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593)

作品数:23 被引量:82H指数:6
相关作者:蔡绍曦赵海金邹飞佟万成李文军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慢性呼吸道疾病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0篇细胞
  • 15篇嗜酸
  • 14篇哮喘
  • 10篇粒细胞
  • 9篇支气管
  • 8篇消减杂交
  • 7篇气管
  • 6篇蛋白
  • 6篇支气管哮喘
  • 6篇嗜酸粒细胞
  • 6篇嗜酸细胞
  • 6篇外周
  • 6篇外周血
  • 6篇基因
  • 5篇哮喘病
  • 5篇哮喘病人
  • 5篇病人
  • 5篇喘病
  • 4篇抑制消减杂交
  • 4篇抑制性

机构

  • 1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3篇蔡绍曦
  • 20篇赵海金
  • 13篇邹飞
  • 9篇佟万成
  • 9篇李文军
  • 4篇徐劲松
  • 4篇周斌
  • 4篇肖军
  • 3篇高枫
  • 3篇万为人
  • 3篇张卫珍
  • 2篇胡国栋
  • 2篇丁彦青
  • 1篇陈英华
  • 1篇彭红娟
  • 1篇蔡春青
  • 1篇刘来昱
  • 1篇沈湘波
  • 1篇付亮
  • 1篇莫冠文

传媒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5篇第一军医大学...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Slingshot-1L在哮喘病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表达及其功能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Slingshot-1L(SSH-1L)在哮喘病人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抽取15例正常自愿者(正常组)及30例哮喘病人(未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组15例,已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5例)外周静脉血各30ml进行EOS的分离纯化并计数,提取其总RNA及总蛋白进行特异性片段SSH-1L的RT-PCR扩增及Westernblotting,从基因和蛋白水平比较不同组别之间SSH-1L表达的变化。结果未治疗组EOS的SSH-1L/β-Actin灰度值比与正常组及治疗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EOS的SSH-1L/β-Actin灰度值比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未治疗组蛋白样品SSH-1L光密度值(Dλ值)比正常组及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正常组蛋白样品SSH-1LOD值与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SH-1L在急性发作期哮喘病人外周血EOS表达明显增高,可能在EOS激活、迁移上发挥重要作用。
张卫珍蔡绍曦邹飞赵海金李文军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嗜酸粒细胞糖皮质激素
嗜酸粒细胞离子通道与其功能的关系
2005年
周斌蔡绍曦赵海金
关键词:细胞离子通道慢性炎症疾病嗜酸粒细胞炎性细胞效应细胞跨膜蛋白
维生素D_3上调蛋白1在哮喘嗜酸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活化的关系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D3上调蛋白1(VDUP1)在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中的表达及与EOS活化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哮喘发作组和缓解组。抽取外周静脉血15mL,计算诱导痰EOS%,测定第1秒最大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和最大呼气中期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ELISA法检测血清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浓度。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外周血EOSVDUP1表达情况。IL-5与EOS共孵育,检测EOSVDUP1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ECP浓度。结果:哮喘发作组外周血EOSVDUP1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及缓解组,与诱导痰EOS%及血清ECP浓度呈明显负相关;缓解组基因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与上述指标也无明显相关。IL-5刺激下,EOSVDUP1表达明显降低,同时伴上清ECP明显升高。结论:哮喘发作时外周血EOSVDUP1表达明显下调,EOSVDUP1表达与血清ECP及诱导痰EOS%呈明显负相关,IL-5促进EOS活化可能与VDUP1通路有关。
蔡绍曦高枫丁彦青赵海金李文军邹飞
关键词:哮喘嗜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参与哮喘气道重建的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5年
赵海金蔡绍曦
关键词: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气道重建病理生理改变慢性炎症性疾病CD4+
哮喘发作与细胞骨架重建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在哮喘发作时与细胞骨架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应用SuperSMARTcDNAsynthesis技术从总RNA合成足量的双链cD-NA.经液相杂交消减两组共同序列,以抑制性PCR方式扩增差异表达序列.构建上调与下调cDNA文库,菌落PCR扩增差异片段,应用差异筛选技术进一步鉴定差异表达基因并测序,结果通过核酸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构建了高效的上调与下调消减cDNA文库,经鉴定及同源性分析有6个与细胞骨架重建有关,包括上调基因slingshot磷酸酶(SSH-2L),蛋白磷酸酶1β亚型(PP1Cβ),无功能糖基转移酶样蛋白(DOCK-8),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型6(PTPN6)与非受体型12(PTPN12);下调基因,肌凝蛋白调节轻链结合蛋白(MIR).结论:这些骨架重建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参与了哮喘发作,进一步进行功能研究可能为哮喘治疗提供新的作用靶点.
蔡绍曦赵海金丁彦青李文军周斌肖军
关键词: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哮喘嗜酸细胞细胞支架蛋白质类
N-乙酰半胱氨酸对哮喘小鼠肺组织HMGB1、RAGE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8
2008年
目的检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在小鼠哮喘模型肺组织表达及分布,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其影响。方法SPF级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及哮喘+NAC处理组,每组7只。建立哮喘模型,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HMGB1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两者在肺组织的分布。结果HMGB1mRNA表达在3组中分别为0.88±0.02,0.86±0.05,0.98±0.05;晚期糖基化终产物mRNA表达在3组中分别为1.20±0.20,1.21±0.08,1.58±0.21。相对于对照组,哮喘组的HMGB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表达未发生显著性改变(P>0.05);相对于对照组和哮喘组,两者在NAC组表达均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可见HMGB1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及肺泡上皮细胞,在细胞核、胞浆及胞膜均可见。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主要分布于肺泡上皮,表达于胞膜上。结论HMGB1及其受体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参与哮喘气道氧化应激,但其确切的调控机制及在哮喘中的作用尚待深入研究。
付亮蔡绍曦赵海金李文军佟万成
关键词:哮喘高迁移率族蛋白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N-乙酰半胱氨酸
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参与细胞内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
2005年
赵海金蔡绍曦
关键词:细胞内信号转导信号转导通路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真核生物苏氨酸蛋白激酶
应用Super SMART cDNA合成技术扩增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总RNA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应用Super SMART cDNA 合成技术从嗜酸细胞微量总RNA扩增大量双链cDNA。方法利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哮喘病人血嗜酸性粒细胞,用Trizol试剂盒提取细胞总RNA,利用Super SMART cDNA合成技术合成cDNA第1链及优化扩增第2链。通过梯度电泳鉴定cDNA产品质量,通过对获得的cDNA定量来评估扩增效能。结果从20 ng总RNA成功扩增出双链cDNA 7.155 μg,电泳结果显示cDNA质量及纯度较高。结论Super Smart cDNA 合成技术可实现从微量总RNA高效扩增高质量的cDNA,为进一步从基因水平研究哮喘机制奠定了基础。
赵海金蔡绍曦邹飞佟万成万为人
关键词:SMART嗜酸性粒细胞
甲苯二异氰酸盐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甲苯二异氰酸盐(TDI)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活性氧(ROS)生成及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良的Son氏等方法制备TDI-人血清白蛋白(TDI-HSA)。四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的TDI-HSA对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活力的影响。实验分4组:以未加任何处理因素的16HBE为对照组,20、60、100μg/ml的TDI-HSA处理16HBE 24 h,通过2',7'-二氢二氯荧光黄双乙酸钠(DCFH-DA)细胞内ROS荧光染色,收集细胞后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选择对ROS水平影响较大的100μg/ml的TDI-HSA处理16HBE 24 h。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TDI-HSA诱导ROS生成的影响,荧光显微镜观察照相。采用跨上皮电阻(TEER)法检测上皮单层细胞的通透性。结果 120μg/ml以下浓度的TDI-HSA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ROS水平在对照组、20、60和100μg/ml组分别为:65.04±4.56,91.76±4.84,119.96±10.40,203.11±8.21。100μg/ml TDI-HSA组与对照组及20、60μg/ml组相比,16HBE的ROS水平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100μg/ml TDI-HSA处理组、50 mmol/L NAC预处理组的细胞内ROS水平分别为:69.02±2.14,246.47±18.55,102.50±4.60;而TEER分别为:280.75±11.93,92.25±11.44,207.25±7.41。NAC可显著降低TDI-HSA诱导的ROS生成(P<0.05),改善氧化应激对单层细胞通透性的影响(P<0.05)。结论 TDI显著增加HBEROS的产生,其诱导的氧化应激部分参与支气管上皮细胞通透性的增加。这可能是TDI诱发哮喘的发病机制之一。
莫冠文蔡绍曦赵海金李文军佟万成刘来昱
关键词:活性氧氧化应激血清白蛋白N-乙酰半胱氨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细胞通透性
多索茶碱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钙依赖性钾离子通道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研究多索茶碱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钙依赖性钾离子(KCa)通道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离8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外周血EOS,并均分为对照组和多索茶碱孵育组,采用细胞贴附式膜片钳技术封接成功后在浴槽液中加入0.2μm ol/L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KCa通道,比较两组EOS KCa通道动力学的改变。结果细胞贴附式时浴槽液中加入0.2μm ol/L PAF时出现电流活动,对照组通道开放概率为0.135±0.021、开放时间为(5.75±0.40)m s、关闭时间为(2.17±0.50)m s,多索茶碱孵育组其相应值分别为0.044±0.018、(2.39±0.13)m s、(23.73±2.50)m 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AF能开放EOSKCa通道,多索茶碱可通过缩短EOS KCa通道开放时间,延长关闭时间,降低哮喘患者EOS KCa通道开放概率。
周斌蔡绍曦邹飞蔡春青赵海金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多索茶碱哮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