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20-2-5)
- 作品数:15 被引量:103H指数:7
- 相关作者:张树珍熊国如杨本鹏冯翠莲伍苏然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海南蔗区不同甘蔗种质对螟虫抗性差异比较被引量:9
- 2015年
- 采用螟虫自然侵染的方法,连续2年对26份甘蔗种质进行了螟虫危害情况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不同甘蔗种质对螟虫抗性程度呈现差异,云蔗03-258、粤甘26属抗螟虫种质,柳城03-1137、德蔗03-83、粤甘35属易感螟虫种质,新植和宿根期抗或感虫性较为稳定。相同甘蔗种质对螟虫抗虫性随植期不同而变化,新植期粤甘40、福农0335、粤甘24属抗螟虫种质;闽糖01-77、福农36、福农37、赣南02-70、云蔗06-80属易感螟虫种质;宿根期云蔗05-51、粤甘34、云蔗06-407属抗螟虫种质;云瑞06-189、福农0335属易感螟虫种质。
- 伍苏然杨乃博熊国如蔡文伟张树珍杨本鹏
- 关键词:甘蔗种质螟虫抗虫性
-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被引量:9
- 2016年
- 用混合冬孢子通过人工接种盆栽试验和大田自然发病的方法,对国家甘蔗品种区试中的21个品种及ROC16、ROC22号进行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人工接种抗病性表现较好的品种是云蔗99-596、粤甘42、桂糖29和福农39,达到高抗和抗病等级。在田间自然发病检测中,除了品种云蔗03-103、柳城03-1137和对照ROC22外,大部分品种在新植和宿根中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抗黑穗病特性。为海南蔗区甘蔗生产和品种布局提供了科学试验依据。
- 熊国如蔡文伟王文治伍苏然杨本鹏张树珍
- 关键词:甘蔗黑穗病抗性测定
-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中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差异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18年
- 蔗糖转运蛋白与植物糖分积累和产量形成密切相关,研究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中的蔗糖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特性,有助于揭示其增产增糖的分子机制。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分析比较3个蔗糖转运蛋白家族基因SUT1、SUT4和SUT6在不同生长时期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和未脱毒种苗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SUT1、SUT4和SUT6在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苗期未成熟叶片中上调表达、在成熟叶片中SUT1和SUT4下调表达,SUT6上调表达;在分蘖期脱毒健康种苗未成熟和成熟叶片中SUT1、SUT4和SUT6均上调表达;在拔节期脱毒健康种苗中SUT1表达差异不明显,而SUT4和SUT6在未成熟叶片和茎节中上调表达;在成熟期脱毒健康种苗未成熟叶片、成熟叶片、未成熟茎节中SUT1、SUT4和SUT6均上调表达。总之,SUT1、SUT4和SUT6在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快速生长、代谢旺盛的组织中被上调表达。初步推测甘蔗种苗经过脱毒处理,能够在代谢活跃组织中上调蔗糖蛋白基因的表达,促进糖分在甘蔗体内的分配和利用,最终提高产量和糖含量。
- 赵婷婷王俊刚杨本鹏沈林波冯小艳王文治冯翠莲熊国如张树珍
- 关键词:甘蔗蔗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脱毒健康种苗
- 甘蔗转基因甘露糖筛选系统的建立被引量:4
- 2015年
- 以甘露糖作为筛选底物,对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进行临界筛选浓度测定,获得愈伤组织的继代、分化、生根的临界筛选浓度。而后应用含有甘露糖筛选标记基因pmi及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GFP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对新台糖22号的愈伤组织进行遗传转化。用所测定的临界筛选浓度先后进行继代、分化、生根筛选培养,获得抗性植株。对获得的抗性植株分别进行pmi基因和GFP基因的PCR检测,以及GFP显微镜荧光检测,结果证实已成功建立了高效的甘蔗转基因甘露糖筛选系统。
- 王文治杨本鹏蔡文伟冯翠莲王俊刚熊国如张树珍
- 关键词:甘露糖GFP基因
-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中蔗糖转化酶表达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能够有效提高植株生物量和糖分,而蔗糖转化酶则是甘蔗生长和蔗糖积累的关键酶。拟分析3种甘蔗蔗糖转化酶基因,即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oluble acid invertase,简称SAI)、可溶性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tase,简称NI)和细胞壁酸性转化酶(cell wall-bound invertase,简称CWI)基因在脱毒种苗、常规种苗全生育期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细胞壁酸性转化酶主要在脱毒健康种苗拔节期未成熟叶片、茎及成熟期叶片、未成熟茎节中上调表达,尤其在成熟期未成熟茎节中大幅上调表达,促进茎节的快速生长和蔗糖的卸载及积累;液泡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可溶性中性转化酶主要在成熟期叶片和未成熟茎节中上调表达,有利于促进成熟期脱毒健康种苗茎秆中糖分积累及对单糖的快速利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脱毒处理可以提高甘蔗生长后期蔗糖转化酶的表达量,有利于生物量和蔗糖含量的增加,可能是脱毒健康种苗增糖增产的分子调节机制之一。
- 王俊刚赵婷婷杨本鹏蔡文伟冯翠莲曾军熊国如张树珍
- 关键词: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蔗糖转化酶表达量
- 甘蔗褐条病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室内毒力的测定被引量:18
- 2015年
- 针对海南省不同植蔗区甘蔗褐条病的典型病斑进行分离培养、单孢纯化、形态学观察、致病性检测以及结合r 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分离到的5株病原菌,经回接实验表明,病原菌HT-4致病性最强,能引起与田间病害一致的症状,将菌株HT-4的r DNA-ITS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结果表明:菌株HT-4与离蠕孢属(Bipolaris)相似性达到99%,结合形态学分析确定该菌是甘蔗褐条病的病原菌。室内毒力实验表明:在7种供试药剂中,50%咪鲜胺锰盐和10%苯醚甲环唑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4.400 6 mg/L和9.421 1 mg/L。结果为甘蔗褐条病的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 钱双宏沈林波熊国如王俊刚冯翠莲赵婷婷张树珍
- 关键词:室内毒力测定杀菌剂
- 一种简易的甘蔗叶组织PCR模板制备方法被引量:3
- 2016年
- 以转基因甘蔗叶片为材料,少量嫩叶经碱并短暂高温处理,再中和,形成裂解混合物。直接以此为模板,转基因甘蔗外源基因bar、KP4、Cry1Ac-2A-gna融合基因及内源基因Shactin基因为靶基因,PCR扩增结果稳定、准确、重复性强,完全可以达到常规CTAB法提取的DNA扩增效果。用此方法制备的模板室温下2周之内,4℃、-20℃下一个月之内结果不变。经多种外源基因PCR反应的反复验证,证实了这种方法在转基因甘蔗检测中的广泛适用性。该方法快速制备PCR模板,无需DNA提取过程,具有使用样品量少,成本低、简便、快捷等优点。
- 崔学强张树珍冯翠莲
- 关键词:甘蔗碱裂解PCR模板多重PCR
- 海南蔗区趋光性昆虫种类及其动态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采用太阳能杀虫灯连续2a对儋州、临高蔗区进行了诱捕试验.结果表明,海南蔗区趋光性昆虫共有10目27科45种,主要为鳞翅目(5科14种)和鞘翅目(11科20种),分别占诱捕虫量的50.82%、17.74%.甘蔗害虫6目17科34种、天敌昆虫6目10科11种,分别占诱捕虫量的97.74%、2.26%,益害比1:44.大部分昆虫趋光高峰呈现在19:00~23:00.主要害虫发生峰期出现于4~10月,6月左右种群数量最为丰富,年发生规律显示天敌种群密度随害虫数量增多而加大.
- 伍苏然熊国如杨本鹏詹儒林蔡文伟杨乃博李国平张树珍
- 关键词:昆虫趋光性种群动态
- 甘蔗线条花叶病毒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7年
- 甘蔗线条花叶病毒(Sugarcane streak mosaic virus,SCSMV)是引起甘蔗花叶病的主要病原之一,在世界各大蔗区普遍发生,严重威胁甘蔗产业的发展。综述了SCSMV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与危害、鉴定与检测、基因组结构与功能、防治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SCSMV及其所致病害提供参考。
- 冯小艳王文治沈林波冯翠莲张树珍
- 关键词:甘蔗花叶病
- 绿鳞象甲在甘蔗大豆间作田种群分布及取食性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间作模式是作物虫害综合防治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田间甘蔗与大豆间作(1∶1模式)、单作种植,调查绿鳞象甲发生规律、种群数量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绿鳞象甲成虫在大豆上重要发生期为5月上、中旬,甘蔗上主要集中在5~6月;间作或单作大豆田种群数量均高于甘蔗田;间作田甘蔗上种群数量高于单作田,间作田大豆上种群数量则少于单作田;在甘蔗与大豆间作模式下均为聚集分布,强度随密度的上升而升高.室内取食性选择试验表明:绿鳞象甲雌、雄成虫均喜食大豆叶片,差异极显著;取食相同寄主时,雌虫取食量高于雄虫.
- 杨乃博伍苏然熊国如肖春沈林波张树珍杨本鹏
- 关键词:间作甘蔗大豆取食选择性