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TC2005-08)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左豫虎黄丽丽康振生崔素萍侯巨梅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疫霉
  • 4篇大豆疫霉
  • 3篇甲霜灵
  • 2篇疫霉菌
  • 2篇甲霜灵敏感性
  • 2篇大豆
  • 2篇大豆疫霉菌
  • 1篇性状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性状
  • 1篇敏感性
  • 1篇菌落
  • 1篇菌落形态
  • 1篇抗性
  • 1篇交互抗性
  • 1篇分子检测
  • 1篇PCR
  • 1篇
  • 1篇
  • 1篇

机构

  • 4篇黑龙江八一农...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景德镇高等专...

作者

  • 4篇左豫虎
  • 2篇康振生
  • 2篇黄丽丽
  • 2篇崔素萍
  • 2篇侯巨梅
  • 1篇刘铜
  • 1篇王晓杰
  • 1篇房艳梅
  • 1篇陈长卿

传媒

  • 1篇大豆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黑龙江八一农...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豆疫霉的分子检测被引量:19
2005年
利用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序列通用引物ITS1/ITS4分别获得了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和辣椒疫霉(P.capsici)的ITS序列,通过获得序列设计了大豆疫霉的特异性引物PS1和PS2,并建立了分子检测方法。该方法对大豆疫霉(P.sojae)菌丝体和土壤中卵孢子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10-5ng/μL和每克土壤0.05个卵孢子。
陈长卿康振生王晓杰黄丽丽左豫虎
关键词:大豆疫霉ITS分析PCR分子检测
大豆疫霉菌对甲霜灵、F500和氟吗·锰锌的敏感性及交互抗性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采用离体生测的方法测定了F500、氟吗·锰锌和甲霜灵对大豆疫霉菌野生型敏感菌株及抗甲霜灵菌株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敏感菌株的菌丝生长、孢子囊的形成、游动孢子的形成和释放及卵孢子的形成都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F500和氟吗·锰锌的抑制作用优于甲霜灵,F500和氟吗·锰锌对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明显,甲霜灵对抗性菌株的菌丝生长抑制作用不明显;药剂浓度为50μg·mL-1时,F500和氟吗·锰锌对抗性菌株的抑制率分别为97.9%和100%,EC50为0.0002μg·mL-1和0.5525μg·mL-1,甲霜灵对抗性菌株的抑制率为仅为60%,EC50为8.5024μg·mL-1,甲霜灵与F500和氟吗·锰锌无交互抗性。
房艳梅左豫虎崔素萍薛成
关键词:大豆疫霉菌甲霜灵交互抗性
大豆疫霉对甲霜灵敏感性的遗传与变异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平板法,在含甲霜灵1.0μg·mL-1的CAM平板上测定了分离于不同地区的5个大豆疫霉菌和以Ps411-4为亲本的无性后代、有性后代对甲霜灵敏感性的遗传。结果表明:分离自不同地域的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供试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在无性单孢后代无显著变异,而在50个自交有性后代中,上述浓度对其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分布范围为70.2%~96.8%,与亲本有极显著差异,其中5株高于亲本,4株低于亲本,41株与亲本相似。表明大豆疫霉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同样在无性后代稳定遗传而在有性后代发生变异。结果提示,供试大豆疫霉菌株中上述性状可能由细胞核杂合基因控制。
刘铜侯巨梅左豫虎
关键词:大豆疫霉甲霜灵敏感性
大豆疫霉菌单孢分离物生物学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本文研究了大豆疫霉菌单游动孢子无性分离物和自交单卵孢子分离物的菌丝生长速率、菌落形态、同宗配合性状、产孢量以及对甲霜灵敏感性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和同宗配合性状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可稳定遗传,控制上述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纯合的;大豆疫霉菌的游动孢子产生能力和对甲霜灵的敏感性在单游动孢子后代和自交后代中均发生连续性变异,表明这两种性状可能是数量遗传性状,也可能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基因或细胞质遗传因子。
左豫虎侯巨梅康振生崔素萍黄丽丽
关键词:大豆疫霉菌菌落形态甲霜灵敏感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