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122400450039)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文凯潘晓瑜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轻工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语音
  • 4篇多模态
  • 2篇学习者
  • 2篇英语
  • 2篇语言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属性
  • 2篇习得
  • 1篇隐喻
  • 1篇隐喻研究
  • 1篇英汉
  • 1篇英汉语
  • 1篇英汉语音
  • 1篇英语学习
  • 1篇英语学习者
  • 1篇英语语调
  • 1篇语调
  • 1篇语言服务
  • 1篇语言经济
  • 1篇语言经济学

机构

  • 9篇郑州轻工业学...

作者

  • 7篇陈文凯
  • 2篇潘晓瑜

传媒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外语电化教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山东外语教学
  • 1篇河南社会科学
  • 1篇郑州轻工业学...
  • 1篇郑州航空工业...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黑河学院学报

年份

  • 9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语音技术的多模态二语语音习得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传统英语语音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多以单模态教学模式为主,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跟读教材录音为主,学习者不能清楚了解自己的发音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提出基于语音技术的多模态英语语音习得模式研究。充分利用多模态、多媒体技术和可视化语音软件等,实现视觉、听觉和触觉相融合的多模态语音习得模式。
潘晓瑜
关键词:语音技术多模态可视化
语音多模态研究与多模态二语语音习得被引量:8
2013年
目前多模态二语语音习得是热门研究话题,但已有相关研究多聚焦于语音软件声学分析在二语语音习得中的应用,二语语音习得的多模态系统研究缺乏。本文在整合语音多模态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语言学、语音学、语音声学、语音生理学相关理论,尝试构建基于生理仪器测量、基于语音合成的发音过程三维动画和基于语音软件声学分析的多模态二语语音习得研究框架,旨在丰富二语语音习得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有效促进二语语音习得。
陈文凯
关键词:语音合成声学分析
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升调习得
2013年
语调是话语的旋律和灵魂,在口头交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中国学习者的英语语调习得情况不甚理想。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学习者习得的英语升调存在调核重音位置不当、调核音高变化失控、以降调替代升调、调核或调尾结尾辅音后面加音等主要问题。升调习得主要受语调知识欠缺、重音习得不佳、英汉语调模式不同等因素的影响。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借助现代语音技术,科学灌输语调知识,实现语调习得的"多模态"化,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升调感知与产出能力。
陈文凯
关键词:中国学习者英语语调多模态
英汉语音审美属性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依据美学及美学语言学理论,通过研究发现,英、汉语音均有审美属性,呈现出音响美、音韵美、抑扬美、韵律美、连续美等,潜藏一定的语音美的生成机制;其主要差别表现在语音美的体现方式、审美要素的使用频率有别等。语音的审美属性折射出语言的审美特质,蕴含着英汉民族不同的审美选择;语音美是由语音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是语言长期发展的结果。该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挖掘语音美的内涵和生成机制,更好地欣赏、利用语音美。
陈文凯
关键词:语音审美属性美学美学语言学社会属性
中文公益广告多模态隐喻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以认知语言学中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以中文公益广告为研究对象,从多模态隐喻的角度分析中文公益广告是如何通过视觉图像、声音和文字等的互动方式来传达广告的诉求。研究表明,在公益广告中,创作者运用隐喻性思维和多模态、多符号交际手段使其主题直观、深入人心、促成受众行为。
潘晓瑜
关键词:隐喻多模态公益广告
语音的社会属性与外语语音规范
2013年
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而且具有社会属性。语音最重要的属性是社会属性,主要体现在语音的约定俗成及语音的社会交际性等方面。语音的社会属性对外语语音规范有着重要影响;只有进一步规范外语语音,才能确保外语语音的社会交际性。外语语音规范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在外语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背景下,外语语音规范需要遵守求实性原则、适用性原则、柔性原则及可理解性原则等,同时需要在"全球化"和"本土化"之间寻求可交际性共核。
陈文凯
关键词:语音社会属性语音规范可理解性
论二语语音习得的美学路径被引量:3
2013年
二语语音习得路径目前呈现多元化特点。二语语音习得是一个对语音进行认知和审美的过程;从美学视角审视二语语音习得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美学路径有助于丰富二语语音审美内涵,培养二语学习者的语音审美能力,增进语音感知能力尤其是韵律感知能力,提高二语语音习得效率。美学路径对二语语音习得有着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可拓宽二语语音习得研究思路,凸显研究的跨学科特点。
陈文凯
地方口音英语学习者语音库建设构想被引量:1
2013年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口音差异显著,建设针对地方口音英语学习者的语音库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建设此语音库须科学划分方言区、确定发音人及语料采集地点、根据发音人的特点确定任务类型及发音语料、科学制定录音方案以确保录音的高保真、根据音系学理论和地方口音特征开发语音标注系统。其中,语音标注是语音库建设的核心环节。语音库可采用ToBI及IViE标注系统,对音段、韵律及非语言信息进行全面标注。该语音库既能为学习者的二语语音习得提供有益参照,又能展示英语学习者语音习得的区域性特点,有助于勾勒中国英语学习者语音习得全貌。
陈文凯
语言经济学视域下的语言生活与语言服务被引量:7
2013年
语言既是交际工具、思维工具,也是文化载体和民族的象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语言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语言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我们组织了本组专题。陈文凯从语言的经济属性入手,分析了语言生活与语言服务面临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靳亚铭则运用公示语顺应理论,就社会发展对公示语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公示语的语言变化机制和生成机制;卢鑫莹则就敬谦称谓语的社交功能与语用原则进行研究。通过本组文章对一系列语言现象的分析,我们相信可以窥见社会发展的某一个或几个侧面,并对语言现象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进一步的了解。
陈文凯
关键词:语言服务语言现象语言生活语言经济学视域经济全球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