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付兴涛张丽萍喻理飞陈大海
- 关键词:土壤抗冲性土壤抗蚀性土壤紧实度
- 岩溶区县域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以贵州省清镇市为例被引量:5
- 2006年
- 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实际上是分析和预测现有及未来人口、乡村经济和城镇经济发展趋势约束下的土地利用是否有利于生态格局的优化。利用清镇市土地利用详查及其更新数据与相关社会经济数据,运用GIS及相关统计方法和经验评估等,探讨了清镇市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框架,结果表明:(1)清镇土地利用动态体现为6种利用类型,但土地利用总体上仍以农业景观为主,没有形成城郊混合景观。驱动这一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有人口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结构演进及土地不同用途下比较效益的差异;(2)5年间,清镇各乡(镇)区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扩大趋势但增幅均已放缓,即清镇区域经济发展朝极化方向偏移。几个经济发达地区,如红枫湖镇、站街镇、卫城镇和新店镇等,对于全市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最发达地区与最落后地区的差距在不断增大;(3)土地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框架在满足当地城乡居民对农副产品生活的需要的同时,又协调了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但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的保证又未有碍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4)岩溶地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好土地利用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 周焱魏世强蔡学成刘纪岗
- 关键词:土地利用县域岩溶区
- 植被控制水土流失机理及功能研究被引量:20
- 2008年
- 从植被破坏对水土保持的危害入手,在详细论述植被持水固土、减沙缓流和改良土壤的基础上,揭示了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机理,认为植被不仅具有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可利用地上部分截留降水,增加入渗;利用地下部分—根系的机械网络串连作用、根—土粘结作用及根系的生物化学作用等机理,增强土壤抗蚀、抗冲性,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功能,是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根本性措施。
- 戴全厚喻理飞薛萐兰雪余娜
- 关键词:水土流失
-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春季土壤呼吸特征研究被引量:11
- 2008年
- 通过对贵州西南部花江典型喀斯特峡谷区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阶段及同一阶段不同小生境春季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随植被恢复过程逐渐提高,即裸地阶段<草本群落阶段<灌木群落阶段<乔林阶段。不同小生境中土壤呼吸速率在不同恢复阶段特征不同,裸地和草本群落阶段石沟大于土面和石槽,灌木群落阶段和乔林阶段是石槽最大,石沟最小。各恢复阶段不同小生境类型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在一天中峰值几乎在中午12:00,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各异。
- 邹军崔迎春刘延惠李媛媛丁访军喻理飞
- 关键词:土壤呼吸速率小生境植被恢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