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3YJA751014)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 相关作者:耿传明李晶更多>>
-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 “苏生”和“毁灭”之间的预言——鲁迅的精神特质与“灵明”开启的现代性被引量:1
- 2013年
- 鲁迅是传统天道世界观在西方冲击下崩溃之后知识阶层的现代精神趋向的重要代表,如何在古今之变的问题意识中揭示鲁迅所代表的开启"灵明"的现代性价值诉求的内涵,是把握鲁迅之为鲁迅的关键。置身于现代的家园感的丧失、应然和实然的冲突以及人与宇宙、世界对立的紧张性在鲁迅身上有充分的表现,其截然区分善与恶、绝不妥协的立场,是其在世俗常态生活态度之外,给人们开出在"苏生"和"毁灭"之间必居其一的二元选项的原因,这种清坚决绝的精神态度使其与反世俗、反律法、对现实世界持整体性拒绝态度的灵知主义具有相通之处。
- 耿传明
- 关键词:毁灭精神特质
- 清末民初文学的世代更替与文化转型
- 2017年
- 从梁启超清末倡导的“三界革命”到陈独秀、胡适等开启的“新文化运动”,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文化、文学变革过程,因此对其作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考察,对于理解中国文学的古今之变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借此可以探明,古代所崇尚的温柔敦厚、静穆悠远、从容闲适、圆熟简练的诗歌风尚何以迅速地发展为“以叫嚣为气盛,以粗豪为雄骏,以新词为奥衍,以俚语为雅饬”的审美偏至?
- 耿传明
- 关键词:文化转型清末民初文学变革更替三界革命
- 天人关系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变被引量:4
- 2013年
- 在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语境中,"天"不仅指自然之天,而且具有神灵之天和伦理之天的内涵,是价值和意义的来源,天高于人的观念得到普遍认同。以人从天、天人合德是中国古典文学得以产生的文化土壤。近代以来,天的主导地位开始为人所取代,在主客二元对立的视域中,神灵之天和伦理之天的意义均已消失,"天"成为单纯的自然之天、物质之天,人的主体性得到确立和张扬,人支配自然、主宰世界的观念催生了人本主义文化的兴起和繁荣,这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得以产生的文化生态环境。人与自然、世界的关系的变化确立了人之于世界的主体性地位,给人性带来了极大的解放,但也使现代性所特有的矛盾和问题凸现出来。在改造人生和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近代人通过对天人关系的翻转,促成了人的基本生存态度的变化,进而推动了文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国近现代文学以文学共识铸造社会共识,以其对"新人"、"新世界"的召唤和塑造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既有追求现代性的一面,也有对现代性造成的困境进行回应、反省的一面,是我们认识现代、把握现代人生存处境及生存状态的一个重要参照。
- 耿传明
- 关键词:天人关系文学转型心理机制唯情论
- 清末民初后科举时代的新型知识层与文化心性的代际转换
- 2014年
- 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不但是政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而且在文化史上也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它以义和团的惨烈失败、朝廷出逃陕西、首都北京被八国联军攻陷的方式,证明“义民”之不足恃,画符念咒的“国粹”之无用,从而为近代文化上的西进东退掀起了一个高潮,并在科举制废除后促成了与传统士人阶层不同的新型知识阶层的出现。虽然由于李鸿章的纵横捭阖、巧舌如簧,最终将责任全部归诸“暴民”和少数顽固派大臣,朝廷成了他们的受害者,作为侵略者的“八国联军”成为帮助朝廷靖乱的“义军”,这给慈禧太后留足了面子。
- 耿传明
- 关键词:科举制清末民初知识层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
- 贵州苗族民歌的“传统”与“现代”——以松桃学堂乐歌为例被引量:3
- 2017年
- 清末民初是"传统"与"现代"的过渡时代,贵州松桃学堂乐歌体现了文化交汇时期少数民族艺术发展的艺术特点。乐歌在歌词主题、歌句形式、声律格式、音乐的曲式和基本表现手段上都展现出了"新旧融合"倾向。这种"新旧融合"是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策略,是民歌承传与发展经历的必然阶段,值得深入研究。
- 李晶耿传明
- 关键词: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