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42B03)
- 作品数:49 被引量:296H指数:9
- 相关作者:王卫兵王江丽陈永成冯静安李俊虎更多>>
- 相关机构:石河子大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马铃薯收获机机架的模态分析与试验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针对马铃薯收获机架的工作可靠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利用Hyper Mesh与ANSYS软件联合对机架进行了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出了自由状态下的固有频率与振型,分析了机架的作业频率对固有频率的影响;然后对机架的结构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机架的第四到六阶频率分别为111.842Hz、310.596Hz、390.412Hz,均超出了马铃薯收获机作业激振频率(20~50)Hz范围,有效的避免了机架共振的发生;最后利用DASP系统对优化后的机架进行了模态试验分析,证明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与可行性。为以后马铃薯收获机机架的优化与设计提供了依据。
- 郭新峰王卫兵郭世鲁陈邵杰
- 关键词:马铃薯收获机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
- 土壤接触条件下的移栽部件运动学分析被引量:5
- 2016年
- 针对栽植部件与土壤接触条件下的运动学特征进行研究。以吊篮式移栽机的栽植机构为例,应用ADAMS软件建立虚拟样机,在对鸭嘴与土壤的接触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鸭嘴与土壤的接触模型,对栽植机构作业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其运动学特征。对比分析理想条件下线速度与平动速度的速比λ<1、λ=1、λ>1三种不同速比取值时鸭嘴的轨迹和速度曲线图,以及接触条件下三种速比取值时的鸭嘴轨迹和速度曲线图。结果表明,在考虑鸭嘴与土壤存在接触的情况下,吊篮式移栽机鸭嘴的运动轨迹、鸭嘴最低点处的速度曲线图均与理想状态下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是因为接触条件下存在额外的转动作用,给出了在接触条件下,吊篮式移栽机满足零速投种要求的速比范围λ≥0.68。
- 杜晟王卫兵
- 关键词:吊篮式移栽机运动学模拟仿真ADAMS
- 马铃薯二阶凸面挖掘铲的设计与研究被引量:7
- 2018年
- 挖掘铲作为马铃薯收获机的核心部件,其参数与铲体机构设计不合理会直接导致马铃薯在收获时产生壅土和伤薯问题,针对该问题设计出一种二阶凸面挖掘铲。通过对挖掘铲建立阻力模型,分析确定挖掘铲主要参数:宽度为100 mm、铲刃倾角为50°、铲面倾角为20°、铲的总体长度为350 mm、挖掘深度为186 mm。对设计的挖掘铲与三角平面挖掘铲进行有限元分析对比与试验验证,结果可知,该设计能够有效解决壅土和伤薯问题。
- 郭新峰冯静安王卫兵郭世鲁
- 关键词:挖掘铲有限元分析试验验证
- 错列链夹式移栽机栽植机构的设计与仿真被引量:8
- 2018年
- 针对目前国内旱地移栽机存在栽植机构复杂和栽植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错列链夹式移栽机栽植机构,通过建立一个周期内栽植器的动力学模型,得出各阶段栽植器的位移与速度方程,并利用Solidworks建立栽植机构的三维模型,之后将三维模型导入ADAMS中,将栽植器的运动方程与ADAMS的运动轨迹作对比,满足栽植器各个阶段的运动方程,其次通过搭建小型实验台试验得到主动轮的转速在34~38r/min时栽植效果最好,栽植合格率为95.7%,主动轮转速、株距的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对应,且满足链夹式移栽机的株距、深度要求,与传统栽植机构相比这种栽植机构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还能有效的实现零速投苗,安装错列链夹式栽植机构的移栽机,不仅栽植稳定,而且提高了栽植效率。
- 王义鹏王卫兵张恒郭新峰
- 关键词:动力学仿真
- 液压升降折叠宽幅喷杆喷架的结构设计被引量:8
- 2015年
- 针对目前植保机械中所使用的喷杆喷架稳定性差、折叠伸展需要人工辅助等问题,设计出了一种液压升降折叠宽幅喷杆喷架。对喷杆喷架的升降装置、90°液压油缸折叠机构、180°液压油缸折叠机构和整体宽幅喷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结构设计,并建立了关键部件的三维模型。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该装置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为研发先进适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压升降折叠宽幅喷杆喷架奠定了基础。
- 许超陈永成李瑞敏
- 关键词:液压油缸植保机械
- 粘虫板对玉米三点斑叶蝉的诱集作用试验初报被引量:3
- 2014年
- 用黄、蓝粘虫板诱集玉米三点斑叶蝉(Zygina salina Mit)成虫,与田间定点调查发生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黄色粘虫板平均单板3d诱虫量94.29头,是蓝色粘虫板诱集量的7.55倍,玉米三点斑叶蝉田间种群的消长与黄色粘虫板上粘虫量相比滞后10~15 d.黄色粘虫板诱虫数量消长变化显著,能够起到诱集和监测的作用.
- 屈荷丽赵冰梅张建萍李亦松王俊刚王佩玲王少山
- 关键词:粘虫板玉米三点斑叶蝉诱集
- 不同施氮量对春小麦-青贮玉米土壤氨挥发的影响
- 2020年
- 在春小麦-青贮玉米复种体系中,探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氨挥发的影响。设置春小麦3个施氮量处理(0、360、480 kg/hm2,分别记作Nw0、Nw1、Nw2),青贮玉米3个施氮量处理(0、150、255 kg/hm2,分别记作Nc0、Nc1、Nc2),分别于春小麦开花-成熟期、青贮玉米开花-吐丝期采用密闭室法监测土壤氨挥发量,测定土壤含水量和NH+4-N含量,以及与氨挥发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前茬春小麦季施氮量的大小对土壤氨挥发量有明显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氨气挥发量增加,Nw2>Nw1;后茬青贮玉米季土壤氨气挥发量表现为Nc2>Nc1>Nc0。在春小麦季开花-成熟期土壤氨挥发量与土壤含水量的相关性较低,与土壤NH4+-N含量的相关性较高;青贮玉米季开花-吐丝期土壤氨挥发量与土壤含水量呈强正相关,与土壤NH4+-N含量呈中等正相关,适当减少灌水量等可以减少土壤氨挥发量。由研究结果得出,前茬春小麦施氮量为360 kg/hm2、后茬青贮玉米施氮量为480 kg/hm2条件下的氨挥发量较少。
- 段燕燕张换换王强孙礼仁陈杰文雯王江丽
- 关键词:施氮量氨挥发春小麦青贮玉米
- 施氮量对北疆滴灌春小麦-青贮玉米氮素利用率及土壤硝态氮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研究新疆北疆滴灌春小麦-青贮玉米种植模式中土壤硝态氮分布规律。【方法】研究前茬春小麦选用新春6号、后茬青贮玉米选用新饲玉13号作为材料,其中前茬设置4个施氮处理(即纯氮量对照0.0、240.0、360.0、480.0kg/hm^2,用代码Nw0、Nw1、Nw2和Nw3表示),后茬设置4个施氮量处理(即对照0.0、225.0、337.5、450.0kg/hm^2,用代码Nc0、Nc1、Nc2和Nc3表示),并于前茬春小麦3个生育时期,后茬青贮玉米5个生育时期,分别取0~20、20~40和40~60cm三个层次土样,用AA3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土壤硝态氮含量总体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先增加后减少,春小麦在开花期达到峰值,青贮玉米在吐丝期达到峰值,且前茬硝态氮残留量的增加对后茬土壤硝态氮含量有提高的作用;前后茬0~20、20~40和40~60cm三个层次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少,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中、高施氮量(前茬360.0和480.0kg/hm^2,后茬337.5和450.0kg/hm^2)会促进土壤硝态氮向下层土移动。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上,前后茬均表现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及构成因素先增加后减少,春小麦在360.0kg/hm^2施氮处理下产量最高,达6713.39t/hm^2,青贮玉米在225.0kg/hm2施氮处理下产量最高,达88.91t/hm^2(鲜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逐渐降低。【结论】在北疆地区春小麦-青贮玉米种植模式下,采用前茬360.0kg/hm^2、后茬225.0kg/hm^2的施氮组合,有利于实现该种植模式的高产和氮素高效利用。
- 文雯李鑫李鲁华王江丽
- 关键词:施氮量土壤硝态氮氮利用效率
- 亚洲中部干旱区主要绿洲滴灌技术适宜性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自石河子1996年在棉花种植中引进膜下滴灌技术成功后,滴灌技术在新疆迅速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后又被推广到甘肃、青海等干旱区绿洲。除此之外,我国在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干旱区绿洲上也合作开展了相关试验和示范。而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滴灌技术作为一项既节水增产、又能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危害、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在亚洲中部干旱区主要绿洲有着很大的推广潜力。但该区域范围较大,不同区域适宜推广滴灌技术的程度如何,尚缺乏定量研究和全面分析。文中在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中亚天山南北-新疆天山南北-祁连山南北(青海、甘肃)区域绿洲"一带作为主要研究区域,应用"滴灌设备理论利用率"作为主要指标,分析滴灌技术在研究区域的适宜性及应用前景,结果显示:新疆天山北面山前平原绿洲、甘肃祁连山北面山前平原绿洲适宜滴灌;南疆及柴达木盆地西、南部非常适宜滴灌;中亚天山北面山前平原绿洲种植一季冬小麦,目前不适宜采用滴灌技术,而甜菜等秋熟作物基本适宜采用滴灌技术。另天山南面塔吉克斯坦谷地适宜滴灌,很有潜力;中亚、新疆、甘肃及青海柴达木盆地等地的沙漠内绿洲均非常适宜滴灌。在"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指导下,中亚天山西面广阔沙漠内的绿洲将成为试验、推广滴灌技术的主要区域,潜力巨大。
- 赖先齐王江丽程莲帕尼古丽.阿汗别克张伟
- 关键词:滴灌适宜性分析
- 不同水氮处理对滴灌春小麦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8年
- 为了明确施氮量和灌溉量对小麦花后干物质、氮素积累与转运的影响及其与产量关系,本研究在大田滴灌条件下,研究了常规灌溉Wc和适度亏缺灌溉W1、W2、W3,Wc灌水量5250 m3/hm2,W1、W2、W3总灌水量均为4575m3/hm2和施氮量,常规施氮N20(300 kg/hm2)、氮肥后移N16a (240 kg/hm2)、氮肥前移N16b(240 kg/hm2)、不施氮N0(0 kg/hm2),对春小麦开花前后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转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干物质的积累量理论值以适度水分亏缺下氮肥前移N16b积累的干物质量理论值高于氮肥后移N16a。氮素积累量在4个灌溉水平下以适度亏缺灌溉的W1水平最大,施氮量为0-300 kg/hm2范围内氮素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转运量和贡献率以茎鞘为最大,叶片次之,颖轴最小,水分和施氮量的增加有助于氮素的转运。适度亏缺W1水平下N16b施氮处理的小麦籽粒产量与N20差异不显著;相同施氮量下,W1水平N16b处理的氮肥生产效率达到33.38%,显著高于N16a、N20,N16b的氮肥农学利用率为17.66%,显著高于N16a、N20。综上结果表明:W1N16b处理既保证了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又减少了水氮资源的投入,提高了经济效益且保护了生态环境,因此W1N16b为本实验下的最优水氮耦合模式。
- 胡语妍万文亮王江丽刁明
- 关键词:氮素累积氮素转运干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