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资助详情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19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8190) 作品数:9 被引量:47 H指数:4 相关作者: 任源 单振华 林娜娜 杨腾飞 黄华伟 更多>> 相关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 教育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河道底泥中四溴双酚A厌氧降解及代谢途径 被引量:8 2014年 采用血清瓶实验研究了3种河道底泥(新造、清远和贵屿镇)中四溴双酚A(TBBPA)厌氧降解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河道底泥TBBPA降解速率有差异,作为垃圾拆解地的贵屿河道底泥降解速率最快,添加电子供体能加快TBBPA的降解.TBBPA厌氧降解符合拟一级动力学,50μmol·L-1TBBPA降解速率为0.0491d-1,对应半衰期为16.0 d;降解速率与TBBPA初始浓度成反比,高浓度下抑制微生物活动,从而影响TBBPA降解速率.采用UPLC-MS/MS分析TBBPA降解中间产物,发现与3,3',5-三溴双酚A(tri-BBPA)、3-溴双酚A(mono-BBPA)以及双酚A(BPA)对应的特征质子图谱,从而推测TBBPA在厌氧条件下的转化途径为经由三溴双酚A、一溴双酚A、生成双酚A. 李玲玲 刘世诚 朱崇岭 任源 岑锦涛关键词:四溴双酚A 厌氧降解 河道底泥 代谢途径 珠江三角洲某电子垃圾拆解区多氯联苯的污染状况 <正>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简称PCBs)系一组化学性质极其稳定的氯代烃类化合物,是被《斯德哥尔摩公约》严令禁用或严格限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由于其绝缘性及稳定性,PC... 林娜娜 任源关键词:多氯联苯 珠江三角洲 文献传递 表面活性剂Burkholderia xenovorans LB400体系对低氯代PCBs的好氧强化降解 被引量:2 2014年 增强多氯联苯(PCBs)的水溶性是强化PCBs微生物降解的主要控制因素之一,本研究选取了PCB5(2,3-CB)和PCB31(2,4’,5-CB)作为低氯代PCBs的典型代表,以曲拉通100(TX-100)、吐温80(Tween 80)、鼠李糖脂粗提物(RL crude)3种表面活性剂和β-环糊精(HPCD)联合Burkholderia xenovorans LB400构建PCBs好氧降解体系,测试了它们对PCB5和PCB31的溶出率及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TX-100(CMC=194 mg·L-1)、Tween 80(CMC=13.1 mg·L-1)、RL crude(CMC=50mg·L-1)浓度在1~7 CMC时和HPCD浓度在500~1500 mg·L-1时对PCB5和PCB31溶出率分别达到54.7%~100%、59.8%~100%;10.5%~40.8%、6.8%~31.6%;10.3%~19.9%、3.3%~11.6%和19.5%~34.2%、4.2%~10.7%.TX-100浓度在1~7 CMC时对B.xenovorans LB400生长的抑制率达到30.3%~45.8%,而Tween 80浓度在0.1~1 CMC时对其生长的抑制率为10.0%~15.4%;RL crude本身能作为底物促进LB400的生长,而HPCD对其生长无明显影响.B.xenovorans LB400对PCB31(5 mg·L-1)的降解效率在添加表面活性剂后有不同程度的提高:TX-100,23.7%~65.5%;Tween80,14.6%~44.3%;RL crude,9.6%~27.2%;HPCD,15.3%~20.7%;而表面活性剂对PCB5(10 mg·L-1)的降解效率则无明显影响.表面活性剂主要通过增大溶液中PCBs-表面活性剂的胶束浓度来提高LB400对PCBs的降解效率,在水溶液培养体系中当设置TX-100和Tween 80浓度分别在1和7 CMC时,PCB31的降解效率达到100%和81.7%,而此时B.xenovorans LB400生长的抑制率为30.3%和5.4%. 陈少毅 张静 汪涵 任源关键词:PCBS 表面活性剂 BURKHOLDERIA 清远某电子垃圾拆解区河流底泥中重金属和多氯联苯的复合污染 被引量:12 2015年 通过采集清远某电子垃圾拆解区6个点位沉积物样品,测定底泥的p H、有机质、4种阴离子、重金属和多氯联苯的含量,研究电子垃圾对附近河流产生的影响及危害.采用原子吸收、离子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底泥中重金属、阴离子、PCBs(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的含量.结果显示,排污两点表层底泥的有机质含量达到11.73%和11.34%;4种阴离子含量为:SO2-4>Cl->F->NO-3,SO2-4和Cl-的浓度在排污口表层含量高达320 mg·kg-1和60 mg·kg-1,阴离子含量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排污口表层底泥的重金属Cd、Ni、Pb、Cu、Zn、Cr的含量最高分别能达50.87、967.89、5571.75、15673.09、10075.26、2253.86 mg·kg-1,超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三级标准;沉积物中PCBs含量在0.36—3.160μg·g-1,以三—五氯为主,约占总量的70%,生态风险大于50%,毒性风险较高.Cd和PCBs是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在排污口两点除Cd和PCBs外,Pb和Cu的生态风险也很强,RI值高达5000以上,具有极强的生态危害性. 林娜娜 单振华 朱崇岭 任源关键词:电子垃圾 盐分 重金属 多氯联苯 硫酸盐对电子垃圾拆解地底泥中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3 2017年 为研究硫酸盐对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规律,评价不同条件下的重金属生态风险,采集广东清远某电子垃圾拆解区附近河流底泥,通过投加不同浓度硫酸盐,采用BCR四步提取法分析厌氧培养28 d期间铜、铅、锌、镉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灭菌条件下,重金属的形态基本保持不变;在空白条件下Cu、Pb、Zn和Cd 4种重金属由不稳定态向稳定态转化,其转化率分别是7%、5%、11%和5%,锌的变化最明显;与空白相比,硫酸盐的投加会加大这4种重金属的转化,其影响顺序为:Cu>Cd>Zn>Pb。硫酸盐的投加可促进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当硫酸盐浓度在286~655 mg·kg-1范围时,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随着硫酸盐浓度升高而增加。实验运行到后期,高浓度的H2S会对硫酸盐还原菌产生毒害作用,因此重金属的形态并不会一直向稳定态转化,研究结果表明,高浓度硫酸盐条件可降低重金属的迁移能力,有利于重金属污染场地的修复。 林娜娜 任源 周卓为关键词:底泥 硫酸盐 重金属 形态分析 龙塘镇电子垃圾拆解区土壤和河流底泥重金属赋存形态及生态风险 被引量:14 2015年 龙塘镇是珠三角电子垃圾拆解区之一,采用AAS方法对该地土壤和河流底泥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Cd、Cr、Cu、Zn和Pb)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周围农田土壤中Cd含量是《国家土壤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3倍左右,是广东省土壤背景值的20倍左右;拆解区土壤Cd超标最为严重,最高达5.67倍,超过广东省土壤背景值达36.17倍;拆解区下游0—1500 m河流底泥中Cd、Cr、Cu、Zn和Pb含量大幅增加且部分金属超标,Cd在0—40 cm深度内含量总体逐渐降低,仍远超背景值,Cu含量采样深度内递减规律最显著且在0—10 cm内含量超标,Cr、Zn和Pb除部分点位在表层积累较多外,其余与背景值相差不大且未超标.采用BCR(the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法提取重金属不同形态可知,底泥中Cd主要以弱酸溶态和可还原态为主,Cu主要以可氧化态存在,Cr主要以残渣态存在,而Zn和Pb则以可还原态为主;其中Cd的可提取态比例较高(>60%),容易释放出来形成"二次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河流底泥中Cd生态危害程度属于极强(Ei>320);其他金属Cr、Cu、Zn和Pb危害风险程度属于轻微(Ei<40);金属Cd对整个RI值贡献最大(>88%),应重点加强对Cd污染的防控. 黄华伟 朱崇岭 任源关键词:电子垃圾 重金属 赋存形态 生态风险 美托洛尔在沉积物与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2 2016年 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是最常用的临床治疗高血压药物,随生活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后难以完全去除而影响生态环境,吸附是去除美托洛尔的有效方法之一.为评估美托洛尔在不同介质上的吸附行为,采用批平衡处理方法,分别探讨了吸附时间、初始浓度、溶液p H值、温度等条件下美托洛尔在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珠江沉积物和湖泊沉积物上吸附行为.结果表明,3种吸附介质对美托洛尔的吸附过程均表现为先快速后缓慢的趋势,吸附平衡时间约为4 h且不受初始浓度的影响;酸性条件促进美托洛尔在介质上的吸附,离子强度的增大会抑制美托洛尔的吸附;美托洛尔在3种吸附介质上的动力学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吸附常数为11.63—66.74 mg·(μg·min)^(-1).吸附过程包括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且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反应比颗粒扩散、液膜扩散对吸附的影响更为显著,是反应的控制步骤.由于吸附介质的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机质含量的不同,3种吸附介质对美托洛尔的吸附等温线符合不同的拟合模型;热力学实验表明不同介质对美托洛尔吸附均为自发的放热反应.研究结果可为美托洛尔在天然环境中的去除技术和环境风险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单振华 严静娜 杨腾飞 任源关键词:美托洛尔 沉积物 活性污泥 阻燃剂四溴双酚A的厌氧-好氧生物降解 被引量:7 2016年 采用清远电子垃圾拆解区附近河流底泥作为菌源,研究了四溴双酚A(TBBPA)在不同厌氧条件下的还原脱溴,并用驯化微生物好氧降解双酚A(BPA).实验发现,添加电子供体和产甲烷条件下,TBBPA分别在117 d和42 d实现100%去除.硫酸盐条件下,TBBPA在观察期内(160 d)的去除率为63%.驯化微生物可以将BPA矿化,并在pH 8、34℃、接种量10%条件下,40 mg·L^(-1)BPA在6 d内可被完全降解,具有最优的降解效果.BPA经对羟基苯乙酮、乳酸而最终转化为CO_2和水.厌氧-好氧微生物作用可实现TBBPA的彻底降解,为受TBBPA污染区域的原位修复提供了科学基础. 张静 严静娜 郭悦宁 吴作昱 任源关键词:四溴双酚A 双酚A 微生物降解 土壤的老化对PCB138的可提取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 2016年 为探讨老化行为对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在土壤中的可提取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选取2,2′,3,4,4′,5-六氯联苯(PCB138)作为目标污染物,进行90 d的老化试验,比较了超纯水提取、正丁醇溶液提取、超声提取(正己烷/丙酮)和索氏抽提(正己烷/二氯甲烷)等4种方法对土壤中不同老化时间PCB138的提取率;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土壤模式参照生物,在不同的老化时间里测定蚯蚓体内PCB138的含量与脂肪含量。结果表明,4种方法提取PCB138的能力依次为索氏抽提(正己烷/二氯甲烷)≈超声提取(正己烷/丙酮)〉正丁醇提取〉超纯水溶液提取;索氏抽提、超声提取和正丁醇溶液提取的提取率从最初的87%~93%、85%~90%、50%~60%分别下降到70%~76%、65%~73%、25%~45%,在30~45 d时总提取量保持稳定,而超纯水提取PCB138的量有限,显示出最低的提取能力且为非重复性结果。PCB138在蚯蚓体内富集量随接触时间增加而增加,在老化30 d左右其体内PCB138富集量最大;在老化30~60 d时,蚯蚓体内的PCB138的含量逐渐下降,健康状况良好的蚯蚓脂肪含量有所下降但不明显。正丁醇溶液提取、超声提取和索氏抽提对PCB138的提取率,以及老化土壤中蚯蚓对PCB138的富集量,均说明PCB138在土壤中的生物有效性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范小欢 单振华 杨腾飞 严静娜 任源关键词:PCBS 生物可利用性 提取率 蚯蚓 次氯酸钠氧化消除水中双氯芬酸的动力学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017年 探索氯消毒剂氧化去除污水处理厂中药物与个人护理品(PPCPs)的可行性,以水体中被频繁检出的双氯芬酸(DCF)为目标污染物,以NaClO为消毒剂,考察DCF在氯化消毒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以及水体中氮素、有机物对DCF去除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NaClO氧化降解DCF过程符合2级动力学;p H<5时氧化反应速率显著增高;温度对该氧化反应的影响明显且符合Van't Hoff规律,k_(app)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反应体系中的无机盐离子NO_2-、NH_4+以及有机物HA、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Tween-80,会抑制DCF氯氧化降解,抑制效果随含量升高而加强。可为氯消毒工艺处理含PPCPs尤其是非甾体抗炎药物的生活污水提供科学基础。 严静娜 张小寒 任源关键词:双氯芬酸 氯氧化 动力学 环境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