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烟草专卖局基金(110200902065)
- 作品数:24 被引量:133H指数:6
- 相关作者:王凤龙余清杨金广申莉莉钱玉梅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烟草专卖局基金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科技项目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性诱剂监测玉溪烟区烟草上夜蛾类害虫的发生动态被引量:8
- 2015年
- 为探索玉溪烟区烟草夜蛾的为害规律及防控对策,在自然条件下利用性诱剂对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烟青虫进行多年诱捕监测,并对诱蛾量与气象因子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溪烟区斜纹夜蛾、小地老虎在冬季能正常羽化,诱蛾量为斜纹夜蛾>小地老虎>烟青虫;斜纹夜蛾最佳诱蛾期为4月下旬—5月下旬和10—11月,其次是6—9月;小地老虎最佳诱蛾期为2—3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中旬和12月下旬;烟青虫有效诱蛾期主要集中在5—6月。诱蛾量与气象因子相关分析表明,斜纹夜蛾诱蛾量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多;小地老虎诱蛾量随日照时数增加而增多,随空气相对湿度和日最低气温升高而降低;烟青虫诱蛾量随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升高和降雨量增加诱蛾量增多。防控策略:防治斜纹夜蛾于整地理墒或烟苗移栽后在田间安置诱捕器诱杀,8月中旬(中部叶采烤期)结束;防治小地老虎于前茬小春作物花期(2—3月上旬)在田间安置诱捕器诱杀,5月底至6月上旬(烟株团棵期)结束;防治烟青虫于整地理墒后在田间安置诱捕器诱杀,6月底至7月上旬(烟株封顶7 d后)结束。
- 余清周艳华张翠萍潘瑞艳
- 关键词:性诱剂烟草夜蛾防控对策
- 2种诱捕器不同高度诱集烟草夜蛾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索利用性诱剂防治主要危害烟叶的斜纹夜蛾、烟青虫、棉铃虫、小地老虎的诱捕器的最佳设置高度和筛选符合生产需求的诱捕器.[方法]在烤烟生长季节设置蛾类诱捕器、新型飞蛾诱捕器诱芯/进虫口与烟田墒面的垂直距离为70、110、150、190 cm 4个高度处理,调查诱蛾量.[结果]2种诱捕器诱蛾量最多的高度是70 ~ 150 cm,结合烤烟封顶后株高一般为1 m左右、诱芯/进虫口必须与作物顶部保持20 cm左右的特点,诱芯/进虫口初始高度应设置为120 cm.[结论]蛾类诱捕器具有购买成本相对低廉的优势,新型飞蛾诱捕器则有使用简单方便和管理成本低的特点.斜纹夜蛾优先选用蛾类诱捕器,烟青虫、棉铃虫首选新型飞蛾诱捕器,小地老虎可选用新型飞蛾诱捕器,也可选用专用蛾类诱捕器.云南烟区主要危害烟叶的4种夜蛾种群基数排列为斜纹夜蛾>小地老虎>棉铃虫>烟青虫,但实际生产中对烟叶造成危害较大的是棉铃虫、烟青虫和小地老虎,所以生产中对4种夜蛾都应重视防治.
- 余清赵进龙周艳华
- 关键词:烟草夜蛾性诱剂诱捕器
- 生防菌混合培养液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 2013年
- 由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引起的病毒病是烟草上发病早、传播快的主要病害之一,农事操作机械接触传染及土壤病残传毒是TMV的主要流行因子。为应用生防菌进行土壤和工具消毒,对已筛选的5株生防菌(Ba、CZ、A3、4A1、2A2),将其单菌株培养液及菌株两两混合接种后的培养液与TMV等体积混合,采用摩擦接种枯斑寄主三生NN烟的侵染力测定法进行菌株活性比较。结果显示,5株生防菌培养液及两两混合接种后的培养液对TMV均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与NB培养基对照相比,其5倍稀释液对TMV的抑制效果为94%~99%,以CZ+2A2混合接种培养液对TMV抑制效果最好,50倍稀释液防效为74.9%。具备单独或混合培养制备土壤消毒剂用以工具及苗床和大田土壤消毒的潜力。
- 申莉莉杨金广钱玉梅翟西伦王凤龙
- 关键词:生防菌培养液
- 寄主专化性毒素及其在烟草上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3年
- 植物病原真菌寄主专化性毒素的研究已在多方面开展,从产毒真菌的种类到毒素的化学结构,从毒素的检测到毒素的利用,从毒素的提纯到毒素的信号传导等。笔者就寄主专化性毒素的产毒真菌、提取与纯化、检测方法、作用机制、应用领域以及在烟草上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将寄主专化性毒素的研究引入烟草种质鉴定与抗病育种中。
- 时焦王凤龙张成省陈德鑫张峻铨孙丽萍
- 关键词:植物病原真菌烟草抗病育种
- 五种杀虫剂对烟草潜叶蛾的毒力测定被引量:6
- 2013年
- 为筛选出有效的烟草潜叶蛾防治药剂,试验了5种药剂对烟草潜叶蛾卵及幼虫的毒力。研究结果表明,五种药剂对烟草潜叶蛾卵的毒力排序为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五种药剂对烟草潜叶蛾幼虫的毒力排序为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因此在防治中可选用三氟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对烟草潜叶蛾进行药剂防治。
- 陈丹陈德鑫许家来李现道任广伟陈福龙王秀芳王新伟段新炜
- 关键词:烟草潜叶蛾幼虫毒力烟草
- 捕食性天敌红彩真猎蝽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4年
- 为充分保护和利用烟田捕食性天敌红彩真猎蝽,调查研究了红彩真猎蝽成虫和若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红彩真猎蝽能捕食烟田烟蚜、烟青虫和斜纹夜蛾等害虫;以斜纹夜蛾低龄幼虫为猎物饲养该天敌,其在广东南雄烟区一年发生2代,每代发育历期经历卵、1~5龄若虫和成虫,以成虫越冬;该天敌在15~35℃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
- 邓海滨吕永华邱妙文路征陈永明田明义
- 关键词:斜纹夜蛾生物学特性发育历期
- 普洱市烤烟主要病虫害监测及防治措施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掌握普洱市烤烟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和危害特点。[方法]于2006~2008年对普洱市烟区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系统观测和大面积普查,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结果]烟草花叶病(TMV和CMV)在烟苗移栽10 d后便开始发病危害烟株,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危害高峰期;黑胫病在整个大田生育期均有危害,6月底达到危害高峰;青枯病属于区域性病害,5月上旬便开始危害并持续至7月底;赤星病从6月中旬开始零星发生,烟叶进入成熟采烤阶段后发病速度加快,8月中下旬进入发病稳定期;烟蚜发生危害主要集中在5月30日至7月10日,且有2个危害高峰;5月中下旬是烟青虫的始发期,7月上旬达到为害高峰。[结论]普洱市烟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流行、危害时期以及危害程度各不相同,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的综合防治措施。
- 余清张如阳汤首全
- 关键词:烟草病虫害
- 基于线粒体及核DNA序列的河南烟草黑胫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本研究选取2011年采自河南烟区的32个菌株,根据4个核基因(包括rDNA ITS、β-tubulin、Ras和Gpi基因)和1个线粒体基因(Cox1)的保守序列,克隆和测序分析160个相应的基因DNA片段。结果显示,这5个基因DNA序列在病菌群体内碱基序列与参照基因序列相比保守度在83%~100%不等,平均基因型多样性指数(M)为1.422 7。综合使用5个基因联合序列联合构建群体进化系统树,揭示了分布于河南省14个县区的32个分离菌系可分为2个明显的组,包括15个不同的联合基因型,基因型多样性指数为2.35,反映了病菌致病变种内存在的遗传变异多样性。其中,最优势的2个联合基因型分别涵盖8个c基因型菌系和6个e基因型菌系。然而,各基因型间遗传分化的总水平很低,组间的遗传距离仅为0.000 5,说明烟草黑胫病菌在河南生长烟草中的菌株可能属于同一有效群体。同时,不同分化菌株遗传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之间也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烟草黑胫病菌河南群体内存在密切的菌源交流,没有形成明显的地理亚群体分化。本研究结果可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黑胫病菌群体菌系的动态检测,服务于烟草抗黑胫病育种和品种合理布局。
- 封松利蒋士君宋鹏宇王海涛邢国珍康业斌李淑君郑文明
- 关键词:烟草黑胫病菌系统进化核基因线粒体基因
- 抗TMV生防菌YNLP-2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5
- 2013年
- 采用局部枯斑法从云南罗平植烟区烟草根际土壤中筛选了一株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具有显著拮抗活性,且具有Amp筛选抗性的细菌菌株YNLP-2。通过菌体形态鉴定、16SrDNA序列比对和生理生化测定表明该菌株为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浓度在5.6×108 cfu/mL时,对TMV抑制效率高达99%以上。透射电镜观察显示B.cereus YNLP-2菌株对TMV病毒粒体的破坏作用表现为该菌株可将TMV典型的杆状病毒粒体破坏成小片段。SDS-PAGE电泳发现该菌株对TMV病毒外壳蛋白无破坏作用。田间抗病毒小区试验显示该菌株对病毒病综合防治效果达到45.65%,与宁南霉素效果相当。
- 王盼杨金广申莉莉钱玉梅翟熙伦毕建华王升平王凤龙
- 关键词:蜡样芽胞杆菌烟草
- 一株裂解性青枯雷尔氏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分离并纯化出一株裂解性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噬菌体,并测定其各项生物学特性,为开发新的抗烟草青枯病制剂提供依据。【方法】取烟草青枯病重病田中健康烟株的根际土壤制成土壤悬浮液,并通过在青枯雷尔氏菌菌液中加入过滤后的土壤悬浮液富集噬菌体,用双层平板法验证噬菌体的存在后挑取单个最大噬菌斑进行反复纯化,直到得到单一清晰的噬菌斑。纯化后的单个噬菌斑加入对数早期的青枯雷尔氏菌菌液中进行增殖培养,将增殖液按常规方法进行噬菌体颗粒浓缩后,取20μL浓缩液用磷钨酸染色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特征;同时将浓缩液进行SDS-PAGE电泳,观察蛋白条带大小和数量;用λ噬菌体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噬菌体增殖液中的噬菌体核酸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确定其基因组片段大小;最后用常规方法测定噬菌体的滴度、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并通过比较加入噬菌体液前后青枯雷尔氏菌菌液的OD600值变化测定其对温度、p H、紫外线、氯仿的敏感性。【结果】分离并纯化出了一株裂解性青枯雷尔氏菌噬菌体,命名为∈RS-1,噬菌斑为圆形,清晰透明,边缘光滑,直径1—2 mm,经电镜观察其形态为蝌蚪状,头部为二十面体的立体对称,直径约为94 nm,并有一带伸缩尾鞘的长尾大约为27 nm×100 nm,按照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分类标准,其属于有尾噬菌体目(Caudovirales),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的裂解性噬菌体,核酸性质为ds DNA;噬菌体浓缩液经SDS-PAGE分析至少可以观察到25条蛋白条带,相对分子质量在10—100 k D,说明其蛋白外壳至少含有25个结构蛋白;将提取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其条带大于48 kb,符合肌尾噬菌体科基因组大小范围(31—317 kb);生物学特性的测定显示该噬菌体对青枯雷尔氏菌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01;其吸附和感染青枯雷尔氏
- 高苗杨金广刘旭刘伟孙航军申莉莉钱玉梅杨清林余广宏李锡宏王凤龙
- 关键词:青枯雷尔氏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