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12ZX08013009-003)

作品数:10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王为施庆华蔡立旺高进陈建平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中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杂交
  • 7篇转基因
  • 7篇基因
  • 6篇抗虫
  • 5篇杂交棉
  • 5篇转基因抗虫
  • 5篇棉花
  • 5篇高产
  • 4篇农业转基因
  • 4篇农业转基因生...
  • 4篇中棉
  • 4篇中棉所
  • 4篇转基因生物
  • 4篇抗虫杂交
  • 4篇抗虫杂交棉
  • 3篇转基因抗虫杂...
  • 2篇性状
  • 2篇性状研究
  • 2篇栽培
  • 2篇栽培技术

机构

  • 10篇江苏沿海地区...
  • 6篇中棉种业科技...

作者

  • 10篇蔡立旺
  • 10篇施庆华
  • 10篇王为
  • 7篇高进
  • 4篇陈建平
  • 3篇陈丽萌
  • 3篇潘群斌

传媒

  • 3篇中国棉花
  • 3篇中国种业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Agricu...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reeding of High Yield and Genetically Modified Hybrid Cotton-Sumian 29
2013年
Sumian 29, a genetically modified cotton variety, was approved by Autho- rized Committee of Crop Varieties of Jiangsu Province in 2013. Yield performance, cultiv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mian 29, and its selection and breeding process were introduced in the paper. Regional tests from 2010 to 2011 in Jiangsu Province showed that seed cotton yield and lint yield averaged 4 185 and 1 737 kg/hm2, and increased by 10.6% and 8.5%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 (Siza 3). In production test, seed cotton yield and lint yield of Sumian 29 averaged 4 176 and 1 744.5 kg/hm2, respectively. Sumian 29 had high resistance to cotton bollworm, and also resistance to Fusarium wilt and Verticillium wilt of cotton. All of its fiber qualities achieved National Standard III and above. Sumian 29 has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s.
蔡立旺潘群斌施庆华陈丽萌王为陈建平
关键词:COTTONBREEDING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66麦(油)后移栽高产栽培技术
2014年
中棉所66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以常规陆地棉品系"中9018"为母本,以国产双价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中棉所45为父本,配制成的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2007年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7)第150号],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20)。根据试验及示范结果,总结了中棉所66麦(油)后移栽高产栽培技术。
高进蔡立旺刘建功施庆华王为周关印
关键词:中棉所农业转基因生物花铃肥霜前花率单株成铃
杂交棉花新品种苏棉29的选育
2013年
阐述了新品种苏棉29的选育过程及基本性状。该品种在江苏省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达到4 185和1 737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泗杂3号增产10.6%和8.5%;生产试验中平均籽棉产量达到4 176 kg/hm2,皮棉产量达1 745 kg/hm2。该品种纤维品质各项指标均达Ⅲ级以上标准,并具有高抗棉铃虫,兼抗枯黄萎病等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该高产转基因棉花新品种苏棉29已于2013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蔡立旺潘群斌施庆华陈丽萌王为陈建平
关键词:高产转基因棉花选育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品种苏棉28油棉套作高产栽培技术
2015年
粮(油)棉争地矛盾历来突出并日趋严重,调整棉田种植模式,提高棉田复种指数,是实现光热水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粮(油)棉双丰收的重要手段。油棉两熟栽培制度因其显著的经济效益,在我国长江流域棉区沿海地区发展迅速。苏棉28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杂交棉花新品种。
蔡立旺高进刘建功施庆华王为周关印
关键词:抗虫杂交棉长江流域棉区花铃肥
2001~2012年江苏省审定常规棉花品种性状研究
2013年
依据2001~2012年江苏省审定通过的常规棉花品种区试数据,分析它们的亲本来源、产量水平、纤维品质及抗性水平,提出近期常规棉花品种选育主攻方向,应以提高纤维品质与抗性为主。育种方法上应注重加强棉花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充分利用生物技术,加强抗性筛选,强化品质育种,同步改进产量构成要素。
蔡立旺施庆华陈建平王为高进
关键词:性状
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66油棉套作高产栽培技术
2016年
中棉所66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杂交棉花新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20)。该品种具有结铃性强、吐絮畅、纤维品质较优、丰产稳产性好、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等特点[1],适合沿海棉区油棉套种种植模式。1油套移栽棉种植制度油套移栽棉是指在油菜收获前,把苗床育好的中棉所66棉苗移栽到预留棉行内的种植方式。
高进蔡立旺刘建功施庆华王为周关印
关键词:中棉所转基因抗虫棉棉花新品种结铃性
抗虫杂交棉中棉所66一熟春播高产栽培技术
2015年
中棉所66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以常规陆地棉品系中9018为母本,以转基因抗虫棉中棉所45为父本,配制成的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品种区域试验,表现突出。2006年破格参加长江流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2007年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农基安证字(2007)第150号]。它具有结铃性强、吐絮畅、纤维品质较优、丰产稳产性好、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等特点[1-2]。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8020)。根据田间棉花群体动态相关性状观察和数据记载,我们总结了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66一熟春播高产栽培技术。
蔡立旺刘建功施庆华高进王为周关印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45高产栽培技术春播农业转基因生物
江苏省杂交棉花品种性状研究及育种思路被引量:1
2014年
研究2001—2013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杂交棉花品种的性状表现,为杂交棉育种提供参考。根据区域试验数据,采用Excel等统计方法分析杂交棉花品种的亲本来源、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及抗性等性状。结果表明:杂交棉品种亲本多为苏审常规棉与‘GK19’;不同阶段育成品种产量稳步提高,但增产幅度有降低趋势;单株铃数有渐近增加的趋势;30个白色杂交棉品种中,衣分均高于39.5%,铃重5.9 g以上的品种占60%;纤维品质达Ⅲ型以上品种占93.5%;近50%品种对枯、黄萎病的抗性达耐病级别;抗虫性有待提高。近期杂交棉育种以改进纤维品质与抗性为主,稳步提高产量;思路上注重种质资源创新,充分利用生物技术,研究"三系"杂交棉;重点开展病虫抗性和品质研究。
蔡立旺高进施庆华王为陈建平
关键词:性状育种思路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66麦棉套种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1
2015年
中棉所66是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杂交棉花品种,该品种以常规陆地棉品系中9018为母本、中棉所45为父本杂交配组。
高进蔡立旺刘建功施庆华王为周关印
关键词:中棉所抗虫杂交棉麦棉套种结铃性农业转基因生物
抗虫杂交种苏棉28一熟春播高产栽培技术
2013年
苏棉28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转基因棉花杂交种,具有结铃性强、吐絮畅、纤维品质较优、丰产稳产性好、抗枯萎病、抗棉铃虫等特点。2010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农基安证字(2010)第114号],201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棉201103)。根据试验与示范结果,总结了转基因抗虫杂交种苏棉28一熟春播高产栽培技术。
蔡立旺刘建功施庆华陈丽萌潘群斌王为周关印
关键词:棉花杂交种高产栽培技术春播抗虫农业转基因生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