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809)
- 作品数:7 被引量:5H指数:1
- 相关作者:周建华汤艳东那雷林跃智杜承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宁夏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中国3种旧大陆猴TRIMCyp嵌合基因的存在状况及基因特性研究
- 2011年
- 本研究应用PCR方法检测了中国3种旧大陆猴(恒河猴、食蟹猴及藏酋猴)的TRIMCyp嵌合基因型个体的存在状况,并首次发现携带TRIMCyp嵌合基因中国品系恒河猴。同时本实验应用建立RT-PCR方法在mRNA水平上进一步检测了恒河猴和食蟹猴的TRIMCyp嵌合基因序列和特性。其编码的融合蛋白TRIMCyp丧失了对HIV-1复制的限制功能,推测具有该基因型旧大陆猴对HIV-1更易感,可用于建立新型的艾滋病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本研究结果将促进逆转录病毒跨种间传播的研究和建立HIV-1易感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 那雷于长清季芳汤艳东李亮林跃智吕晓玲刘晓明郑永辉周建华曲娟娟
- 关键词:RT-PCRHIV-1
- 抗病毒免疫因子Viperin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先天免疫因子Viperin是一种功能与内质网相关的抗病毒蛋白,可被干扰素、多种病毒、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和poly(I:C)等诱导表达。Viperin通过与病毒蛋白和某些细胞内蛋白的相互作用抑制病毒增殖,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在与宿主相互作用的长期进化过程中,某些病毒能够抑制细胞内Viperin的表达,逃逸其抗病毒功能。除抗病毒作用外,Viperin还具有其他一些生物学功能。近年来有关Viperin的研究,特别是在其抗病毒机理方面,进展较快,本文结合自身研究体会,就其基本特性和研究状况做一介绍。
- 朱春辉汤艳东徐方周建华
- 关键词:抗病毒蛋白细胞膜宿主蛋白相互作用
- 14匹马经典MHC-Ⅰ类分子多态性分析
- 2013年
- 为分析马经典MHC-I类分子的多态性,本研究从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并采用RT—PCR方法对14匹马经典MHC-I类分子(包括编码肽结合区的大部分区域、α3区、穿膜区以及胞浆区)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4匹实验马各自具有2个~4个MHC-I等位基因,其在不同马匹之间的表达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主要分布在2个分支。尽管如此,各马匹间均表达具有1个或1个以上相同或高度同源的对应经典MHC-I类分子的mRNA。该研究结果为正在开展的针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减毒疫苗核心蛋白(p26)以及其他免疫原的CTL表位的筛选提供基础数据。
- 刘建东孙留克林跃智那雷王雪峰杜承周建华曲娟娟
- 关键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多态性RT-PCR
- 猴免疫缺陷病毒p27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抗原表位的鉴定
- 2011年
- 为鉴定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衣壳蛋白p27单克隆抗体(MAb)p27-A5、p27-C7和p27-D2所识别的抗原表位,本研究通过间接ELISA法相加试验对这3株MAbs结合抗原表位进行初步分析,并利用部分重叠的短肽对MAbs的结合抗原表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p27-C7和p27-A5的结合抗原表位位于p27蛋白的aa61~aa76(氨基酸序列为61SEGCTPYDINQMLNCV76);p27-D2的结合抗原表位则位于aa191~aa206(氨基酸序列为191EQTDAAVKNWMTQTLL206)。该结果为进一步深入了解p27的抗原特性和建立该蛋白的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 李亮林跃智那雷汤艳东吕晓玲周建华曲娟娟
- 关键词:猴免疫缺陷病毒P27蛋白单克隆抗体
- 马Viperin的抗EIAV功能初步研究及其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 2014年
- Viperin是一种细胞内抗病毒蛋白,可以被I型干扰素、多聚I:C、脂多糖及多种病毒诱导表达,在细胞内主要定位在内质网和脂滴,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功能。为研究马Viperin(eViperin)在抗病毒感染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RT-PCR从马巨噬细胞中扩增eViperin基因,并将其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DC315中构建重组质粒pDC-eViperin-Flag,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eViperin在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将该重组表达质粒与表达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Gag前体蛋白(Gag precursor,Pr55gag)的表达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转染48 h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Pr55gag含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表明eViperin具有抑制EIAV释放的作用。此外,将该重组表达质粒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BHGlox△E1,E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进一步构建拯救出表达eViperin的重组腺病毒,为研究eViperin的抗病毒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朱春辉汤艳东那雷付丽华王雪峰林跃智杜承周建华徐方
- 关键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重组腺病毒
- 利用单基因组扩增法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疫苗株异质性的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前期研究发现,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EIAV)中国弱毒疫苗株并非单一病毒,而是由多种准种(quasispecies)组成的种群。阐明该疫苗株的具体构成,对于确定优势疫苗株和分析其在体内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比较了传统RNA病毒测序法(即bulk PCR)和单基因组扩增法(Single-genome amplifica-tion,SGA)在扩增EIAV疫苗株囊膜表面蛋白gp90基因V3~V5区序列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利用SGA法和bulk PCR法获得的序列在组内差异率分别为1.84%和1.88%。进一步序列比较发现,SGA法扩增的序列中除了含有与bulk PCR法中同源性较高的序列外,还存在bulk PCR法未检出的含强毒株LN40特异性位点,以及单个氨基酸缺失的序列。上述序列的存在为该疫苗株"多克隆构成"假说提供了佐证。此外,在对抽样偏差分析中发现,由于疫苗株中各种病毒准种在量上的差异,使得传统bulk PCR法不能有效的扩增组成比例较低的病毒准种,而导致测得的序列组成不能完全代表实际情况。SGA法通过对单基因组分的扩增和测序,可避免bulk PCR法的以上缺陷,在分析以准种形式存在的RNA病毒序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 韦华冕王雪峰王珊珊杜承刘海芳刘强周建华
- 关键词:BULK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 马腺苷酸脱氨酶1在马胎儿皮肤细胞中促进马传染性贫血病毒LTR的启动活性
- 2014年
- 腺苷酸脱氨酶(ADAR)1可催化双链RNA的腺嘌呤核苷酸(A)脱氨转化为次黄嘌呤核苷酸(I),该基因参与了很多病毒的复制与进化。在前期研究中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疫苗株基因组在体外培养细胞传代致弱过程中的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表明与致弱前强毒株相比,EIAV弱毒疫苗株基因组出现高频率的A-I超突变,推测主要由腺苷酸脱氨酶1(ADAR1)催化导致,使基因组突变累积后的EIAV体内复制能力降低而弱化。为初步研究ADAR1在EIAV致弱中的作用,本研究应用PCR技术首次克隆了马ADAR1(eADAR1)的cDNA。经确认该重组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正确表达后,将表达eADAR1的质粒与EIAV长末端重复区(LTR)控制的报告基因质粒共同转染马胎皮肤(FED)细胞,检测eADAR1对LTR启动活性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该ADAR1可以在体外培养的EIAV靶细胞中显著促进LTR启动的荧光素酶表达,显示eADAR1可以通过调控LTR促进EIAV的复制。以上结果提示eADAR1可以明显影响EIAV复制,但其机制较复杂,尚待深入研究。
- 付丽华汤艳东那雷王雪峰林跃智杜承周建华曲娟娟
- 关键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